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泽东札记》试读

读毛泽东札记(一) 

渐行渐远的岁月,把许许多多被称为领袖的人物的荣辱成败,积酿成为或甜或苦的老酒,供人们品评论说。过去了的岁月似乎常常按历史的法则收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不断前进的生活浪潮冲刷着一些领袖人物留在政治沙滩上或浅或深的脚印。于是,领袖人物身后的境遇,也就演绎和印证着一些不可回避的历史法则。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后人的评说,同时还彰显着任何外力都难以动摇的历史公平。因为...

  1. 毛泽东在中国:存在和意义
  2. 青年毛泽东的"问题意识"
  3. 青年毛泽东和青年马克思的"异曲同工"
  4. 毛泽东早年的思想风景

读毛泽东札记(二) 

毛泽东1923年在中共三大上被选为五位中央局委员之一,负责组织工作,还兼任中央局秘书,协助中央局委员长陈独秀处理中央日常事务。当时中央的文件需委员长和秘书联合签署才能发出。可见,毛泽东在30岁的时候,便干起了党内事实上的"二把手"。可一年后,他便离开了这个岗位,此后便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起起伏伏,屡受排挤和打击。一直到1935年的遵义会议,才进入核心决策层。 遵义..

  1. 从毛泽东的境遇看中共早期领导层的变化特点
  2.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的领袖地位是怎样确立的
  3. 国共两党领袖人物与黄帝陵
  4. "韩荆州"在哪里?
  5. 一封电报的解读
  6. 第一个"历史决议"通过之后

读毛泽东札记(三)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用"团结"和"胜利"来定位全国代表大会,是从1945年的七大开始的。七大召开时,党的历史上一些是非问题的争论解决了;艰难困苦的抗日战争,胜利指日可待;战后党的路线方针也有了明确的共识。形势一片大好,光明的未来似乎就在不远处热情招手。称这次大会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确不为过。 但是,毛泽东在5月31日作大会结论报告时...

  1. "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
  2. 从山水诗人到造反诗人--毛泽东读评谢灵运
  3. 两晋南北朝知识分子的言行"异相"
  4. 器识为先--毛泽东谈古代知识分子
  5. "务虚"之用

读毛泽东札记(四) 

1959年1、2月间,有一件大事困扰着毛泽东。1958年,都说粮食丰收了,但转过年来不少地方却在喊缺粮、缺油、缺肉。为何如此?他苦思不得其解,心里颇为烦恼。 恰好这个时候,广东省委报来的一份材料里说:粮食紧张是生产队瞒产私分造成的,应该明确粮食消费以生产队为单位进行包干,以解除大家对粮食问题的顾虑。这个材料启发了毛泽东,使他从粮食紧张的现象中发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quo...

  1. "看得到,抓得起"--毛泽东1959年初做的一件事
  2. "只唱一出《香山记》"
  3. 感悟七千人大会的开法

>读毛泽东札记

读毛泽东札记
作者: 陈晋
isbn: 7108032945
书名: 读毛泽东札记
页数: 284
定价: 28.00元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