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同年间清廷与湘淮集团权力格局之变迁 短评

热门
  • 11 栗子有毒 2015-10-28 21:07:01

    从权力的角度分析中央与湘军集团的关系说的很清楚,但我觉得还有权威一层,从权力来分析,中央始终占据主动,所以能通过调整控制局势,但是晚清权虽依然在上,但威已渐失,最终摄政王轻松罢黜了袁世凯,满洲贵族依然能组阁,说明大政仍然出自中央,然而武昌一声枪响,满洲虽然掌握大权而调动不灵,那边革命立宪两派迅速合流,大清终成历史。若威望仍在,何至于此?所以我认为从权威角度看,李细珠提出的从内重外轻到外重内轻再到内外皆轻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 5 老周 2013-05-29 14:17:58

    一篇论文。。关于湘淮集团木有改朝换代我觉得在曾国藩的时候是因为实力不够,在八国联军入京慈溪光绪出逃那会李鸿章确实是可以做总统的。你看,后来袁世凯不就搞定了么~~~当然,还是在说咸同啦,那会清廷的分而治之还是做得可以的。历史波浪型前进。

  • 2 东土大唐 2019-05-07 22:11:33

    一些想法:官文在中央重新控制地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任湖广总督十几年,对湘军的那些破事了如指掌,有了官文的情报清廷才能玩弄权术。此外,清廷中央也有高人指点,不然就凭咸丰皇帝的智商以及老佛爷初掌大权没有经验是不可能有那么高超的政治手腕。就不知这位国师是谁?

  • 4 江城少年知不知 2018-12-13 21:42:47

    浮于表象,太浅。不过也有启迪

  • 2 冰糖葫芦娃 2023-01-11 14:47:29 江苏

    从中央的“反制”这一角度来回应督抚专政和”内轻外重”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论证不够严密,难以超越作者反复diss的罗尔纲辈学者的见识。文中强调清廷在政治斗争的能动性,把一些制度上的变化解读为主动为之,实在太过牵强,反而制度僵化和缺乏人才都是“中央”崩溃的重要原因。另外行文不少重复,罗列同质性材料很没必要,还有长篇的奏折原文,对读者不太友好……

  • 3 Holder Joe 2018-03-05 16:25:24

    短评:杨国强的文章好好看了没有?!

  • 0 口蜜腹剑稷下宏 2022-12-11 01:24:16 英国

    这书感觉和罗尔纲的书走了两个极端。罗的书说清朝内轻外重——但这本书列数据举例子,言语之中仿佛只要一个督抚不是湘淮出身,就是一种掣肘;是湘淮出身,就是一种分权。按照这个思路,湘淮两系究竟还存在吗...唯王錱、罗泽南、沈葆桢三事算是力证。这书另一个问题,就是结构很冗杂,重复很多。

  • 0 Rainbowww 2024-03-21 22:39:48 浙江

    最核心的是政治层面的央地的互相博弈,尤其体现在朝廷如何打压收买压制的,其他财权军权还是简略

  • 0 Slushy bolide 2022-07-21 11:25:15

    不同于过往著作关注督抚地方势力如何兴起,进而形成内轻外重格局,这本书更多展现的是中央政府的应对与举措,从行政、财政、军事等方面重新审视中央和地方关系。一方面,战时体制之下的便宜行事不可视作中央对督抚权力的失控,另一方面,清廷亦在人事布局和制度设计上尝试掌握更多主动权。但是文本的分析和结论的得出有点浮于表面,好像是为了论证而论证,做提前确定结论的验算题。此外,在督抚权力这一议题上,对话前人研究,应该做的并不是确定【性质】,即着眼当时是否形成了割据局面,并在确定性质之后再说一些留有余地的话。其实更值得关注的是,督抚权力上升的【程度】及其变化,程度变化未能导向性质转变的原因,以及这种不同于以往的权力变迁对清朝的经制产生了怎样的冲击。

  • 0 2024-09-01 22:58:03 江西

    总感觉哪里没说清楚。

  • 2 梦回湘子桥 2023-10-02 12:41:16 四川

    有论先于史的倾向。如果清廷那么英明,能将湘淮大佬玩弄于股掌之间,又何至于内忧外患?何况,清廷中央也非铁板一块?

  • 0 Ice Bear1.0 2023-12-15 10:36:06 浙江

    除去不靠谱的皇帝,体制健全的清廷和忠君爱国的思想是压在湘淮集团头上 让他们不敢也不能乱来的两座大山,非常严肃的书,读着痛苦,但需要反复阅读,内容还是有点东西的,评星复读后会调整

  • 0 有椒 2023-03-30 11:10:47 北京

    本书认为,清廷对地方督抚并非被动的,而是主动以策略对后者进行分化和削弱,不能简单地线性上溯清朝覆灭的原因至“内轻外重”。一个思考是,所谓的“内”与“外”,都是在内政的范围内讨论问题,所谓的“轻重”是相对而言的;清政府的“松弛”,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外部因素造成的。

  • 1 骤雨初歇 2023-01-10 17:56:13 北京

    零零散散看过几篇邱涛的论文,得出的结论庞大而诱人,但是不出前辈的框架。最大的问题还是用的史料太集中,某些判断需要再商榷。

  • 0 尘埃落定 2023-03-02 21:17:58 湖北

    21年5月读的,标记有误,呜呼,时间太快了无所进步

  • 0 安小屋 2023-03-19 17:50:14 贵州

    若非革命党人发难破局,恐怕立宪派,袁世凯都无法有所作为,清廷对权力的操作游刃有余。

  • 2 小重山行人 2019-08-13 19:50:49

    权力争斗总感觉挠不点子上。

  • 0 Caselnes 2019-01-17 22:09:35

    应该说,提出的观点是有意义与价值的,但在实际论证中,却有先入为主、颠三倒四的情况。简而言之,清廷需要湘淮集团救命的时候,就稍微放松一点儿对其的约束;一旦缓过来了,就可以根据皇权利益任意黜陟;湘淮集团内部的派系丛生更给了清廷操作的空间。在这一过程中,清廷始终是掌握主动的一方。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