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籁居琴话的书评 (12)

七木琴社 2009-11-16 12:17:28

成公亮《秋籁居琴话》读书笔记(完整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秋籁居琴话》读书笔记 收到网上订阅的《秋籁居琴话》新书时,第一感觉就是书平和淡雅,典型的中国传统人文艺境。比起早些年设计风格同样素雅的成公亮CD套装《秋籁—文王操、孤竹君》,这本新书的设计风格更清微淡远。 品读《秋籁居琴话》,是在领略着一位琴界前辈纯粹却又...  (展开)
明月 2009-10-28 15:03:00

心与琴游——《秋籁居琴话》序

心与琴游:写在《秋籁居琴话》前 “在我与他并不算多的几次接触中,感受最深的是他那种超然、达观,以乐行世的人生态度。他其实有很高超的演奏技艺,但他从来不以琴演奏家或表演艺术家自诩;他也有很深的作曲功底,但他也决不以‘著名’作曲家身份...  (展开)
七木琴社 2009-11-28 22:33:48

《秋籁居琴音》音乐欣赏笔记(完整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秋籁居琴话》摘选了成公亮先生数十载古琴生涯的研琴、创作、打谱、交流等方面的纪实性学术文汇。而《秋籁居琴音》书中的附带CD,书碟合一的形式于此书来说,是完美的结合,CD既是感性与立体地认识与理解《秋籁居琴话》一书的补充,又可纯粹作为成公亮古琴音乐发烧欣赏的浓...  (展开)
雅典娜 2010-06-28 21:58:49

读《秋籁居琴话》之:韵味与旋律

学习古琴的过程中最困难的一部分其实并不是指法技巧,而是对乐曲中轻重缓急的处理。由于琴曲中并没有明显的节拍,一不小心就会弹得像念经一样混沌一片。如果琴曲并非西洋音乐那样,通过有规律的节拍形成旋律,那么它自己的节奏又是依靠什么来形成的呢? 成公亮在《我所使用...  (展开)
雅典娜 2010-06-28 21:55:51

读《秋籁居琴话》之:指尖情怀

当初喜欢琴,是被手指与琴弦摩擦发出的那种拙与涩的声音所吸引,琴的味道也由此而来。后来逐渐明白,这种味道,一是来自吟猱的指法,第二个就是丝弦的质地。曾经试着摸过老师的丝弦琴,喜欢极了那种声音。尤其是在家里比较好的音响设备上播放老师录制的琴曲CD,几乎手指与琴弦...  (展开)
雅典娜 2010-06-28 22:00:27

读《秋籁居琴话》之:知音难觅

《秋籁居琴话》第四章——《东西方音乐的对话》,成公亮先生回忆了1986年他到德国举行的13场古琴独奏音乐会,特别是详细描述了在法兰克福古老剧院的亨德米特音乐厅演出的那一场,令人感慨颇多。 先是德国人的严谨和对待艺术的庄严神圣态度。由于琴曲都是数百上千年前的作品,...  (展开)
雅典娜 2010-06-28 21:57:18

读《秋籁居琴话》之:谱中乾坤

上次读到西方音乐史上对待作曲家作品的态度,与中国琴乐有很大的不同。成公亮在《秋籁居琴话》第二章《打谱——古谱的复活》中,专门谈到了“打谱”这种特殊的中国音乐传承的方式,这背后反应出的正是中国传统音乐的观念中,作品与演奏者的关系。 似乎中国的音乐从来就不会强...  (展开)
Javen 2019-01-20 22:58:35

需要宁静

去年10月底被房东“清退”前,晚上边听古琴曲集边看《秋籁居琴话》(从典爷处借来)是近期最宁静的日子。11月在上海呆了一个月,实处无家可归状态。在上海月余,上课社交,丝竹乱耳,几无片刻宁静,亦无暇读书。12月初返京,忙于搬家,年末工作节奏加快,诸事不顺,心绪不宁,...  (展开)
明月 2010-10-02 19:52:11

成公亮先生最新讲座——打谱、作曲

2010年9月21日,成公亮先生携唐琴“秋籁”在北京方家胡同46号红方剧场举办讲座:“打谱、作曲”。 可在此链接观看现场录像: http://tieba.baidu.com/f?kz=895740548  (展开)
明月 2010-10-02 19:43:40

“开卷八分钟”——梁文道解读《秋籁居琴话》

凤凰卫视 2010年5月25日、26日 “开卷八分钟”——梁文道解读《秋籁居琴话》 可在以下链接看到: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v.ifeng.com/his/201005/c89ed4ce-04a9-4961-9dc8-ea5d33550797.shtml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8skZSCcsVg/  (展开)

订阅秋籁居琴话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