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的原文摘录

  • 《词与物》(Les Mots et les choses: une archéologie des sciences humaines) (查看原文)
    小呆猫 2011-04-04 15:35:02
    —— 引自第4页
  • 法国人有可能是世界上最懂得在知识上伪装在文化上炫耀的一帮家伙。 (查看原文)
    小呆猫 2011-04-04 15:35:02
    —— 引自第4页
  • “英国钱钟书”大卫·洛奇(David Lodge) (查看原文)
    小呆猫 2011-04-04 16:01:12
    —— 引自第3页
  • 在这个已经不够好的世界里,人是应该对自己好一点的. (查看原文)
    迷墙 2011-04-06 14:36:11
    —— 引自第14页
  • 经典绝非有限的水池,它是大海,每游出一尺,你就发现前面还有一尺,无穷无尽,足可在不知不觉间溺死不懂疲倦的好奇读者.怕累,或许也是不读经典的理由.但比起怕累,我们一般更怕死.所以还是读书好,起码读着读着不知老之将至. (查看原文)
    迷墙 2011-04-06 14:37:07
    —— 引自第38页
  • 要找在《10年后的台湾》把当年的国民党威权体制形容为一只怪兽,吞噬了一代又一代的民主运动者。 “前代被拆吃入腹了,这只怪兽想:不会再有人敢违逆我意志了吧。不,新一代的人又将站在怪兽面前,即使明知将成为下一个牺牲者,即使内心害怕的浑身发抖,也还是得挺身站在那里“。 (查看原文)
    迷墙 2011-04-06 14:40:13
    —— 引自第95页
  • 所谓犬儒,我指的是不相信真理的存在,也不相信真理可以愈辩愈明 (查看原文)
    迷墙 2011-04-06 14:44:07
    —— 引自第222页
  • 难得要认真地去提供一条译注 (查看原文)
    champollion 2011-07-25 15:56:48
    —— 引自第41页
  • 经典的文化价值在于你不用读它,但它的只言片语它的零散观念会自动包围你,成为你日常用语的一部分,成为你观察世界思考事物的背景。这里头当然不能排除以讹传讹的成分,于是经典的第二重定义就出现了:经典就是总会被人误会的那些书。最大的误会莫过于人人都以为自己读过它们,其实根本没有。 (查看原文)
    糖炒小丽子 2011-07-28 13:08:11
    —— 引自第37页
  • 很奇怪,由古至今,最好战的通常不是身经百战的武将,而是写书论道的文人。” 许多文人都有一种精神病,他们老是嫌自己的生活贫血苍白,虚幻不实;于是把幻想投射在军人身上,认为肌肉就是生命的本质,血汗就是存在的见证。 (查看原文)
    阿当 2011-08-26 21:04:51
    —— 引自第93页
  • 你愈是以为自己谦卑低下,就愈容易犯上骄傲的罪,愈容易陷入文字障所导致的我慢 (查看原文)
    ☯︎ 3回复 2赞 2011-10-11 20:28:35
    —— 引自第4页
  • 我开始能够体会浮士德的悲剧,也开始明白知识、禁果与傲慢的关联了,你愈是以为自己谦卑低下,就愈容易犯上骄傲的罪,愈容易陷入文字障所导致的我慢。 (查看原文)
    Linghe 2012-06-10 15:23:45
    —— 引自第4页
  • 只有在读书的时候,我才觉得自己是个宽容的人。 (查看原文)
    Linghe 2012-06-10 16:04:21
    —— 引自第14页
  • 本集十篇,皆为悼文,我曾见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 (查看原文)
    Sun_victor 2012-06-16 00:44:02
    —— 引自第48页
  • 少数的思想家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更少数的思想家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的看法 (查看原文)
    Sun_victor 2012-06-18 23:40:21
    —— 引自第129页
  • 他(笛卡尔)在1649年被瑞典女王请去教哲学,一个星期有三天要早上五点半上课,我们一向晚起的大哲习惯不了,早晨天气又凉,终于患上肺炎身亡 (查看原文)
    阳光下的朵丽娃 2012-07-11 13:29:33
    —— 引自第17页
  • 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被欺骗的残酷醒觉历程。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2-08-18 18:03:52
    —— 引自第4页
  • 那种感觉很难受,为什么那些人老是说什么“众所周知,解构主义的初次登场正好是在结构主义的高潮时期”,“有名的韦伯论题到底能不能适用于东亚的情况呢?”……似乎除了我之外,每个人都晓得解构主义和韦伯论题是什么。 (查看原文)
    我家三文鱼 2012-09-12 16:55:01
    —— 引自第3页
  • 可是深圳偏偏就有一家挺雅致的舊書店,就在丹下健設計的那個新書城一角。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2-09-20 18:14:39
    —— 引自章节:舊書哪裡去了
  • 这种鸡精书看多了,会有一个很大的害处,就是它能产生幻觉,让你以为自己看了很多的明珠,其实你只不过是知道了一点皮毛。当然,这幻觉也不真是幻觉,欺得了别人,可骗不了自己,不知为不知,没看过就是没看过。然后心里就难免因外表与内容、幻象与真实之间巨大的割裂而生出令人痛苦的虚无和罪疚。何以致此?大概就和一个天天吃大量维他命药丸的人差不多,一粒小红丸就“能提供每日人体所需”,他慢慢就会觉得日常饮食里的蔬果是不必要的了,甚至忘记了小黄瓜的香脆、豆苗的甜嫩。当几百页的内容被浓缩为两三页的大要,每一本书看起来都会变得很像,面目模糊,所以看与不看的分别就不重要了。 (查看原文)
    不存在的兔子 2012-12-02 12:47:59
    —— 引自第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