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与给予的笔记(7)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羊以

    尼采以差不多是现象学的术语规定了他自己的开端:“哲学,就我到目前为止所理解和体验(erlebt)的而言,是对此在最可憎、最可耻的那些方面的有意的研究。"而胡塞尔的现象学,为了把此前的任何哲学都不能面对面地看到的东西置于体现性直观的明见性之下。它所关注的难道不是对此在的最隐蔽方面的狂热研究吗?这一事业在尼采那里被视为否定性的事业,在首要的意义上,这种做法是有理由的:“我所体验到的某种试验性哲学作为试验甚...

    2018-08-20 11:40:33   8人喜欢

  • 炜明 (Bist Du Bei Mir)

    现象学的,意味着那些属于对现象的结构进行展示的方式,以及所有那些在这种研究模型中成为课题的东西。现象学与单纯的现象不相干。 关于显现的悖谬:现象学所讨论的不是已经呈现的、明显的现象,它讨论的是这些现象的“展现方式”(Art der Aufweisung);简而言之,它讨论的不是现象,而是通过现象直接讨论其现象性本身。 把现象学从“单纯的现象”转移到其现象性

    2015-11-24 11:24:18   8人喜欢

  • 伞木希美 (回声)

    尼采也用“是”这个伟大的阿门完成了“不”:“完全相反,它想走向反面——走向对世界本身的狄奥尼修斯式的认可(Jasagen),没有任何减少,没有任何例外,没有任何挑选——它想要的是永恒轮回——即相同事物,相同的逻辑的和非逻辑的交结点。最高状态的哲学家可以抵达:可以以狄奥尼索斯的方式面向此在:我对这一点的说法是对命运之爱(amorfati)。”而现象学突破这方面所想要的是在“对世界的总体直观”中把总体性在场化的“普遍直...

    2025-03-01 00:34:40   5人喜欢

  • 炜明 (Bist Du Bei Mir)

    一个直观的知觉的目光可以完全直接地指向每一现实的、作为原初性当下的、活的体验。体验的存在样式,即那种事情显现于其中的样式,必定转变成原初的、现实的因而也是确定的当下,因为这里的问题在于面向某种目光的呈现,而这种目光所朝向的仅仅是确然性。 我的移情行为,我的一般意识,作为流动的当下,是原初地和绝对的被给予的。 超越性对象的客观性只有根据意向性才能来自内意识自身的行为。 对象的-存在(Gegenstand-sein)...

    2015-11-24 11:46:27   4人喜欢

  • 马蹄北去 (伟大单纯之苍白荒漠)

    ……形式逻辑把各不相同的学科统一起来。判断理论,换言之即形式命题学,能不能与形式数学融为一体呢?作为纯粹的三段论和分析论,它仅限于对不矛盾律的遵从,一就像它在对可能性进行定义时那样。现在,既然它是通过形式判断而进行的,那么,数学的形式化便足以让两者彼此契合。可是,对于非命题性的数学,即既不计算也不述谓的数学(集合论、基数论、排列组合论等等),情况也是一样的吗?然而,我们必须作出肯定回答…… 莫名...   (2回应)

    2025-02-24 11:08:44   3人喜欢

  • 铭生

    马氏对于“指号”解释非常精彩,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胡塞尔的概念都无时的有他的本体论的意味,也就是说都是有他的偏向存有一侧的深刻洞见,这一点,是在读胡塞尔的时候最容易忽视的。“指号”也就完美的解决了把意向性结构还原到现象的一种私己性的结构,指号实际上就是那个前摄的未充实的相位,它意味着新东西。 他对于现象学的问题意识的把握也是和胡塞尔的《笛卡尔式的沉思》相对应的。从理论到理论的理论,从Was 到 Wie ...

    2023-07-09 15:32:08

  • 炜明 (Bist Du Bei Mir)

    因为现象这个术语的双重性以悖谬的方式构成了胡塞尔现象学的根本成就:现象首先所说的不仅仅是显现的对象,而且还是对象在其中并据此得以显现的体验;单单这种双重性便使我们有可能对绝对的被给予性、意向性以及意向活动/意向相关项这个对子进行思考。

    2015-11-24 11:58:07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还原与给予

>还原与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