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u Hung
出版社: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出版年: 1995
页数: 376
定价: USD 34.95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804726269
出版社: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出版年: 1995
页数: 376
定价: USD 34.95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804726269
豆瓣评分
Monumentality in Early Chinese Art and Architecture的创作者
· · · · · ·
-
巫鸿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巫鸿1963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的教学、研究项目,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同年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大汶口文化的玉铲和玉串饰因此提出了一个令人迷惑的问题:切割和磨光一块坚硬的玉材要用数月甚至数年的劳动,制作一柄石铲或一个陶环所用的时间和精力则少得多。是什么原因使得大汶口人花费上千百倍的劳动力创造这些在器物类型上与石器和陶器没有差异的玉铲或玉饰? 这些玉器的秘密在于它们模仿了石器或陶器,却又不求完全相同。虽然玉铲和粗陋的石铲外形相同,但二者的差异也显而易见。玉器色泽丰富,细腻的表面光彩照人,它平滑、润泽、坚硬,令人赏心悦目。因此,一件玉器在外形上与一件石器或陶器的相似就有了象征和“辩术”(rhetorical)的意义:它看似普通,但实际上却不寻常。对于那些了解攻玉之难的人来说,如此些小器物实际上凝聚了巨量的人工。因此,这些玉器意味着其所有者拥有“浪费”这些人工的能力。一则兜售玻璃酒杯的现代广告利用了同样的辩术:“在沃特福得,我们花费1200倍的时间来制作这只酒杯。”这只酒杯之所以贵重,并不是由于其独特的外形和功能(看上去与“廉价”酒杯毫无二致),而是因为它以水晶玻璃制作并花费了令人惊异的大量人力。这则广告并不是给那些想买一只杯子喝酒的人看的,而是写给那些热衷于向尊贵的客人证明和炫耀其财产的新贵。在这两个古代和现代的例子中,器物以其“常规”的形状和巨大的人力投入,把自己转化为权力的形象象征。 玉器产生于大汶口文化时代并非偶然,它的产生和当时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是一致的。正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贫富分化,以及特权和权力的观念。社会分层和两极化的现象最清楚地反映在大汶口墓葬中:大汶口墓地中的大部分墓葬没有或仅有少量的随葬品,但少数死者则随葬有数以百计精美的器物。玉器无一例外地发现在规模最大、包含大量其他精美随葬品的墓葬中。这些墓葬及其随葬品所见证的是一个寻求政治象征物的历史阶段,而玉成为表达这种欲望的媒介。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 “昂贵”美术 -
我认为武梁祠正壁中央的楼阁图像是理想君主的象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8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Monumentality in Early Chinese Art and Architecture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 条 )


【转】贝格利评巫鸿《中国古代艺术和建筑中的纪念性》与巫鸿的回应
贝格利:评巫鸿《中国古代艺术和建筑中的纪念性》 一、 介绍一:巫鸿的“纪念性”和他的个案研究 按《牛津英语字典》的解释,“纪念物”(monument)是指“任何保留下来,用以纪念某一人物、行动、时段或事件的事物”。纪念物可以像坟墓一样实在,也可以像诗句一样虚幻,“当暴君...
(展开)

作为所谓科研作业的读书笔记
巫鸿的《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久负盛名,作者兼具国内外治学经验,又有传统史学、艺术史和人类学研究背景,方能写出这种大气而不落窠臼的作品。大家的书往往语言精准清晰,不会故弄玄虚地卖弄概念或是文采,因此对普通学生来说并没有阅读障碍。对于我们的研究...
(展开)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2009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很散的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巫鸿 ·礼制艺术有四个基本要求——质料、形状、装饰、铭文,每个因素各有含义并分别在这一艺术的不同发展阶段中扮演了领先的角色。 ·礼制艺术的时代随着九鼎的消失而结束。新历史时期中的纪念碑不再是神秘的“重器”,而是取而代之的宏伟... (展开)
【转】巫鸿:“纪念碑性”的回顾
我在十几余年前发表的《中国早期美术和建筑中的“ 纪念碑性”》(Monumentality in Early Chinese Art and Architecture)一书将由世纪出版集团翻译出版,译者嘱我写一篇序。想了一想,感到回顾一下这本书的成书背景和动因,或许有利于国内读者了解它的内容和切入点。因为大家...
(展开)


两年前读这本做的思维导图
现在回过头来看,两年前的自己居然在读书的时候这么认真。 那时候刚读大学,想尽可能多涉猎一些学科。譬如植物学、社会学、美学……现在回过头来,误打误撞学了法学也算是一个满意的选择。 而今年几乎是没怎么读书了。专注力,专注力太重要了。再次印证了那句:没有专注力的人...
(展开)
> 更多书评 2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8.9分 1200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9.1分 609人读过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8.6分 4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国艺术史 (阿涅斯)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Monumentality in Early Chinese Art and Architecture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CCCHOIS 2018-10-03 14:38:21
Chapter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