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杂论的书评 (87)

月自黄昏水自安 2022-07-19 22:18:17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版

诗一样的论文

闻一多的《唐诗杂论》是关于唐诗的论文,但这论文写得很与众不同,像散文,更像诗,导读中傅璇宗就说,“闻先生诗人的素养和优美的文笔使得他的学术文章有一种难以企及的诗的境界”。 如《孟浩然》一文中,闻一多说“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  (展开)
念念回响吴敢敢 2021-12-20 12:56:14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

浅谈《唐诗杂论》中的语言美感

《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关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重要著作,文章中所引用的诗歌极具代表性,并且涉及诗歌发展、诗品优劣、诗人境况、诗歌翻译等多方面内容。读罢我不仅震撼于其内容涉猎范围广、观点新颖,也惊叹于闻一多先生酣畅淋漓的文笔、诗歌式评论。 看到大部分读书笔记主要是...  (展开)
啵崽 2021-09-16 14:18:43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

2021书单丨《唐诗杂论》

闻一多先生的这本《唐诗杂论》是薄薄的一本小册子,里面收录了不多的几篇小论文,篇幅也不很大。一晚上能够读完,给人感觉真是一气呵成、行云流水。 大概大家都有这样的特殊能力,能够把深刻复杂的问题讲得明白晓畅而不减其意蕴。譬如《宫体诗的自赎》这一章,其实先生讲了非常...  (展开)
Fine 2021-06-06 23:48:38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

《卢照邻:一个被低估的诗人》

闻一多先生的《唐诗杂论》对我这样积累甚少的初学者来说并不算友好,文中提到的大到各类历史事件,小到各种文典生词,大都是我未曾听闻的。可即便如此,它却并不是一本味同嚼蜡的研究著作,相反,它既是一顿直击味蕾的火锅,用“文学的皮肤病”“文字的裎裸狂”这类一针见血中...  (展开)
檀小漠 2021-06-05 02:31:47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

《唐诗杂论》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早就听闻闻一多先生的《唐诗杂论》,只是一直没有机会仔细阅读,一是感觉自己文学功底仍然不足,二是害怕其晦涩难懂,徒增我的无力感。 闻一多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和学者,《唐诗杂论》这本名著是闻一多先生古典文学研究的伟大成就之一。文章中所引用的诗歌非常有代表性,并且涉...  (展开)
瑶瑶瑶ʕ๑•ɷ•๑ʔ❀ 2021-05-15 16:24:57

人与诗——《唐诗杂论》“孟浩然”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人与诗 淡到看不见诗,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称得上诗的孟浩然。淡不意味着寡淡无味,而是自然平淡清远,意兴无穷。尤其诗中平易舒畅的语言与朴野素淡的生活情趣,使诗让人读起来别有滋味。在《过故人庄》,写出相与饮酒闲话,融洽无间的情致与心态,描写乡村田园“句句自然,无...  (展开)
Y 2020-06-07 20:12:22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

初唐四杰排序那点事

读《唐诗杂论》,闻一多先生在“四杰”部分谈到了关于四杰的先后排序,并对此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四杰并称在咸亨年间就已出现,且主要是因为文名相当,由此四杰的排名顺序自然也具有一定品评文学成就高下的意味。 依据《唐诗杂论》中先生的观点:“五律无疑是唐诗最主要的形式,...  (展开)
卡蒙 西南大学 2020-05-24 10:36:29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

杂谈《唐诗杂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初接触这本书时,我关注到了作者是闻一多先生。但是在我浅薄的记忆中,闻一多先生更多的是以一位民主运动斗士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或者是作为写出《七子之歌》和《死水》这样优秀作品的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就如同本书中朱自清先生做的序中所说:“闻一多先生为民主运动贡...  (展开)
灰鸽试飞 2019-12-06 16:03:57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

贾岛

贾岛一派人则没有那必要。为他们起见,当时最通行的体裁—— 五律就够了。一则五律与五言八韵的试帖最近,做五律即等于做功课,二则为拈拾 点景物来烘托出一种情调,五律也正是一种标准形式。然而做诗为什么老是那一套 阴霾、凛冽、峭硬的情调呢?我们在上文说那是由于癖好,但...  (展开)
wanshan 2019-06-23 03:56:54 中华书局2003版

《唐诗杂论》随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其实选这本书也是挺偶然的,当时说要写与唐诗有关的东西,原本第一时间是想到之前有写过的《孟浩然诗集笺注》,但又恰好看到了这本册子。按理说像我这种唐诗也没念过几首的人不应该一来就看这种文学评论,但总说是开卷有益吧,读一下找找感觉也是好的。 这次选的是2003年中华书...  (展开)
橘子 2019-05-14 01:08:52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

一本杂论中的沉浮 ——读《唐诗杂论》有感

一本杂论,几载沉浮。汪曾祺的文章中巨赏,古代文学课的导师极推,我几次听闻《唐诗杂论》,只因性情惫懒,不曾拿起。兔叔要求读专著,还得写点评,首先想到的就是《唐诗杂论》。书薄,有名,且与我有缘,齐活了 初读晦涩,不通其意,耐着性子翻了几页,渐进佳境,一路迤逦,颇...  (展开)
ssjxjiccj 2019-05-10 15:04:59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

思其高曾,愿睹其景

闻一多先生的《唐诗杂论》,从字面上来看,是关于唐诗的漫无中心、涉及面广的议论。这本书有八篇独立的文章,读来感觉漫无中心,彼此之间相对独立,但细来一想,又不无联系。朱自清先生为此书题的序中说:“闻一多先生为民主运动贡献了他的生命,他是一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  (展开)
荼荼吐噜吐噜° 2019-02-14 23:12:38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

唐诗杂论阅读笔记

因了约定的见面地在图书馆,于是去了图书馆怎能不借书,我又一贯喜欢看文艺腔浓重的古典类书籍,所以《唐诗杂论》便是其中一本。都是随意选中的,看中作者是闻一多,终归比其他俗流胜出许多倍,于是借来拜读。书里的内容是将作者先前发表在各个杂志报纸上的文章整理集合出来的...  (展开)
不想住在博物馆 2018-12-22 15:06:49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

读闻一多《唐诗杂论》所感

读闻一多《唐诗杂论》之杂感 闻一多先生的《唐诗杂论》基本集中在初唐,在阅读期间,一方面被各种独到而新奇的见解所冲撞,另一方面也在其诗化的语言中感受美的洗礼。 闻一多先生是学者,是文人,亦是一个斗士,他的“斗士”精神融入到他的思想,铸成他的文字,他宣称道:“墨...  (展开)
与听 2018-12-09 20:13:16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

浅谈《唐诗杂论》

闻一多的《唐诗杂论》,对于唐诗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针对《唐诗杂论》中一些观点的质疑声不断,比如:将孟浩然视作“冲淡”诗风第一人;将唐太宗与隋炀帝相比,彻底否定唐太宗;将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刘希夷《代发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为宫体诗等。很...  (展开)
出云 2017-12-01 10:55:13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版

我在长安看月亮

《闻一多说唐诗》书评,文中简称“说唐诗”。 德语里有个单词叫“fernweh”,没有任何一个中文词汇能够与之对应,它的意思是对尚未到达的远方怀着有如乡愁一般的眷恋。而它的读音犹如一声叹息。我在阅读“说唐诗”的过程中想起这个词。承载唐诗的国度——唐朝,已不是地理概念...  (展开)
小可 2015-03-09 00:32:21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版

诗人与斗士

深夜读闻一多先生的《唐诗杂论》,读完,睡不着了。 若只许作一字书评,当然是“好!”,若可宽限到四字,则是“再来一本!”。可惜,再来不成了。先生以后,再无人能写出这样的诗论。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本诗论,而是史论。相对而言,评论诗要简单得多。他的研究方法,不是...  (展开)
圆蛋 2024-03-11 12:58:13 北京出版社2016版

大家之作,只是恐怕并不能算写给大家

大家小书,封面说这是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前一个大家果然不错,文论的质量很高;后一个大家让人恐慌——大家的门槛竟已经这样高了。 因为是杂论汇编,所以文章与文章之间并没有很清晰的脉络串联的。前两章主要是讲从六朝末到唐初诗的演变——说起来六朝末这种淫词艳曲式的宫体...  (展开)
L'Étranger 2023-11-12 20:38:39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

短评

听说去年北京大学寒假营的中文考试,考了里面的一篇《贾岛》,确实不错。闻先生反其道而行之,不说贾岛的瘦峭冷峻是因为对时代的不满,而是说这是“世纪末”的铅灰色调与其早年记忆中的情调调和的结果。不算振聋发聩,但也是饶有趣味。 最好的一篇莫过于《宫体诗的自赎》,《孟...  (展开)
悠果 2023-07-04 17:49:38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5版

重读此书,愈发喜欢

重新翻开闻一多先生《唐诗杂论》,已经时隔三年多。 犹记疫情初起困顿在家时,翻读《宫体诗的自赎》篇章,仿若打开对唐诗认知新大门的惊喜感——跟着先生的笔,认真阅读了卢照邻《长安古意》;更跟着他的思维脉络,感受和思考了从卢照邻到刘希夷、再到张若虚这条从六朝宫体诗到...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共87条)

订阅唐诗杂论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