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消费、新穷人的书评 (20)

無负今日 2010-12-08 10:57:04

这本书,马克思读后也会哀泣

刊于《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11月号 笔者的祖父是一位虔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更确切地说老人家信奉的是毛泽东思想,但在中国语境下毛泽东思想便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他同情穷人,对于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社会充满了真诚的热情。此次暑假回家...  (展开)
飞骑斥候 2019-04-14 21:46:57

鲍曼对话马云,如何历史的看待996?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最近关于996的讨论相当火爆,马云的一番话让我想起了这本书,发现还有十几页没看完,沿着之前的笔记和网络的讨论,写下这篇评论。 本来996只是一些程序员的抱怨活动,经过刘强东,马云等大佬的论述,发生了整个社会的讨论。 马云的观点 ●能996是幸福,还有很多要没有工作的人...  (展开)
三辉君 2010-08-04 19:49:22

彭昉:不以物喜?消费社会中的人、物及其意义

原文地址:http://hermes.hrc.ntu.edu.tw/csa/journal/52/journal_park399.htm 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版权所有 转自台湾《文化研究月报》 (台湾译作“工作、消费与新贫”,此文中未作改动) 零、前言 我家的旧书房至今仍放着一个塑料收纳箱子,上面贴着一张纸,用彩色笔涂...  (展开)
eleven 2010-10-28 09:59:34

从穷人变成新穷人 【 转来的相关文章】

大约在年初的时候,《第一财经周刊》曾经做过一次“我是穷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公司人都认为自己是穷人,不但没钱,同时也极度缺乏安全感,理所当然,我们把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作为一个判断标准,这也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穷人的定义。   但现在,你有必要了解一个新的穷...  (展开)
书丁3号 2011-01-13 13:40:47

消费社会里的新穷人 / 康慨 文

刊于财经国家周刊http://www.ennweekly.com/newsview.asp?id=1558 “人类的存在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每个社会只选择它喜欢或容许的方式。”在齐格蒙德•鲍曼看来,这就是“社会”的真谛。不同的社会依据各自的伦理准则,会天然地接纳一部分人,并排斥另一部分人。而如今的消费...  (展开)
雪堂 2010-09-18 19:41:46

《工作、消费、新穷人》:从工作伦理到消费美学

由于民族国家曾经的创伤绝难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抹平,因此中国读者对一些语词有本能的敏感,当年一本《现代性与大屠杀》,使笔者记住了英国人齐格蒙特•鲍曼。像大多数当代西方思想家一样,老先生在这本新译出来的著作《工作、消费、新穷人》中频繁使用诸如“前现代”、“后工...  (展开)
张弛 2013-10-26 11:10:58

消费社会似乎是一个阴谋

看这本书是很久以前的事,当时正好看了日本某左翼导演的一部电影,讲的是消费社会里年轻人被经济高层玩弄的故事,看了电影再想想这本书,有开悟的感觉,你的梦想是什么?房子?车?奢侈品?如果是其中一种,恭喜你,你已经被消费社会的规则奴役,对社会形态不会构成任何威胁了...  (展开)
ciciting 2021-02-26 22:21:59

工作伦理的解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去年围绕工作、消费的热点与讨论尤其多。外卖小哥被困在系统的深度报道刷屏、疫情导致的经济大停摆,各地发放消费券促进内需等。读这本书的同时,脑子里浮现出许多现实里的事情,觉得鲍曼的解释力是很强的。以下是阅读感受与本书的具体内容梳理,涉及“剧透”,想拥有不被引导...  (展开)
水溜ly 2023-07-24 22:22:20

一些摘录和感想

工作是把个体、社会和系统三个层面连结在一起的关键。工作伦理是将现代体制带入的关键工具。【这虽然是上个世纪的观念,但“不工作就会脱离社会”这样的观念深入人心】 工作不需要被热爱或是被信仰已成为美德的标志。只要对最可怕的条件的承受被看作在不远的将来换取自由的幸福...  (展开)
_青衣小生 2019-11-25 20:15:33

笔记

翻译得太差了…… 第一章 工作的意义:创制工作伦理 讲以前工作本身是道德的尺度,就是说好好工作是标志着道德良好;但是后来工作只是为了赚钱,工作不再和道德挂钩,这就是作者所说的从“最好”到“最多”。 但是作者没有解释清楚为什么有这个转变(其实这是个很重要的东西)...  (展开)
七夕 2016-11-29 18:24:31

穷人为什么越来越穷

这本书更多是站在有社会福利的欧美社会来说的。 作者对于穷人的定义,是没有办法去利用自己剩余价值的人。 底层穷人,居无定所,在大街上吸毒酗酒的,乞丐。 一般穷人,辍学的,年级轻轻不去工作在家吃穿不够的人。 现在的社会不同于一百年前的非机器社会,那个社会,听音乐...  (展开)
一啸而过 2025-04-06 23:07:38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需求不足

从生产者社会到消费者社会的转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以前供小于求的时候,问题在于生产力不足、劳动力不足。为了使更多人参与劳动生产,因此劳动是美德,穷人意味着不劳动的人、懒惰的人。 到了现代,生产力不断提升,逐渐供大于求、产能过剩,如何消费这巨大的产能变...  (展开)
🌴សាឡុត ស🪷 2023-01-26 15:23:29

还行

工作、消费主义与新穷人 工作伦理与工作美学:在现代性社会早期,人们崇尚工作,认为只有被他者所承认的劳动才具有道德价值。人们不应安于现状,而是应该用一切时间来努力工作,哪怕个人的消费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工作仍然要成为人的第一需要。所以,在那个时代,驱赶穷人进行劳...  (展开)
春晖 2022-11-01 19:53:22

关于“反新穷人”降级思维的一点思考

今天看了鲍曼《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这本书,突然意识到自己本能的已经走上了“反新穷人”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不思进取的“降级思维”,即从大众普世中的向上发展来获取资源和能力甚至突破阶层,转而自发的向下兼并,并从中脱颖而出获得资源——名誉、奖励或者是志同道合...  (展开)
on 2022-06-12 16:28:23

暴打消费主义,你因为什么买买买

暴打消费主义——《工作、消费与新穷人》 这本书真的推荐每个人自己都读一遍,才知道我们其实都是被资本家忽悠为其出卖体力时间的“螺丝钉” 一、我们被资本家洗脑的两套手段: 1、劳动最光荣,只有工作我们才能存活 2、只有不断的买买买,我们才能过上理想的生活。 3、消费主...  (展开)
昼伏夜眠入地狱 2020-03-26 20:07:20

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整本书围绕着工作伦理的概念展开。该概念始于现代化时期,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可被转换成剩余价值的人力劳作。在现代化之前的欧洲,基督教概念中的穷人的苦难是对“原罪的悔改和对救赎的保证。”而富人通过救助穷人,施行善举,获得救赎。而在祛魅化的现代世界,所有事物的...  (展开)
边文博 2019-10-17 15:50:51

经济、政治、文化如何自洽?

说到做到,翻译的这么差,真的要减两星。 技术变革导致经济发展,这进一步要求改变管理方式。政治精英阶层通过文化来合理化结构变革,更重要的是维持稳定的层级结构。 在技术尚未普及的时候,人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来展开活动。自由的安排工作,通过自己的产出(直接或间接的)交...  (展开)
Rhett_Butler 2019-08-14 21:11:25

新穷人

翻译有点生硬,但是仍然不失为一本好书,书中的观点放到现在仍然是发人深省,自人类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以来,从工匠精神到工人力量的转换,使得社会财富积累的方式是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去,在这套社会体系中,工作伦理是说服工人努力工作的道德准则,穷人的定义...  (展开)

订阅工作、消费、新穷人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