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副标题: 追寻逝去的时光 第二卷
原作名: 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Ⅱ À l'ombre des jeunes filles en fleurs
译者: 周克希
出版年: 2010-6
页数: 544
定价: 5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追寻逝去的时光
ISBN: 9787020078431
内容简介 · · · · · ·
重现20世纪初巴黎风华,令任何风格都黯然失色!
力求完美的译本,周克希先生殚精竭虑之作!
佚失半个世纪之久伽里玛珍贵原版插图!
野兽派大师凡·东恩斑斓呈现逝去时光!
开创意识流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作者青年时代经常出入上流社会沙龙,父母相继去世后,他痛感“幸福的岁月是逝去的岁月”,开始写作《追寻逝去的时光》。他借助于不由自主的回忆,将逝去岁月的点点滴滴重现在读者眼前,使时间在艺术中得以永存:沙龙、戏院、海滨以及文人雅士、倩女俊男的君子好求式的生活,20世纪初巴黎浪漫的随之一一展现。
在少女花影下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出生在巴黎一个艺术气氛浓郁的家庭,但从小就因哮喘病而被“逐出了童年时代的伊甸园”。他的气质内向而敏感,对母亲的依恋,对文学的倾心,为以后的创作埋下了种子。他青年时代经常出入上流社会沙龙,在熟悉日后作品中人物的同时,看穿了这个社会的虚幻。父母相继去世后,他痛感“幸福的岁月是逝去的岁月”,开始写作《追寻逝去的时光》。在生命的最后十五年中写成的这部巨著,犹如枝叶常青的参天大树,屹立于文学之林的最高处。他借助于不由自主的回忆(无意识联想),将逝去岁月的点点滴滴重现在读者眼前,使时间在艺术中得以永存。
周克希,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曾从事黎曼几何研究与教学。一九八四年起翻译文学作品,先后译有《三剑客》、《王家大道》、《追忆逝水年华(节本)》、《包法利夫人》、《小王子》等小说,与人合译作品有《基...
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出生在巴黎一个艺术气氛浓郁的家庭,但从小就因哮喘病而被“逐出了童年时代的伊甸园”。他的气质内向而敏感,对母亲的依恋,对文学的倾心,为以后的创作埋下了种子。他青年时代经常出入上流社会沙龙,在熟悉日后作品中人物的同时,看穿了这个社会的虚幻。父母相继去世后,他痛感“幸福的岁月是逝去的岁月”,开始写作《追寻逝去的时光》。在生命的最后十五年中写成的这部巨著,犹如枝叶常青的参天大树,屹立于文学之林的最高处。他借助于不由自主的回忆(无意识联想),将逝去岁月的点点滴滴重现在读者眼前,使时间在艺术中得以永存。
周克希,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曾从事黎曼几何研究与教学。一九八四年起翻译文学作品,先后译有《三剑客》、《王家大道》、《追忆逝水年华(节本)》、《包法利夫人》、《小王子》等小说,与人合译作品有《基督山伯爵》、《追忆似水年华(第五卷)》等。
凡·东恩(Van Dongen,1877-1968),出生于鹿特丹郊区,就读于鹿特丹皇家艺术学院,二十多岁时到巴黎定居,他是二十世纪“野兽派”画家的代表之一。他注重画面的开式感,拒绝用明暗对比来塑造立体效果,以鲜明强烈的接近于平涂的大色块来构成画面,充分显示出色彩的独立表现力。他也是名躁一时像画家,创作有《比利时国王莱奥波尔德三世》等肖像画。
目录 · · · · · ·
第二部 地方与地名:地方
梗概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天色暗下来了,我驻足在剧院的海报柱前,圆柱上贴着拉贝玛元旦上演剧目的海报。一阵湿润的和风轻轻拂过。这是个我熟悉的时节啊;我心头一动,预感到元旦这一天和其他日子不会有什么不同,它并不是一个新世界的开始,这个新世界有如一尘不染的创世纪初,让我可以重新认识吉尔贝特,仿佛还不曾有过以往,仿佛她有时让我感到的惆怅,连同预示日后惆怅的迹象,都一扫而光:在这个新世界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崭新的……惟有一件事是往日就有的:我要吉尔贝特爱我。我明白,我的心企望在它周围重建一片新天地,取代未能满足它的旧天地,是因为我的心没有变,我想吉尔贝特的心也不见得会变;我感觉到新的友谊依然是那样,正如重新开始的岁月不会和从前隔着一条鸿沟,我们的意愿无法影响和改变新的一年,而只能悄悄地给它换个不同的名称。我枉然把新的友谊献给吉尔贝特,我要按自己的意愿赋予新年这一天特殊的印记,就好比要把宗教理念加给莽莽苍苍、自生自灭的大自然,只会是徒劳无功;我觉着它并不知道人家称它为新年,它毫无新意地结束于霭霭的暮色:在吹拂着海报柱的晚风中,我又认出,又感觉到了以往岁月中那种永恒的、习以为常的况味,那种熟悉的湿润的空气,那种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的意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7页 -
我仍然坚持不见吉尔贝特。这种坚持,在我已经变得不怎么费劲了,因为,尽管你对一种伤害你的毒药心有所好,但一旦形禁势格,你已经有一段时间不服用了,你就不会不珍视这份久违的宁静,这种既无激动也无痛苦的状态。一个人对自己说再也不想见到那个心爱的女人,固然并不一定完全出于真心,可要是他对自己说想再见到她,那也未必就是真话。我们能忍受与爱人的分离,往往是由于我们相信分离是短暂的,是由于我们想到的是重聚的那一天,而与此同时,我们却又深切地感受到,相聚十有八九会导致嫉妒,跟我们日复一日对相聚时刻(这个时刻近在眼前却一拖再拖)的渴念相比,这种嫉妒更让人揪心,因此,即将与心爱的人儿重逢的消息,给我们带来的激动未必是愉快的。我们一天天地拖宕着;我们并非不想早日摆脱分离所引起的难以忍受的焦虑,但是我们害怕那些不会有任何结果的感情重又泛起。我们喜欢的不是这样一次相聚,而是充满温情的回忆,在回忆中可以随意加进自己的幻想,那位在现实中并不爱你的人儿,会在这孤独的幻想中对你表白她的爱情!将自己的愿望一点一点地掺入回忆,使回忆变得非常甜蜜——跟被你拖宕的会面相比起来,这样的回忆要令人愉快得多,因为,在会面中你非但没法让对方说出你想听的话,而且必须忍受对方新的冷遇和意想不到的粗暴对待!当我们不再恋爱时,我们都知道,不幸的爱情要比遗忘,甚至比模糊的回忆都痛苦得多。尽管我没向自己承认,但我盼望的正是这种提前的遗忘所带来的宁静恬适。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在少女花影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在少女花影下"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去斯万家那边 9.5
-
- 《追寻逝去的时光》读本 9.2
-
- 普魯斯特的個人書房 8.2
-
- 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 8.2
-
- 红楼梦图咏 9.1
-
- 莱蒙托夫精选集 8.6
-
- 哈代文集(共八册) 9.2
-
- 与普鲁斯特共度假日 8.3
-
- 雨果文集(1-12卷) 9.7
-
- 押沙龙,押沙龙! 9.2
在少女花影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时间所不能埋葬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相对于《去斯万家那边》的默默无闻,普鲁斯特的《在少女花影下》让其蜚声文坛,出版的当年就荣获龚古尔文学奖,也被后世认为是《追忆似水年华》中最精彩的一部。 书中记叙的是主人公少年的情思。这里有他的初恋,有他对女性,对斯万夫人和上流社会的认识,有在海滨疗养地巴尔贝... (展开)> 更多书评 14篇
论坛 · · · · · ·
第三卷要等到什么时候 | 来自言小非 | 9 回应 | 2014-05-13 13:02:52 |
看看译林社徐和瑾版,也要有两册了。 | 来自嗯呐嗯呐 | 1 回应 | 2012-12-12 15:11:59 |
第三卷什么时候出啊? | 来自Lavender | 2012-02-22 11:52:49 | |
等的我好苦啊 | 来自No | 3 回应 | 2012-02-08 14:20:09 |
这个是第二卷了吗?还是怎么回事 | 来自嗯呐嗯呐 | 30 回应 | 2011-06-06 16:45:57 |
> 浏览更多话题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0年5.1~7.10大陆推出的外国文学新书 (Onetti)
- 欧美严肃文学与流行文学作品选 (Lightsage)
- 普鲁斯特及相关 (如雨乃可乐)
- 一无所知的世界,看下去,才有惊喜 (溜肉段)
- 法国文学龚古尔奖 (小布头)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在少女花影下的评论:
feed: rss 2.0
32 有用 江绪林 2013-09-15 22:38:37
开始看的是徐和瑾译本,后部分看的是周克希译本。情节大概很简单,前半部分是围绕着Swann夫人的交往,后半部分是在巴尔贝克海边度假,但笔触所至之处,细腻、广博、深刻而又自然~我总在想,读完了《追寻逝去的时光》,我也算是理解和在灵魂中参与了优雅而美好的人生——它足以使得我心满意足地放弃自己的被粗暴的权力、粗鲁的物欲和不够细腻丰富的教养所摧残的现实生活,坦然离去~因为我也理解地追忆了似水年华。不过,要阅... 开始看的是徐和瑾译本,后部分看的是周克希译本。情节大概很简单,前半部分是围绕着Swann夫人的交往,后半部分是在巴尔贝克海边度假,但笔触所至之处,细腻、广博、深刻而又自然~我总在想,读完了《追寻逝去的时光》,我也算是理解和在灵魂中参与了优雅而美好的人生——它足以使得我心满意足地放弃自己的被粗暴的权力、粗鲁的物欲和不够细腻丰富的教养所摧残的现实生活,坦然离去~因为我也理解地追忆了似水年华。不过,要阅读这本书,文学、戏剧、艺术和哲学思想方面的相当修养或许是一个前提条件~ (展开)
7 有用 应未眠 2015-06-12 18:37:15
译文的余味浓,非常耐读。
4 有用 言小非 2010-11-27 20:01:56
周克希老同志给点力啊,争取早日将后面五卷翻出来,大伙都盼着那
2 有用 人过鹿死寻僧去 2019-05-20 20:46:29
青春和少女,以及关于记忆的更深层次探讨,可能我这辈子都将难以忘记普鲁斯特在巴尔贝克的那个夏天,“犹如一尊华丽的千年木乃伊,死寂而渺远,我家这位老女仆只是小心翼翼地除去它身上的衣料,让它在显身前,沉浸在金色袍子馥郁的香气中”。人物、地点的面孔最先是在想象中随文词出现,而正如钟楼一般随我们的接触幻化出不同的多样面貌。而有的面貌因各种原因被遗忘——其实并非是遗忘,而是习惯或者意愿的力量压制。倘若压制松开... 青春和少女,以及关于记忆的更深层次探讨,可能我这辈子都将难以忘记普鲁斯特在巴尔贝克的那个夏天,“犹如一尊华丽的千年木乃伊,死寂而渺远,我家这位老女仆只是小心翼翼地除去它身上的衣料,让它在显身前,沉浸在金色袍子馥郁的香气中”。人物、地点的面孔最先是在想象中随文词出现,而正如钟楼一般随我们的接触幻化出不同的多样面貌。而有的面貌因各种原因被遗忘——其实并非是遗忘,而是习惯或者意愿的力量压制。倘若压制松开,或是某个契机,它就如同气泡一样忽然在我们面前升腾而起。太美了,他的世界。 (展开)
1 有用 余颜 2018-04-09 18:06:59
以当代视角读普鲁斯特最大的困难可能就是那个不时浮现的「婊」字。粗暴的概要的语言或许可以将事情表述清楚,也不失其正确性,可是其中的辗转,那些流动的过程的真实性却被忽视了。相当程度上,普鲁斯特不仅是个小说家,一个记忆理论家,同时也是第一流的社会学家,那些「社会学式」的洞见在小说中的频频出现,可与数十年后的方才出现各类现代理论进行对话,并且从未影响故事的流动。只有在这类小说家这里,读者才能够发现,所谓古... 以当代视角读普鲁斯特最大的困难可能就是那个不时浮现的「婊」字。粗暴的概要的语言或许可以将事情表述清楚,也不失其正确性,可是其中的辗转,那些流动的过程的真实性却被忽视了。相当程度上,普鲁斯特不仅是个小说家,一个记忆理论家,同时也是第一流的社会学家,那些「社会学式」的洞见在小说中的频频出现,可与数十年后的方才出现各类现代理论进行对话,并且从未影响故事的流动。只有在这类小说家这里,读者才能够发现,所谓古典/现代的分野是脆弱的,并不存在着一种陡变的心灵,一切都是在那些夏日的花影中慢慢展开的,等到帘子被拉开的时候,夏日早已结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