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门 短评

热门 最新
  • 722 琼斯黄 2010-06-03 21:40:02

    路是这样窄么,只是一片田埂,拥攘而沉默的苜蓿,禁止并肩同行。如果你跟我走,就会数我的脚印,如果我跟你走,就会看你的背影。

  • 408 novich 2010-07-15 11:29:53

    在纪德那里,爱从来不是单纯的爱,最令人惊悸的是,在他的故事中,爱中包含弃绝,这点令人难解,也令人难忘。

  • 352 阿朽 2011-03-12 16:22:46

    这女的比较适合谈网恋 可惜那时没网络

  • 397 伟大的伟 2010-07-01 11:25:26

    这本书读到中间,让我有点受不了。桂裕芳译过很多杜拉斯的作品,她译得很好。所以应该还是纪德自身的风格问题。有点太做作了。但这本书讨论了一个关于爱情的严肃话题。先说点题外话,我对爱情这个命题本身很感兴趣。生命就是个彻底的大悲剧,怎么看都绝无希望,在这种缓慢流逝注定注入虚无海洋的过程里,为什么会出现爱情这种东西?这实在是个有趣的事情。它完全是个没有必要产生的副产品,违背肉体自身进化的规律,甚至因为基于精神的相互吸引所带来的肉体结合,比如美女会爱上一个瘸子,从而生育出违背物竞天择的劣质产品。爱情是个不折不扣的赘生物,一种精神疾病,为什么人会需要它渴求它?甚至通过法律来赋予它权利,保护它的利益。人是自由的,爱带来责任和约束,而人会因为爱甘愿接受让人难以忍受的条条框框。这些都很矛盾,不可理喻。但爱情的甜蜜无可否认,人在爱情里做的事常是人可以做出的最高尚最圣洁最远离人性所含的自私、怯懦和贪婪,从而符合最高的美德标准的事情。爱情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类对于精神的需求,对于肉体的克制和约束反过来加倍的满足了精神里更变态的需求。爱情和肉体一定要结合才算真实的爱情?爱情只能是一对一的?纯粹精神的恋爱算爱情吗?纯粹肉体的畅快的性交难道不算爱情的某种类型?爱情并不是人这种生物所必需的,它不象氧气、糖份这些元素没有人就会死。但有人却会因为爱情而放弃生命? 这本书写两个真心相爱,却无法生活在一起的人。在爱情的进行时状态,人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修饰自我,粉饰自身的行为,模仿爱人心中所希望的形象,但当现实生活来临时,恋爱的人会产生一种恐惧如果自己不能够长久的保持这种美好的形象,会最后让自己整个的爱情破灭。与其幻灭不如不要在一起,保持想象就足够了。这就是<窄门>里女主角所做的事。精神的爱恋,只需要精神的结合,肉体相关的一切包括生活都将其拒之门外。爱情在彼此分离时的思念里,在长久的通信里,在每天记的日记里到达了无缺的完美,这已经足够了,安全的完满的足够了。纪德赞美这样的爱情,他歌颂这种变态的纯精神的爱情观。阿丽莎最后死去了,她的爱情获得了完满。而活着的杰罗姆也由于死亡的阻隔,得到了一份永远不会再将有所改变的爱情。 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圣经:新约马太福音》。那就一个人带上想象中的爱情独自上路吧。

  • 110 黄雷蕾Linali 2015-05-29 20:42:10

    就是这一刻,也许是最美妙的一刻。他在幸福到来之前,甚至胜过幸福本身。

  • 52 熊阿姨 2010-07-20 00:31:34

    装得进窄门里的还是爱情吗?

  • 66 elros 2015-04-30 18:24:51

    对不起,唯一的感受是,不作就不会死。

  • 72 阑语生 2017-10-08 14:29:26

    她在这段感情里追寻的永远是殉道。她期盼爱情纯洁无瑕,她亦深知他奉她如上帝。当至灵至性的愿景被汹涌的爱意摧毁,她惶恐,她逃避,但她知道她必须为这段爱情做出牺牲。一开始他便对她顶礼膜拜,她只能继续维持她的德行,可最终情意满溢,她知晓自己撑不住了,转身想把他送上神坛,却将自己打进地狱。

  • 58 mirallas 2018-02-01 01:29:34

    爱上一个闷骚的高阶圣母是什么感觉?嗯,就是这样的感觉。(其实能理解所要表达的意味与情感,但我对宗教实在是毫无兴趣

  • 57 thea 2011-08-07 01:01:34

    “如果我们的爱情不那么骄傲,它就会轻易得多”

  • 57 獨孤島主 2010-05-21 18:21:09

    磨磨蹭蹭,怪不得法国人这么待见王家卫

  • 46 D 2016-05-04 13:46:24

    我不明白的是,阿丽莎到底是爱男主多些,还是爱上帝更多,亦或是,太过博爱,而忘了爱自己

  • 41 菱夏 2012-08-08 20:40:27

    通往完美的门,只允许独行。可是谁不是爱上谁完美的幻象呢?逃避自我的不完美逃避对方的不完美逃避未来的不完美,那生命只能蹉跎在苦痛中,又何必思虑那么多。我总觉得,再美的幻境都比不上一个真实的拥抱,虽然不能永恒,即使知道那不过是幻象,也勇敢地去喜欢,因为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

  • 35 [已注销] 2015-05-19 19:25:06

    前一半看得昏昏欲睡,后一半太美了

  • 42 海扬尘 2010-10-11 17:03:41

    如果我16岁的时候读它,我会热泪盈眶。那是我正沉醉于柏拉图式爱情的年纪。现在我读完后感到又爱又恨。不错,我们出于爱情而彼此期望对方得到比爱情更高的东西。我们的梦想上升的很高很高。但是人间的满足并不会使它跌落下来。完美无缺的爱情和人生都是不存在的,这并不需要忍受,作为事实加以确认即可。不过,我也相信。人世间总有这样一种爱情。如果我娶了别的女人,我只能假装爱她。但是我们未必能有福分遇到这样的爱情,也未必能配得上这种爱情。

  • 25 小伙锅 2013-05-16 22:03:18

    在简单粗暴旨意下努力感受略矫情的文本仍然被一种隐约普遍的矛盾探索吸引住了。纪德似乎置幸福为海岸,然而周围的海水永是痛苦,如何度过或者溺死。精神的高度契合使人无法容忍现实接触的不完美之处。日常体验在文字书信所堆砌的高处产生巨大的隔膜与落差感。他们将个人之爱作为抵达神意的途径,也就是最高德行的修炼。于是性就在这种圣洁和节制的召唤下转变成痛苦。故事闹心极了。如果思想接近是这么痛苦的事,倒不如寻求舒坦的皱眉,赤脚踩在绿豆芝麻上大哭大笑,只是不要彻底放弃这种日常之外的思考就好了。

  • 29 饭夫斯基 2013-05-11 10:12:08

    高潮在最后一页。

  • 26 有志 2013-11-11 22:24:33

    首次读纪德就被其优雅隽永的文风,却承载了严酷绝望的主题,这两者之间巨大的矛盾反差震慑了!这绝非一个爱情小说那么随意,道德与宗教绑架爱情也只是表象,内核探讨的实则是人性中“本性的迷失”——被自我编织的所谓美德和信仰所压抑,本性(内在渴望)的与他性(外部世界)矛盾的分裂!自我毁灭便是宿命的结局。

  • 27 阿巴厮 2017-07-30 14:52:28

    不是很明白阿莉沙到底想干嘛,替热罗姆干着急。

  • 14 书庭 2012-09-27 09:16:51

    好像触中了什么隐秘的东西。我还有些困惑。以及那句,窄门无法容纳二人并行。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