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此即彼(上卷) 短评

热门 最新
  • 219 137710 2014-03-07 11:36:59

    反省的海洋上我们无法向任何人呼救,因为每一个救生圈都是辩证的。

  • 95 李可笑 2014-03-26 21:46:46

    “我像一株孤独的松树,自私地与世隔绝,向上生长,站在那里,甚至没有一个投影,只有同样孤单的野鸽在我的树枝上筑巢。”

  • 73 阅微草堂 2013-09-17 15:28:46

    成了我最喜欢的哲学家,只有唯一,没有侄儿;没有读到他,我读到的哲学,都是科学和讲义,读到了这里,哲学才真正的开始了,及其类似于庄子的人。用诗歌和哲学的二律背反来下定义。从这里看到了海德格尔的那篇文章怎么来的

  • 43 孟冬 2018-09-08 19:42:16

    讲悲剧的一章极好,古典悲剧中,悲哀更深刻,而痛苦小,现代悲剧则相反,痛苦暗示着对苦难的反思,这反思是悲哀所不认识的。古典悲剧像一个孩子看见受苦的成人,他因不具备反思悲哀的能力而对痛苦体会很少,在古典悲剧人物那里,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必然性而不是自由行为或是对悲哀的反思而来的痛苦,这些都是现代的。安提戈涅的悲哀命运是对家族命运的回声,无人能体会,她痛哭也不是想要有人能体会,而是她在孤独中感觉到痛苦时,她只能独自承担,与自己的痛苦独处,她只能沉默。悲哀是贯穿这本书的主调,而沉默是独奏。克尔凯郭尔说:我只有一个朋友,它是回声,为什么它是我的朋友?因为我深爱我的悲哀,而这回声不会从我的心中夺走我的悲哀。我只有一个知心,它是夜晚的沉寂;为什么它是我的知心?因为它沉默。亚伯拉罕的秘密也令他悲哀,但也只能沉默

  • 25 Leni 2016-03-23 01:42:24

    一部需要读者用自己的经验填补才能最终窥见其完整性的作品,随着经历的不同解读必将也不同。因而是永生的,并且带着自负的讽刺意味。作品本身活在阅读它的人的生命里,发生一对一不可磨灭的联系。所以年轻时少读为好hhh

  • 6 非虛構 2018-01-25 14:54:06

    1、使自己诗情画意地进入一个姑娘的心扉是一门艺术,用同样诗意的手法离开她的心扉才是一部杰作。2、克尔凯郭尔在著作中寻求阐明审美的存在方式和伦理的存在方式之间的差别和相互联系。上卷包括对审美的存在方式的分析和描述,每篇文章文辞各异,分别使用了抒情式的格言、讲演、心理分析、戏剧评论和哲学系统阐述等方法。通过这些不同的文辞形式表达其观点的审美的人被称作甲。下卷中假托威廉法官之名的伦理思想家被称作乙。甲是一个存在的可能性,在辩证法上占有优势,行文华丽,富有诗意,在这方面颇具天才。然而他不能使自己有所决断,因此他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存在。而乙则表现为伦理的人,他的全部生命转变为内向、热情并敢于承担责任。

  • 8 fireflies~♫ 2016-07-05 21:13:51

    打四星,我的内心是拒绝的。京不特的译文大概没有给人审过吧,一句话句子成分都不完整,就出版了。哎……

  • 5 狄狄 2016-01-17 10:52:50

    读克尔凯郭尔,有点像不停地扒开那些层层叠叠的枝叶,最终见到隐藏在深处的光明。

  • 9 juuno 2016-05-05 00:43:17

    “在我每天早上起床时,我马上又回到床上。我觉得最舒服的是晚上,在我关灯、把被子拉上头的那一瞬间。我再一次带着无法描述的心满意足从床上坐起来,环顾我的房间,然后晚安,钻进被子。“

  • 6 μετα 2014-09-20 01:05:41

    克尔凯郭尔真的太啰嗦了

  • 3 state 2018-01-01 02:26:47

    来吧 死亡和睡眠 它们从不许诺 它们履行一切

  • 2 2018-07-10 22:35:39

    五星全给克尔凯郭尔。其他不说啥。影响之深谁人知。

  • 4 时代退步 2016-03-29 09:42:35

    气质不合读不下去,充满了撕扯,苦痛以及某种难以理解的情感

  • 4 Desargues 2019-07-16 16:16:19

    远远没有全部理解(估计也不可能吧...),尝试性总结一些笔记。上册摘录了虚构的编辑找到的“审美者”A 的手稿。“审美者”A 特征为:完全受制于环境(偶然性),注定悲哀,对一切事情完全无力;仅在外部期待感官享乐,对自身内部不加关注;沉溺于感官的“即时”,绝不献身于任何“永恒”。这些特征在上册的文章中如下反映:【2. 那些...爱欲的】艺术产生于“偶然性”、莫扎特的唐璜本能的爱欲;【3.古典悲剧】希腊式悲剧的悲哀性大于痛苦性,悲哀即“那命定的”,痛苦则要求追问自身;【4.剪影】关于“反思性悲哀”美学的三个例子;【5.最不幸的人】“不幸”是过去or未来的错过,而“最不幸”是过去与未来的双向错过、“最不幸”恰恰意味着“最幸福”;【7.轮作】对于“无聊”,应当“去忘却”,抛弃希望才能艺术性地生活。

  • 1 恶鸟 2013-09-11 13:20:42

    好大的部头

  • 6 Judas X 2018-06-26 23:10:41

    除了是疯狂之外,生活又会能是什么别的,除了是愚蠢之外,信仰又会能是什么别的,除了是厄运的暂缓之外,希望又会能是什么别的,除了是伤口上的醋之外,爱又会能是什么别的。

  • 1 Yvonne. 2023-01-31 04:19:22 意大利

    偶尔有机会遇上这样的事情: 你因为看⻅一个人在世上完全孤单地站立而会被无比痛楚地感动。

  • 1 杨念孜 2015-08-11 17:15:08

    刷一下存在感。。

  • 2 若昔难得 2022-01-24 10:52:06

    尼采说,真正的作家一辈子其实只写一本书。克尔凯郭尔也是这样——他所有看起来碎片化的写作与他本人的人生经历一起组成了一本大书。读这样的书,读者应该“带着创造力”去阅读,应该用那种领悟式(而不是分析式)的方法去阅读。上卷虽然写得非常艰深晦涩,但其实很符合我的口味——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人生。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会发现按照俗常的眼光、根据理性的规则去看待的很多事情会翻个底朝天,我们会看到一个与“尖矛市民”眼中完全不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哭即是笑、回忆即希望、限制即自由、悲痛即幸福、爱情的最高境界在于不去拥有。读完上卷,我感觉克尔凯郭尔追求一个庄子那样的逍遥世界:绝对的自由不在于没有限制,而在于在有限中圆融地体验到无限。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