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的书评 (9)

哲夫成城 2022-09-05 19:56:39

【转】黄艳红:近代法国莱茵河“自然疆界”话语的流变(1450—1792)

作者黄艳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世界历史、史学理论、政治学研究。 原文载《历史研究》2016年第4期。 摘要:“自然疆界”是近代法国的一个重要政治文化概念,它产生于中世纪后期主权国家兴起之时。作为自然疆界的莱茵河形象,诞生于文艺复兴时代,...  (展开)
哲夫成城 2022-06-04 16:29:28

【转】张广智:历史学家的时代使命与学术职责——吕西安·费弗尔和他的“河山之恋”

【作者简介】张广智,196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本科。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作有《西方史学散论》《超越时空的对话》《克丽奥的东方形象》《近代以来中外史学交流史》等十余种;发表论文和文章约300余篇;主著《西方史学史》;主编六卷本《西方史学通史》等。承担并...  (展开)
Mafalda Chen 2012-10-09 12:34:36

翻译太差了

根据序言的介绍,原书是为企业赞助的项目所作的研究,并非学院式写作。字里行间,依稀可以感受到原文极具诗意,文采斐然。 无奈翻译实在太差。尤其后半部分,很多句子读不懂,感觉译者不太认真。 本书虽是年鉴学派大牛费弗尔的作品,却并不适合被其他研究援引、批判。总的来...  (展开)
数数 2018-09-24 21:30:26

莱茵河不止是一条河流

作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的书,自然有其独特价值。 写于1930年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初版于1935年,再版于1953年,作者为法国历史学家。这是一部受邀作品,东家是阿尔萨斯兴业银行,这是一家业务覆盖莱茵河两岸城市的银行。初版是非卖品,有两位作者,一位侧重于地理和历史,一位...  (展开)
竹直梅孤 2018-01-30 11:00:44

中文写的序言比翻译质量高

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想起那些坐sbahn就能到美因茨的日子,总是在蜗居里煮速冻食品,到处捡破烂家具回家,然后在路上闲逛的时候,用莱茵兰的春风秋月自我安慰的日子,就打开读了。 序言写的很好,介绍了全书的背景,对作者的地位,生平以及本书的意义,影响都介绍的颇为详细,看...  (展开)
Kate_Linden 2016-07-02 11:37:59

民族的莱茵河,国际的莱茵河

本书的出版正值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凡尔赛条约、鲁尔危机等事件使法德关系日趋紧张,人民敌对情绪加强,这也在当时的历史书写和社会舆论中有所体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历史学家利用莱茵河问题为本国现实政治服务,强调莱茵河是法国的“自然边界”,只有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  (展开)
戈菴 2025-01-13 20:12:23

莱茵河简评

在那个种族主义、民主主义、地理决定论、生存空间理论泛滥的年代,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费弗尔写下这本书,说莱茵河不是一条天然边界,而是沟通的通道,甚至说莱茵河是德意志的河流,肯定德意志在莱茵河上做出的努力,可想而知费弗尔顶住了多大的压力,也侧面说明的当时法国的...  (展开)
clio 2023-11-23 17:43:50

(自用 短评也可以说是读后感

假如说翻开书页时期待的是严肃的、对历史的条分缕析,那么开始似乎会有些失望。莱茵河的历史在费弗尔手中几乎成了可以由作者的手笔而塑形的橡皮泥。然而他不会不尊重历史事实,据说也是参考了大量资料的,反对把复杂的历史/简单化等等内容,更不可能放弃求真这一历史学的底线。...  (展开)

订阅莱茵河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