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短评

热门 最新
  • 64 方方土君 2012-11-19 21:44:51

    2012.11.19 一天就读完了,很薄的册子,中心思想什么的我就不透露了……一说就不用看了。还是蛮有用的,多是论证,论点就P199页的一张图……看书到最好,拍大腿,操这本书就讲了这一个图……应该倒着看的……

  • 41 豆友3885817 2012-01-19 01:23:26

    用了三个小时看完此书,收获颇丰。译者的文笔十分轻松幽默,用语贴近网络和当下的时髦。书上讲的道理就是不要看重天才,而是要看重刻意地练习,要有耐心,有自我管理的好办法,假以时日(一万小时)定能成才。只可惜大部分人没有目标,对正在从事的工作也缺乏激情,更没有伯乐指引,最后只能自暴自弃,浑浑噩噩度日。这本书讲的道理就是萨特想说的,我是我所决定要是、正在是、努力要是的那个人。我一直都不相信天才论,以我自己的体会,就是要多用心。只要用心练习,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你的才能自然会派上用场。

  • 21 一默 2011-08-12 12:23:36

    #恒阅# 继续主题阅读,本书认为的成才秘诀:精深训练:在同一方向持续训练,不断挑战学习区,不断犯错再纠正;有诸如榜样的力量触发激情;有好的导师,按照整体框架—细节动作—反复训练的方式来教导,且少赞美和否定,多对动作本身进行修正和提升。

  • 15 meiya 2012-07-29 21:59:17

    当你充满激情的精深练习一万小时,你会遇见奇迹。这本书会告诉你没有什么所谓的天才,天才都是普通人练习练习再练习后蜕变而来的

  • 12 Nuk Saturn 2012-10-11 21:38:27

    有用信息还不如这篇文章多http://book.douban.com/review/4948164/

  • 8 2016-05-14 19:34:13

    整个书的结构有点混乱,案例很多,但缺乏一个系统的结构将天才的产生过程进行梳理...

  • 8 大心 2012-12-27 19:33:55

    教育类读物。一万小时只是个概数,关键词是:坚持,细节,强化,反复练习,直到牛逼境界。老外喜欢听故事,所以各种案例充斥其中。但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东西——选择。大多数人根本不晓得自己想要什么,冲动是没用的,持续控制就需要持续动力支持。而这一切若是没有最开始一个强大的动机,就不可能有后来的一切。so,make your wish list,and select the best one!

  • 4 左思 2010-09-23 19:58:23

    2010-09-23读毕,译者将此书当做成功学,我认为这是对此书的侮辱。这本书可以当做髓鞘质研究应用于学习理论的综述。书中很多观点对现在的中国有启示,比如短跑运动员在兄弟中的排名(独生子女浪费了多少能够形成天才的资源);对于小孩的教育要夸努力,不要夸聪明;早期教育光盘的介入将起反作用,因为剥夺了孩子刻意练习的机会。最后记住技能回路形成需要具备精心、激情(热爱)、伯乐。

  • 5 我的剑会笑 2011-03-09 17:36:00

    很好的书,通过“神经元-髓鞘质”,从科学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天才需要一万小时的练习,建议和《哪来的天才》、《异类》、《学习的艺术》一起读,会更有效果。这类书读多了,越来越相信“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的古话了,好的、又适合自己的老师、教练真是可遇不可求。用1小时24分钟读完这本书。

  • 2 Daneestone 2011-01-10 19:08:13

    这本书通过讲Why can people get great at something来告诉你How can people get great at something. 属于我感兴趣的研究,看过有启发,但看书不如看同人于野的博客和JACK的书评就够了,给三星,评论见后。B848.2/28 2010

  • 2 Yiran 2014-07-27 12:45:05

    作者用很多栗子表明勤奋是必须的,更多的投入才会在未来开花结果

  • 5 𝒀𝑨𝑵𝑮 2017-02-07 14:39:29

    最近这个“一万小时”理论太有名了,总是被各种公众号翻来覆去地写。作者提出的核心理论就是“精深练习”。其实“花一万小时就能得到国家级技能”成立的基础是,你得确定努力的方向是对的,而不是撒鸡血似的浪费时间。

  • 1 Azeril 2011-11-28 21:59:06

    很令人振奋的理论。所谓天才的天赋 很多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通过个人的热情 准确的引导以及完善的训练体系 来点燃心中的热望 持续投入进而塑造出超凡的技能。嗯

  • 1 韧勉 2015-03-21 15:34:30

    精深主义的学习态度在于其一要有深度,其二要多犯错误,人才只能从错误中成长,湛卢的书总是简单明了的成功学,滋养不多!

  • 2 xiaohanyu 2011-11-06 15:00:39

    不错的立志书籍。不过本书并没有解释诸如伽罗华、爱因斯坦、高斯这类真正人类天才究竟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因此我还是相信,一万小时可以使一个资质平平的人成为一个领域内的佼佼者,但那种亮烁古今的通才、天才和怪才,还是有着异于常人的基因的。

  • 3 tete_17 2013-08-21 22:59:36

    每天练习3小时,1万小时需要10年时间,人生苦短哪。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