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 and Nationalism in China的书评 (6)

saidelizi 2012-12-25 20:31:1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版

全景透视的尝试,世界和专业视角的解读

看这本书之前,本以为此书只是齐锡生先生《剑拔弩张的盟友— 太平洋戰爭期間的中美軍事合作關係(1941-1945)》一书的补充,看完之后才发现齐锡生的700页的大作反而成了方德万先生的补充。 这本书无疑有太多的缺点,简单列举下 1.中方抗战的一手战争档案资料基本来自87年出版...  (展开)
成岗 2007-09-14 09:09:52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版

剑桥汉学家的抗战史视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国抗战史绕不开的人物   在中国抗战史的研究中,“醋乔”史迪威是个绕不开的人物,跟二战时期美国媒体对他众星捧月般的吹捧相比,战后这一领域的历史著作也不逊色,纷纷云集在他的麾下,尽管其因胃癌早在1946年去世,时至今日,估计他旗下的作品数量抵得上半个出版社的规...  (展开)
觉今非又昨非 2018-10-07 23:25:03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版

超越“史白模式”,重构国军历史

方德万开篇就批判了史迪威-白修德模式,这种模式的叙述里,国民政府腐败无能有独裁,抗日的是富有活力的“民主”的zg,而大英雄则是史迪威。这种模式倾向于把中国描述成一团漆黑,并且把责任归咎于国民政府甚至蒋介石本人,而自己则总是正确的。实际上史迪威并不特别富于军事能...  (展开)
shumi2 2010-07-14 11:25:15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版

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在作者看来,现代战争的胜者,具备这样二个特征: 一是政治上举国团结,不说一个主义一个领袖,至少是朝野一致对外,绝无自我分裂内讧之举; 二是经济上具备持久战的潜力,无论是粮食,燃料,金属等基本原料的供应,还是军火与运输装备的生产,乃至战斗人员的训练与养成,都是...  (展开)
书剑飘零梦亦休 2017-08-02 00:20:58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版

中国抗战的位置

本书立论的基础是对史迪威—白修德模式和以英美为中心的叙事视角的超越,读罢此书,最大的感受便是“坚实”二字。读完有点小疑问,作者在书中说蒋介石选择在淞沪与曰会战是引敌南下的战略转变,借助上海的独特地理区位以期通过顽强抵抗获得国际同情与援助。但我看王奇生的论文...  (展开)
Cincinnatus 2010-06-10 20:30:58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版

汉学的缺陷

当初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也是刚系统接触台湾材料的时候,难免有些惊艳的感觉,对汉学家比较佩服。但最近更多的接触英美方面的材料和观点之后,发觉汉学家们虽然说也到处寻找原始材料,但对这些材料的解读以及运用,不免有些漏洞百出。当然,现在如此看,正如我前几年看一样...  (展开)

订阅War and Nationalism in China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