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大资本、国家主义盛行的时代,也是全民资本主义发轫的时代;这是居民资产性收入受到政府鼓励登堂入室的时代,也是资本市场内幕交易泛滥、财富不公平分配的时代;这既是让人无奈的垄断时代,也是令人欣慰的经济大发展时代。
本书全面解读了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从宏观走势及决策逻辑,到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及金融市场的种种病兆;分析了过去十来年中,中国宏观及产业经济曲折前行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勾勒出了“中国式成长”的线条,同时也给出了富有勇气和穿透力的解读,让人们清晰的看到了中国当下的经济之路,也看到了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叶檀博士
财经专栏作家,知名财经评论员。
《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度中国青年领袖”。
《每日经济新闻》主笔、《解放日报》评论员,《南方周末》、FT中文网等媒体专栏作家。央视《今日观察》、第一财经特约评论员。
信奉市场,强调本土;改良为上,尊重利益;历史眼光,经济视角。
现居上海。
叶檀的读者圈:www.lanshizi.com/yetan/
目录 · · · · · ·
自序:经济变革大局势/XI
|第一章|宏观经济闯关
国家经济主义发轫/2
如何解决终极失衡/5
国家经济主义效率令人生疑/9
· · · · · · (更多)
自序:经济变革大局势/XI
|第一章|宏观经济闯关
国家经济主义发轫/2
如何解决终极失衡/5
国家经济主义效率令人生疑/9
改革瓶颈:公益与市场两难/13
国进民退与官员牺牲论/13
公共财政体制是公平的市场改革的基础/16
约束不足加剧财政不足/19
政策螺旋之一:国有还是民有?/22
央企“不差钱”/23
央企之低效率、高成本/26
民营企业走在国资与外资夹缝中/28
中国民营企业的新教伦理/31
小恩小惠不是制度性公平/35
政策螺旋之二:外资所有还是中资自有?/39
爱国还是卖国?/39
利益源源不断流向国际投资者/41
外资叫屈为哪般?/45
如何从制度上保护本国经济/48
内部竞争机制不全是廉价出售的根本原因/51
将央企改革进行到底/55
央企提高效率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55
资本市场被央企改造/58
国资委的自改革/60
竞争体制是改革之本/65
|第二章|疯狂的资本市场
撕不掉的政策市标签/68
股改后隐形政策市依然存在/71
“半夜鸡叫”与维稳计划/74
倒逼出来的股改/76
逼不得已出台股改/76
股改差点夭折/78
压力之下的机会主义阴影/82
股改最大的成功是市场民主昙花初现/86
后股改时代:天哪,大小非!/89
承认大小非危害就是否定股改?/89
可怕的“大小非不可怕论”/93
同股同权烟幕弹/97
紧急弥补股改后遗症/100
政府应该干预市场/104
后股改时代改革/107
大家一起打新股/107
比大小非更可怕的大小限/110
机会主义应急救市法之一/113
机会主义应急救市法之二/116
撇开新股发行机制改革奢谈救市/118
需要进行二度股改/122
|第三章|疯狂的房地产市场!可怜的房地产市场!
洗不掉的“原罪”/126
1998年房改种下投机基因/126
歪打正着救急地方财政/130
密密麻麻的利益群体/133
裙带资本主义而非人民资本主义/138
半吊子的房地产市场化/142
两次市场化离初衷渐行渐远/142
垄断土地一级市场/144
保障性住房被忽略到可怕的程度/148
政府与开发商终结蜜月期/151
继续双轨制之旅/155
房地产市场面临根本转变/155
消灭房地产市场投资者/158
开发商也要承担保障之责/161
地方政府托市、压市,干预无极限/164
借保障住房推出国有公司/167
房地产为什么不能完全市场化/170
土地市场决定伪房地产市场的命运/170
土地审批制度万改不离其宗/172
限制小产权房关上宅基地交易大门/176
经济适用房、限价房这两只蝙蝠/181
政府与商人的共同救赎/184
王石的柔性救赎与任志强的暴戾救赎/184
政府的投机性救赎/188
市场规律无法战胜/191
|第四章|贱卖的金融机构
纳税人为银行业改革支付巨额隐形代价/194
注资银行,代价沉重/194
不良资产回收率20%?/198
谁消化了沉没成本?/204
商业银行显露国有本质/209
金融机构改革之路就是贱卖之路?/213
定价标准拱手让人/214
贱卖之争不可能停止/218
可贵的反例/224
贱卖是对内资不够开放的必然结果/228
民间金融市场之殇/231
非法集资与民间融资/231
民间资金天生劣质?/234
不给民间金融控股权/238
市场不行,行政来/242
人民币国际化:开弓没有回头箭/246
中资金融机构抄底抄到半山腰/247
制造企业受升值与紧缩双重之害/250
人民币国际化等待市场认可/254
|第五章|中国经济发展未来瓶颈
金融海啸后中国会出现“失落的10年”?/260
外向型经济失去支撑/260
提振居民消费效果如何?/265
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受制度掣肘/267
调整财富分配与产权结构/272
藏富于政府导致国弱民穷/272
税收,还是税收/276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仍需推进/279
从既得利益阶层手中拯救市场经济/282
用国有企业股权建立基本社会保障体系/288
提高社会保障减少经济压力是明智的选择/289
国有企业收益理应划拨给社保基金/291
医改不妨引入医疗券/294
给小产权房、集资建房生存空间缓解住房难/300
新弱势群体:农民工与无背景大学生/304
后记:我们需要怎么样的市场化?/309
· · · · · · (收起)
"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试读 · · · · · ·
目录: 序言 导言 第一部分?思维模式 第一章?思维模式1?很多事情变了,但大多数事情没有变/4 变与不变的逻辑/4 变化的是方式,不变的是内容/5 变化并不代表发展/7 满天下都是新鲜事?/9 第二章?思维模式2?未来就存在于现实之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掀开帘子看世界 行星研究所 第三章思维模式3要认真把握媒体统计数据 体育VS.政治:1∶0 无视现实 沉重的包袱 人才库 气..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这是大资本、国家主义盛行的时代,也是全民资本主义发轫的时代;这是居民资产性收入受到政府鼓励登堂入室的时代,也是资本市场内幕交易泛滥、财富不公平分配的时代;这既是让人无奈的垄断时代,也是令人欣慰的经济大发展时代。 事实上,必须与改革同时被讨论的是,共识、利益与权益。 改革的共识是建立在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破坏之上的,所有的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因为,现行之法是一种“恶法”,先行者前赴后继,改革以自下而上的潮流推进,政府则在其后以追认的方式认可,原有的既得利益集团已经瓦解,或者说已无利可图,新的商业利益的获得者都是在体制外成长起来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国有企业仍然被赋予保值增值的历史使命,但人们有理由担心,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低效、贪腐噩梦是否会卷土重来。 目前的这场经济大变革,潜藏的改革基因既承接晚清以来的颠扑难灭的国家现代化梦想,又承接了强有力的行政权力,大批亦官亦商的市场人士,和一个亦官亦政的组织架构 发端于1978年的改革分为几个红利分享期,1998年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此前中国经济社会中普遍的产能不足、国内需求畅旺、产品不愁销路的红利消耗殆尽;2003年是另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世界贸易组织(WTO)红利让中国产品找到了新的销售渠道,正因为国内与国外双重消费渠道先后开启,中国经济改革的制度性改革顺理成章被延后,各方吃滚存下来的红利。但2008年,一个不愁消费、不愁产品销售渠道的商品世界,在破坏性十足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坍塌了。 产能过剩在1998年的经济紧缩中已经有所暴露,政府必须依靠房地产、教育等拉动内需,居民消费不足成为实实在在的拦路虎;而到2007年前后,拉动内需大大有功的房地产市场业已成为分配不公、行政垄断、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失衡的象征。 转型异常艰难。理念的碰撞体现在一切与经济相关的方面,关于产权界定的根本大法《物权法》的争论回到姓社姓资的原始轨道上;民众在诸如小区停车位、交通强制险的合理性、手机漫游费等一切方面争取自己的利益;公平与效率之争成为继国有资产流失大讨论之后,又一个撩人心弦的敏感话题;在楼市上市场与行政之争,在股上救市与不救市、大小限改革与不改革之争,在货币改革上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尽快实现市场化之争,处处硝烟。 以前压低成本、牺牲环境以糊口的工厂创造财富的做法,以往产能不足和出口红利掩盖之下的财富两极分化、财富虚增现象,形成中国经济改革无法绕过的险恶礁石群。无法持续,必须重整。 中国经济比重中占据70%以上的遍布城乡的民营企业的上层,已经覆盖了一层坚如磐石、体量越来越大的护卫中国经济安全的国...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的人也喜欢 · · · · · ·
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吴晓波:请看“叶女侠”出刀

通过此书读懂了中国经济
>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没法救了,掐死重新生一个吧 | 来自四不象 | 4 回应 | 2014-04-08 08:57:38 |
叶檀女士是我最尊敬的中国当代学者 | 来自笑望江湖 | 1 回应 | 2014-04-08 08:55:51 |
值得好好读的一本书 | 来自随若水 | 2010-11-10 13:11:40 | |
希望你不是下一个何清涟 | 来自天威 | 2010-10-18 11:12:19 | |
大可一读 | 来自鸠摩无智 | 2010-01-08 23:44:36 |
> 浏览更多话题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的经济常识 (羊的门)
- 买书一年又一年 (到里斯本看海)
- 我编辑出版的图书 (王留全山顶视角)
- 《看天下》文化·阅读的推荐书目 (glassheart)
- 历史 ,经济(商业,金融)政治 (2) (IVA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深 2011-07-05 20:32:24
用经济学的方法看历史;用历史的眼光审视经济格局。
0 有用 ramazzotti 2013-03-26 15:58:06
好书。可惜中国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制度,制度不改变,经济也就没有拯救的可能。
0 有用 Magpies 2010-12-14 14:26:03
我喜欢叶檀的文
3 有用 Elact 2012-10-12 12:27:41
3.9星,叶檀这本书算是比较系统了,但还是比较庞杂,读者可以获得很多感性认识,看完了视野可以上一层楼。
0 有用 shadowdoodle 2013-06-07 23:53:35
Book23.挺不错的书,对近二十年我国各种重要经济变化做了比较明晰的分析、举证和诠释,让你找到发生在当下的各种畸像的根源。文中揭露的“全民国有”模式很可怕,政府渗入百姓生活每一个层面,市场被公权力左右,各种自生市场化模式轻易被扼杀,太多国家成本隐蔽地让百姓摊分。看了有点无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