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乌泥湖年谱》是新中国60年长篇小说典藏之一。在新中国六十年的历史上,几代作家在不同的时期创作了数以万计的长篇小说。我们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专业文学出版社,素有“新中国文学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之誉,长篇小说、出版资源非常丰富。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我们从业已出版的长篇小说中遴选出部分优秀作品,汇集成“人民文学出版社•”一次性推出。这些书目的选择,兼顾历史评价、专家意见、读者喜好,以及题材和思想艺术风格的丰富性,它们集中展示了新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伟大成就和发展变化,从文学的角度折射出中国特别是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入选作品大都经过了时间淘洗,是可以流传的上乘之作。阅读或收藏,均富有价值。
乌泥湖年谱的创作者
· · · · · ·
-
方方 作者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及至晚上睡觉时,丁子恒突然说:“雯颖,有件事我得提醒你,我们总院的小高炉,没一座炼出有用的钢来的。” 雯颖吃了一惊:“真的?” 丁子恒说:“我是说假话的人吗?” 雯颖说:“那你们还炼不炼?” 丁子恒说:“当然还炼。不过大家都知道炼的结果还会和先前一样。” 雯颖说:“既然这样,那还炼什么?” 丁子恒说:“因为没有人说不炼,那就得炼下去。” 雯颖说:“我不懂。” 丁子恒说:“我也不懂。不过,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出谁弄懂了。” 雯颖说:“你这么一说,我好灰心。” 丁子恒说:“你还是好好当你的穆桂英吧,千万别跟外人说这些话。当然,也许你们的小高炉比我们的好,技术员的水平也高些。” 雯颖想了想,说:“只愿是这样吧。”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二 1958年 -
“王志福说:“怎么不会?那你说,一共三个指标,我们室里除了我,还会有谁?” 苏非聪有些愤然,说:“哪有这样打右派的?又不是搞工程拉计算尺,拉个比例出来,尺这边是右派,尺那边是左派。数不够还得硬派上几个,这岂不是笑话?” 王志福止住哭泣,怔怔地望着苏非聪,半天没有说话。 更惊人的消息传了出来:王志福把苏非聪说的关于拉计算尺的话,写了份揭发材料交上去。这是直接攻击反右斗争,比其它任何言论都更为反动。总工室的第三个右派便迅速敲定:苏非聪。”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一 1957年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新中国60年长篇小说典藏(共60册),
这套丛书还有
《浮躁》《沧浪之水》《苦菜花》《尘埃落定》《欧阳海之歌》
等
。
喜欢读"乌泥湖年谱"的人也喜欢 · · · · · ·
乌泥湖年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 条 )

《乌泥湖年谱》对应的地名
【注】:图片见 https://www.evernote.com/l/AYolulUby1hHjrdaeWCDxgia4ucLrUfyOgI 方方一部十卷本《乌泥湖年谱》,勾勒起了我儿时的回忆。乌泥湖应该在现在黄浦路,武汉兵站,工农兵路一带,这一带涵盖了我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的生活。当然,书中的乌泥湖是更早一些(1957-...
(展开)


《ruanmai》创作技巧浅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倒叙插叙的叙事手法: 小说第一章从丁子桃的现实生活写起,通过插叙的手法追溯她失忆后的经历,在此过程中简介其后来的家庭背景(家庭成员、关系、组合缘由等)并吊读者胃口趁机设置各种有关丁子桃失忆前故事的悬念。第二章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对刘晋源及其家庭背景的叙述,同... (展开)
方方为何不继续写下去
《乌泥湖年谱》只写到1966年“文革”前,为什么作者不继续写下去呢?据说方方有推出第二部/第三部的写作计划,但自《年谱》2000年出版至今已过去十年,仍未见动静,不知是后面的故事更加难以驾驭还是其他原因。强烈期待中。。。。
(展开)
> 更多书评 2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8.6分 769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8.6分 75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8.4分 59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8.3分 6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人文社·新中国60年长篇小说典藏 (Danys ┇┇ 蓄须专用)
- 新中国六十年长篇小说典藏 (雪游侠)
- C2.现代文学 (衍)
- 黄昏 (板凳小神拳)
- 2020电子书储备 (到里斯本看海)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乌泥湖年谱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Xarles 2024-09-09 14:03:32 浙江
其实是知识分子在运动年代的受难记,并不在于写长江流域规划设计总院
0 有用 悠悠夏天 2012-02-19 01:06:33
建国前和文革时的风起云涌都是很多近现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而这中间的时光往往被忽略,乌泥湖年谱正是记录这段时间。
5 有用 阿布 2013-07-21 15:42:59
很不多见的从反右写到文革开始的作品。对于知识分子的迫害,其实从来没有停止过,一个没有文化的dang,是惧怕任何形式的所谓文化的。
0 有用 濕蝶 2022-02-26 17:59:50
“虽在预料之外,但俱在感觉之中。”
2 有用 库克床长 2013-09-18 20:30:02
可列入看过的当代小说前3名。小说以编年体的形式,写了长江流域规划设计总院及其乌泥湖家属宿舍,在57年至66年间的人事沉浮。以一个样本之斑窥那十年荒唐岁月之社会全豹,那些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形过程令人唏嘘,从反右开始的一系列政治运动则仿如文革前奏。是小说却胜史料!主人公丁子恒阴差阳错的逃过了一个又一个浩劫,与周围同事的悲催遭际形成反差,可知那个惊心动魄的年代,唯命运能主宰个人之生死,这种无力感比悲剧更令... 可列入看过的当代小说前3名。小说以编年体的形式,写了长江流域规划设计总院及其乌泥湖家属宿舍,在57年至66年间的人事沉浮。以一个样本之斑窥那十年荒唐岁月之社会全豹,那些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形过程令人唏嘘,从反右开始的一系列政治运动则仿如文革前奏。是小说却胜史料!主人公丁子恒阴差阳错的逃过了一个又一个浩劫,与周围同事的悲催遭际形成反差,可知那个惊心动魄的年代,唯命运能主宰个人之生死,这种无力感比悲剧更令人压抑。看到写三毛和嘟嘟的可爱之处时,总恍惚觉得作者要安排他们的悲剧下场,可是终究没有,现在的故事已经太悲哀了,已经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哀了,特别是对丁子恒,他的崩溃只差一根稻草而已。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