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的话
专题一 亚文化研究
亚文化、文化和阶级
反文化的衡量与根源
自动点唱机少年和奖学金男孩
西阿提卡地区铁杆球迷亚文化
——对主要研究成果的分析
专题二 粉丝文化研究
受难和慰藉:一种关于痛的文类
在“知识”与“辩护”之间的粉丝文化
B-Boys和B-Girls:日本的饶舌粉都和消费文化
“瞧,那个大块头!”
——颠覆性快感、女性粉都和职业摔跤
受众研究导论
“弄弯的”罗曼司:超女同人文、女性欲望与女性主义
专题三 流行、性别、种族
当代中国后殖民文化研究所面临的两种挑战:认知上的“考古工作”和实践上的“野外作业”
在后殖民语境中重读好莱坞电影中的李小龙传奇
论加籍华人的双重文化存在:解读《双重幸福》
意义之狂欢:试探讨美国杂志广告中女性身份的复调现象
“销售欢乐”与意识形态
——解构迪斯尼化的性别
《无穷动》和《千里走单骑》的性别政治和文化反思
本刊特稿
欧洲人东方想象的历史条件
——以中世纪东西方香料贸易为中心
批判的教育学
中国农民有话语权吗?
——兼论话语权的构成与配置
· · · · · · (
收起)
0 有用 Eco 2013-05-11 16:15:21
前沿,新颖,我们艺术学神马的相距甚远,南大有周宪让我一直心驰神往,南大的文化研究一直走在前沿 @2013-05-11 16:15:21
0 有用 戚 2013-06-07 12:19:58
这一系列受人推荐读的,还买了一本送做生日礼物(被强迫),看不下去,反而消磨了我对文化研究的热情。。
0 有用 Lisssssssa 2019-01-09 10:22:20
读了卡密尔•贝肯-史密斯的《受难和慰藉:一种关于痛的文类》和麦特•西尔斯《在“知识”与“辩护”之间的粉丝文化》。前者是用民族志的方法做文化研究的范例,后者则反思前者的研究方法。 西尔斯认为贝肯-史密斯主要问题在于:第一,“假设所有的文化活动都能够用语言和话语来解释”,忽略了研究对象陈述中可能带有的自我辩护性质。第二,将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对立。她认为最好采用自体民族志,即“把粉丝和身兼粉丝的学者的趣味... 读了卡密尔•贝肯-史密斯的《受难和慰藉:一种关于痛的文类》和麦特•西尔斯《在“知识”与“辩护”之间的粉丝文化》。前者是用民族志的方法做文化研究的范例,后者则反思前者的研究方法。 西尔斯认为贝肯-史密斯主要问题在于:第一,“假设所有的文化活动都能够用语言和话语来解释”,忽略了研究对象陈述中可能带有的自我辩护性质。第二,将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对立。她认为最好采用自体民族志,即“把粉丝和身兼粉丝的学者的趣味、价值观、依恋和投入都置于文化分析的显微镜下。”(p.12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