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喻春龙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10-06
页数: 576
定价: 72.00元
装帧: 平装32
丛书: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ISBN: 9787532555017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10-06
页数: 576
定价: 72.00元
装帧: 平装32
丛书: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ISBN: 9787532555017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清 (炳)
- 文献 (炳)
- 2016 (疯清扬)
- 黑名单丨Black List of BOOKS (漆园吏玫)
- 想读的文献学 (林赶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清代辑佚研究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Tradition 2017-08-24 05:30:38
此书对清人对中国古籍保存所起的巨大作用资料很多,烂明毁书不倦,幸有清人学者,可以拿来猛抽猪奴明粪的书
1 有用 一灯 2011-12-04 14:10:36
作者在搞学术的同时还不忘感慨一下戴震不会做人,哈哈哈
0 有用 东方暮 2011-12-01 21:12:11
话说研究清代辑佚的基本功应该是阅读清人文集,不过以作者的年龄和生活压力,做得这么厚也蛮不容易的吧
0 有用 曹進囝囝 2024-09-29 16:12:17 浙江
附录看着不错,不知道有无用处。正文意思不大,“学术史”的套路写法。
0 有用 江浸月 2020-04-07 11:01:15
读过以后还是有一些启发。本书梳理了清人辑佚的基本史实,对辑佚家之间的关系也有所论述。有待思考之处一是关于(无名人物)辑佚的动机,作者归结到历史责任感上,似乎未必站得住脚;二是“辑佚学的形成”一节,总觉得缺些“学术史”的色彩,可能作者意思只是清人有了更优秀的辑佚实践,于是乎就算形成了辑佚学;三是本书对于馆臣之外辑佚实践之本身似乎着墨并不多,倘若有更细致、有趣的辑佚个案,可能会为全书增色,当然这可能是... 读过以后还是有一些启发。本书梳理了清人辑佚的基本史实,对辑佚家之间的关系也有所论述。有待思考之处一是关于(无名人物)辑佚的动机,作者归结到历史责任感上,似乎未必站得住脚;二是“辑佚学的形成”一节,总觉得缺些“学术史”的色彩,可能作者意思只是清人有了更优秀的辑佚实践,于是乎就算形成了辑佚学;三是本书对于馆臣之外辑佚实践之本身似乎着墨并不多,倘若有更细致、有趣的辑佚个案,可能会为全书增色,当然这可能是史料有限所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