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笔记体著作,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本书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共26卷,再加上《补笔谈》3卷和《续笔谈》1卷。内容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物理、生物、医学和药学、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音乐等学科,可以说是一部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的光辉巨著,备受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和推崇。此次出版,《笔谈》部分以文物出版社影印的元刊本为底本,《补笔谈》、《续笔谈》部分以清光绪三十年陶氏爱庐本为底本。
梦溪笔谈的创作者
· · · · · ·
-
沈括 作者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翁年三十许时,尝梦至一处,登小山,花木如覆锦,山之下有水,澄澈 极目,而乔木翳其上。梦中乐之,将谋居焉。自尔岁一再或三四梦至其处, 习之如平生之游。后十余年,翁谪守宣城,有道人无外,谓京口山川之胜, 邑之人有圃求售者,及翁以钱三十万得之,然未知圃之何在。又后六年,翁 坐边仪谪废,乃庐于浔阳之熨斗洞,为庐山之游以终身焉。元祐元年,道京 口,登道人所量之圃,怳然乃梦中所游之地。翁叹曰:“吾缘在是矣。”于 是弃浔阳之居,筑室于京口之陲。巨木蓊然,水出峡中,停萦杳缭,环地之 一偏者,目之梦溪。溪之上耸为邱,千木之花缘焉者,百花堆也。腹堆而庐 其间者,翁之栖也。其西荫于花竹之间,翁之所憩壳轩也。轩之瞰,有阁俯 于阡陌,巨木百寻哄其上者,花堆之阁也。据堆之崩,集茅以舍者,岸老之 堂也。背堂而俯于梦溪之颜者,苍峡之亭也。西花堆,有竹万个,环以激波 者,竹坞也。度竹而南,介途滨河,锐而垣者,杏簿也。竹间之可燕者,萧 萧堂也。荫竹之南,轩于水澨者,深斋也。封高而缔,可以眺者,远亭也。 居在城邑而荒芜,古木与豕鹿杂处。客有至者,皆频额而去。而翁独乐焉, 渔于泉,舫于渊,俯仰于茂木美荫之间。所慕于古人者,陶潜、白居易、李 约,谓之“三悦”,与之酬酢于心。目之所寓者,琴、棋、禅、墨、丹、茶、 吟、谈、酒,谓之“九客”。居四年,而翁病;涉岁而益羸,滨槁木矣。岂 翁将蜕于此乎?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自志 -
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则百工不苟。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2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歷代筆記叢刊(共20册),
这套丛书还有
《清史述闻》《熙朝新语》《五杂组》《熙朝新语》《七修类稿》
等
。
喜欢读"梦溪笔谈"的人也喜欢 · · · · · ·
梦溪笔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 条 )


中华第一理工男的文学闪光碎片集
中学历史书对《梦溪笔谈》的介绍是一本科技著作,因此我以为它仅仅是一本枯燥无味的古代科普书,但是在图书馆偶然翻开几页,发现内容并不枯燥反而颇有趣味,于是欣然阅读。这是一本内容极为丰富的杂谈式笔记体著述,全书分为《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个部分,收录了...
(展开)
> 更多书评 2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8 )
-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3)8.4分 1044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09)8.6分 368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22)8.9分 331人读过
-
重庆出版社 (2007)8.5分 9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梦溪笔谈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书山疏影 2011-04-30 01:01:05
横排繁体,有译注,质量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