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 短评

热门 最新
  • 3 伊卡洛斯 2016-12-06 12:18:53

    (认知)心理、经济(行为动因/成本)、博弈(信任/合作)、数学(问题证明)、法理(规则/原则)

  • 2 Moon 2010-01-18 09:03:34

    一个俗名字,一本好书,坚持读完

  • 1 Leo____L 2015-05-25 14:30:14

    以美国法的逻辑为出发点,非常好的一本书,不过对中国法可能指导有限,翻译也不眨地。31个技巧有知识点、也有技法,有心理学、也有法理,逻辑……

  • 3 饿师兄 2019-03-26 10:06:55

    一、其实翻译上存在一些硬伤,尤其是看“规则与标准”一章,因为以前曾对这个话题略有了解,阅读本书就可以发现翻译中的明显错误。当然,最令人尴尬的错误就是把contact翻译成合同;把tests based on factors的factor翻译成事实,这很明显是英美法常见的“列举因素进行判断”的思维。二、原书名叫做the legal analyst,被翻译成了标题党还是挺可惜的,无形中让我觉得这本书很低端;然而这本书所讲述的这些思维方式还是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的,至少它们可以带我“走近”法经济学分析的一些方法,下一步就是读一读真正严肃的作品。

  • 1 pansin 2011-03-02 16:42:01

    读起来略显生涩,费神。

  • 1 dreambird 2022-08-06 12:11:11

    翻译简直是灾难,要结合英文原版阅读。

  • 2 Antinous 2013-01-25 21:10:53

    花了不少时间读这本。副标题纯属欺诈==很中规中矩的法经济学书籍,可见法经济学分析在美国的影响。前几编的例子和分析启发性很大,后两编加入了一定社会心理分析,要是能深入阐述对这些心理对前几编的影响就好了。翻译词还抓得挺准,句式支离破碎很奇怪,读着有点费力气。

  • 1 药山 2013-02-08 23:01:00

    这本书不是讲如何适用法律,而是依托一些案例讲为什么这么适用法律,应该怎样在法律适用过程中进行思维。有人说这是一本《法经济学》的炒冷饭,我没看过法经济学,我感觉这本书有很强的启发性思维,很多案例值得中国法律人特别是司法官深入思考! ——最值得思考的问题之一就是侵占地权案例。在米国的司法实践中,如果侵占地权,那么应当使用事前分析法,让侵占地权的被告人付出高昂的代价,而在我们这里就不好说了,呵呵

  • 1 quitequiet 2014-03-27 22:36:54

    这个译本……果断买电子版

  • 1 Particle 2017-08-13 16:07:10

    A Law Student's Toolkit参考书目,重温了一大波经济学,了解了一小波心理学,巩固了一点概率论。

  • 0 穿风衣的猫 2009-12-13 23:02:19

    将法律经济学概述为法律思维中的理性选择思维的入门读物。翻译有些别扭。

  • 0 小小猪 2010-01-03 12:41:35

    技巧很好 只是我们的法律实务中有多少可以借鉴值得怀疑

  • 0 blackcat 2010-06-14 07:27:15

    有几篇不知所云......

  • 0 道上的 2011-06-06 19:13:54

    看看人家的法律思维可以那么精致

  • 0 柴墟矜兰 2012-06-01 17:54:15

    看完第五部分就知道方肘子是骗子

  • 0 Cindy 2011-08-09 13:46:45

    很强大。就是英文翻译略显生硬,让我非常想看原文。

  • 0 VIOLET 2019-07-31 12:08:24

    这不就是薛兆丰开的法律经济学课吗?但出版日期是08年……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