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A Week At The Airport: A Heathrow Diary
译者: 陈信宏
出版年: 2010
页数: 130
定价: 25.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阿兰·德波顿文集(精装版)
ISBN: 9787532751549
内容简介 · · · · · ·
机场原本只是旅行中的过渡性空间,发生的不过是“出发”与“抵达”,但在阿兰·德波顿的眼中,却成为了一个综合各种文化面貌的博物馆。
2009年夏天,阿兰·德波顿获邀担任英国希斯罗国际机场的“首位驻站作家”。他可以结识来自全球各地的旅客,访谈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安检人员、飞行员、首席执行官,乃至机场牧师;他还可以在出境大厅、入境大厅、机场限制区和机场酒店随意进出,德波顿以他独特的视角探索着机场这个熟悉又神秘的“非场所”,观察着其中的奇妙与庸俗之处,以及旅客与员工的互动。一周后,根据他的所见所闻,以他融合了风趣和智慧的一贯笔触,写出了这部非凡的跨界文化创意之作,探讨旅行、工作、人际关系以及日常生活的本质。让我们知道,待在机场里,可能比我们以为的更具启发性。
作者简介 · · · · · ·
阿兰·德波顿1969年生于瑞士,12岁时全家人移居伦敦。18岁入剑桥大学。他徜徉于文学、艺术、美学、哲学、心理分析之间,上下古今求索,从中邂逅知音,产生共鸣,在跨越千年的著作家那里欣然找到先得我心之感,逐步接近了自己的目标。大学只不过提供他一个读书的氛围;而读书只是帮他找到自己独特的创作模式。所以,他不愿把他的写作归入任何一类:小说、历史、哲学……最多能称之为“随笔”,以个人的声音谈人生的重大题材。
德波顿在各种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很多,23岁开始出版第一部作品。但他写小说力求打破讲故事和表现情景的传统模式,希望探索的是情景背后的所以然,要弄明白各种人际关系后面的动力是什么。他最喜爱的、能引起共鸣的作家之一是普鲁斯特。他的第四部著作:《拥抱逝水年华》是从文学通向哲学的桥梁,这本书使他名声大噪。由此引出下一部:《哲学的慰籍》。如果说他的小说是寓哲学探索于...
阿兰·德波顿1969年生于瑞士,12岁时全家人移居伦敦。18岁入剑桥大学。他徜徉于文学、艺术、美学、哲学、心理分析之间,上下古今求索,从中邂逅知音,产生共鸣,在跨越千年的著作家那里欣然找到先得我心之感,逐步接近了自己的目标。大学只不过提供他一个读书的氛围;而读书只是帮他找到自己独特的创作模式。所以,他不愿把他的写作归入任何一类:小说、历史、哲学……最多能称之为“随笔”,以个人的声音谈人生的重大题材。
德波顿在各种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很多,23岁开始出版第一部作品。但他写小说力求打破讲故事和表现情景的传统模式,希望探索的是情景背后的所以然,要弄明白各种人际关系后面的动力是什么。他最喜爱的、能引起共鸣的作家之一是普鲁斯特。他的第四部著作:《拥抱逝水年华》是从文学通向哲学的桥梁,这本书使他名声大噪。由此引出下一部:《哲学的慰籍》。如果说他的小说是寓哲学探索于文学创作之中;那么在这本书则是用文学笔法写哲学。他以自己驾驭文字的才华把通常是枯燥晦涩的哲学思想写得生动活泼而通俗易懂,目的就是要把哲学从高头讲章拉下来,进入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迄今为止,德波顿才华之旅的最后一站是《旅行的艺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何况你的导游是德波顿。全世界的人都在翘首期待这位当代英伦第一才子何时踏上新的旅程,又会是何等新奇的经历。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马塞尔·普鲁斯特曾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他说,“事实上,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读者将其提供给读者,以便于他发现如果没有这本书的帮助他就发现不了的东西。”不过,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描绘我们在最的生活中习见的那些情感和人物,好书对我们各种情感的描绘远胜于自己的体会,它处理的感知和认识虽确属我们所有,却又是我们根本无力予以明确表达的:她总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书 -
学着读书——写作又何尝不是——也就等于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我们的个性并非如我们乐于想象的那般密不透风,我们自以为只归我们独有的很多东西其实根本没有那么私密——当然并不是说它们就是客观超然的,像你在快餐店里招待侍应生那么不带感情色彩,而是说它们其实都是人类所共有的东西。我们在发现自己并非如此孤立的同时也要付点代价:我们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般与众不同。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书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机场里的小旅行"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机场里的小旅行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机场里的小旅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5 条 )
> 更多书评 85篇
-
#𝙰zeril# (明朝即長路 惜取此時心)
Az.又是德波顿的一阵絮絮叨叨,不过这次他不是在自己的房间,不是在与自己国度相隔遥远的某座热带岛屿,这次是在机场。 受希思罗机场之邀,在机场度过了七天,并在旅客与机场工作人员的众目睽睽之下写作了此书。 生活状况置换之后,一个人能够看到更多以往所未见的东西。而对作家来说,他的敏锐与思考无疑让一个相对封闭的浩大空间,有了更细致的展现,而也许还有恰到好处的一周时间的作用,这一切因素,带给我们相比久而习惯了...2012-06-24 14:17 16人喜欢
Az.又是德波顿的一阵絮絮叨叨,不过这次他不是在自己的房间,不是在与自己国度相隔遥远的某座热带岛屿,这次是在机场。 受希思罗机场之邀,在机场度过了七天,并在旅客与机场工作人员的众目睽睽之下写作了此书。 生活状况置换之后,一个人能够看到更多以往所未见的东西。而对作家来说,他的敏锐与思考无疑让一个相对封闭的浩大空间,有了更细致的展现,而也许还有恰到好处的一周时间的作用,这一切因素,带给我们相比久而习惯了的工作人员,或者短暂停留于机场,给它惊鸿一瞥的旅客们更为有趣的观感。 @序言
马塞尔·普鲁斯特曾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他说,“事实上,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读者将其提供给读者,以便于他发现如果没有这本书的帮助他就发现不了的东西。”不过,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描绘我们在最的生活中习见的那些情感和人物,好书对我们各种情感的描绘远胜于自己的体会,它处理的感知和认识虽确属我们所有,却又是我们根本无力予以明确表达的:她总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引自 全书 -P5
学着读书——写作又何尝不是——也就等于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我们的个性并非如我们乐于想象的那般密不透风,我们自以为只归我们独有的很多东西其实根本没有那么私密——当然并不是说它们就是客观超然的,像你在快餐店里招待侍应生那么不带感情色彩,而是说它们其实都是人类所共有的东西。我们在发现自己并非如此孤立的同时也要付点代价:我们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般与众不同。 引自 全书 -P5 @进场 @出境大厅
这些访客从天上飞来,身上的引擎轰隆作响,仿佛责备着这个恬静的英国早晨竟然到了这个时刻还困倦未醒,就像送货员来到一户尚未起床的人家面前,忍不住忿恨地用力按着门铃不放。在这些飞机周围,M4公路正不清不愿地缓缓苏醒。在雷丁市,一只只热水壶正煮着开水;在斯劳市,一具具熨斗正烫着主人当天要穿的衬衫;在斯泰恩斯,孩子在印着托马斯机车的卡通被底下伸着懒腰。 引自 全书 -P20
机场最富有魅力的地方,无疑是航站楼里到处可见的屏幕,以明晰的字体呈现着即将起飞的飞机班次。这些屏幕隐含了一种无穷无尽而且能够立即实现的可能性:望着这些屏幕,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在一时的冲动下走到售票柜台前,然后不到几个小时,即可出发前往某个遥远的国家。在那里祈祷仪式的呼唤声回荡在白色石灰墙的屋宇上空,我们不懂当地的语言,也没有人知道我们的身份。屏幕上现实的各个目的地没有任何说明描述,却因此更在我们内心激起怀旧与渴望的情绪:特拉维夫、的黎波里、圣彼得堡、迈阿密、经由阿布扎比转机至马斯喀特、阿尔及尔、由拿骚转机制大开曼岛......每个地点都承诺着不同于我们既有人生的生活形态。我们一旦对自己的生活感到羁束窒闷,就不免向往这些遥远的地点。 引自 全书 -P28
工作能力虽然能够通过训练与教导而灌输给员工,人性的态度却无法借由硬性要求而产生。 这些特质的真正来源不是训练课程,也不是员工福利,而可能是25年前在柴郡一幢住宅里的慈爱气氛,当时两名父母以宽容而愉 悦的心情把一名未来的航空公司员工拉扯长大,所以今天这名员工才会具备坚定的意志与和善的态度,而能够引导一名焦急的学生前往登机口搭乘飞往费城的BA048号班机。 认真说来,父母其实是全球资本主义真正的人力资源部门,却从来没有人肯定父母在这方面的功劳。 引自 全书 -P31
我想起罗马哲学家塞内加为了皇帝尼禄而写的《论愤怒》一书,尤其是书中指称愤怒根源于希望的论点。人类之所以愤怒,原因是我们过于乐观,所以才会无法接受人生中必然的各种挫折。一个人若是因为找不到钥匙或是在机场遭到拦阻登机而放声怒吼,其实就是表达着一项动人但过于天真的信念,认为这个世界应该不会出现钥匙遗失的现象,而且我们的旅行计划也应该都一定能够实现。 引自 全书 -P33
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只有在生命遭到威胁的时候,才能认知到自己人生中重要的事物。否则,我们的视野就不免遭到日常生活中挫折与怨忿的蒙蔽。 引自 全书 -P41
我们致力于推动各种规模庞大的客观计划,为了兴建航空站与跑道,以及生产广体客机,不惜付出无可计划的财务与环境成本;却有摆脱不了主观的心理纠结,以致种种物品的使用效果都免不了打了折扣。只要家人之间发生了口角,科技文明所赋予我们的一切优势就随即消失无踪。 在人类历史的初期,我们努力生火,把倾倒的树木凿成原始的独木舟,当时谁想得到我们即便在能够把人送上月球,驾飞机飞往澳洲之后,还是不懂得怎么容忍自己,原谅自己心爱的人,并且为自己的脾气道歉? 引自 全书 -P43 @机场限制区
安检人员像惊悚小说家一样,职责就是把人生想象得比实际上刺激一点。 引自 全书 -P56
“一般人通常会在什么情况下来找你?”我向斯特迪牧师问道,我的问题带来了一段漫长的沉默。 “他们来找我,通常是因为找不到路,”斯特迪牧师终于开口答道,而且特别加重了最后几个字的语气,似乎以此概括描述了人类心灵失落的状态。 “原来如此,他们通常是在哪方面找不到路?” “噢,“斯特迪牧师叹了一口气说,“都是因为找不到厕所。” 引自 全书 -P69
“死亡的念头会把我们推向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事情,这种念头会赋予我们勇气,促使我们追求内心所重视的生活方式。” 引自 全书 ——斯特迪牧师。 -P70
“这个世界所有的辛苦和劳碌是为了什么呢?追求财富、权力与优越地位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里问道。接着,他又提出这个回答“引人注目、被人关心、得到同情、自满自得和博得赞许”。 引自 全书 -P72
我一抓到空当,随即向资深副机长迈克尔·诺考克自我介绍。他已有15年的飞行经验,对我露出一抹嘲谑而纵容的微笑。专业人士面对比较热衷艺术的人,总是采取这种态度。 …… 我知道,至少就理论上而言,诺考克不可能在各种情况下都充满权威。他一定也有暴躁、虚荣、愚蠢的时候。不过,我同时却又不愿接受或是利用这项认知所带有的含义。我想某些职业能够让我们摆脱一般人的弱点,并且站在这样一个人身边,体验一下一般人无从经历的理想人生---就算只是短短的一刻也好。 引自 全书 -P82
新闻业向来对访问着迷,因为这概念蕴含了一种挖掘内幕的幻想:一个对一般人接触不到的任务,握有管理世界的权力,却对一个记者坦露心扉,揭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读者只需付出一份报纸的价钱,即可暂时忘却自己在人生中的地位,随着访问者踏入皇宫或是行政主管套房。 引自 全书 -P85
这位首席执行官和我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天差地远,我们的行为实际上确实属于同一类,都必须向世人证明自己虽然没有丰厚的获利,却因为具有激励心灵的能力而对这个世界可不或缺。以盈亏表衡量一家航空公司,就像是以版税收入评断一名诗人一样不公平。股市永远无法为航空公司所带来的美妙体验定出恰当的价格;股价无法描述从空中俯瞰新斯科舍省的壮丽景观,反映不出香港航空机票柜台人员之间的伙伴情谊,也无从量化飞机起飞时那种兴奋感受。 引自 全书 -P88
(飞机状况)在大部分的情况下都非常宽容,但即便只是一个小小的阀门故障,也可能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导致坠毁的后果。就像一个人也可能因为一句无心之言而毁掉自己的事业,或是因为只有一毫米的血块塞而丧失性命。 引自 全书 -P95 @入境大厅
行李提取大厅只是前奏曲,机场真正的情感高潮还在后头。任何人,不论多么孤独寂寞,不论对人类多么悲观,不论多么看重金钱,终究都不免盼望自己重视的人会在入境大厅迎接自己。 就算你心爱的人已经表明自己当天必须忙于工作,就算对方说他不喜欢你出远门,就算对方已在去年6月和你分手,或是早在12年半以前就已去世,你还是不禁觉得他们可能会来接机,就只为了给你个惊喜,让你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每个人小时候一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否则我们绝对活不到现在)。 因此,我们走向接机区的时候,实在很难决定自己该摆出什么样的表情,我们如果就此抛弃自己平时走在陌生环境里的那重严肃又充满戒备的神情,未免太过莽撞,但至少应该让脸部保有露出微笑的可能性。我们也许会因此呈现出乐观又暧昧的表情,就像员工听着老板讲笑话,等待着笑点出现的那重模样。 所以,我们一旦在穿越入境走到的12秒间扫视了两旁的群众,结果发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是孤独一人,唯一的去处只有希思罗机场快线列车售票机前的购票队伍,这时我们必须具备多么强烈的自尊,才能够不显露出一点点的迟疑。 引自 全书 -P111
话说回来,我们在毫不留情的荧光灯底下努力维持文明有礼的表现,也许也因此想起我们当初踏上旅途的原因:借此让自己能够抵御世俗生活经常造成的庸俗而愤怒的情绪。 引自 全书 -P118
无论是什么,我们都不免忘记:读过的书、日本的庙宇、卢克索的陵墓、航空公司柜台前排队的队伍、我们自己的愚蠢。于是,我们又会逐渐把快乐寄托于家乡以外的异地:一间窗外能够眺望港口景观的旅馆房间,一座号称埋有西西里殉道者阿加塔遗骸的山顶教堂,一栋四周围绕着棕榈树的小屋,附有免费招待的自助晚餐。不久之后,我们又会再次想要收拾行李,想要盼望,想要尖叫。再过不久,我们就又必须重新学习机场带给我们的重要教训。 引自 全书 -P123
回应 2012-06-24 14:17 -
-
最好的书能清楚地阐明你长久以来一直心有所感,却从来没办法明白表达出来的那些东西。 我们身上那些更加隐秘的侧面,有时竟然会在某一书页上跟我们撞个正着,一种自我认同感油然而生。那位作者用确切的文字描述了一种我们原以为只有我们自己才有所会心的情境。 马赛尔·普鲁斯特:“事实上,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经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作者将其提供给读者,以便于他发现如果没有这本书的帮助他就发现...
2017-07-23 16:08 2人喜欢
最好的书能清楚地阐明你长久以来一直心有所感,却从来没办法明白表达出来的那些东西。
我们身上那些更加隐秘的侧面,有时竟然会在某一书页上跟我们撞个正着,一种自我认同感油然而生。那位作者用确切的文字描述了一种我们原以为只有我们自己才有所会心的情境。
马赛尔·普鲁斯特:“事实上,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经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作者将其提供给读者,以便于他发现如果没有这本书的帮助他就发现不了的东西。”
书的价值还远不止于描绘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习见的那些情感和人物,好书对我们各种感情的描绘远胜过我们自己的体会,它处理的感知和认识虽确属我们所有,却又是我们根本无力予以明确表达的:它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回应 2017-07-23 16:08 -
西米子 (Gin girl all the way!)
任何人,不论多么孤独寂寞,不论对人类多么悲观,不论多么看重金钱,终究都不免盼望自己重视的人会在入境大厅迎接自己。就算你心爱的人已经表明自己当天必须忙于工作,就算对方说他不喜欢你出远门,就算对方已在去年6月和你分手,或是早在12年半以前就已去世,你还是不禁觉得他们可能会接机,就只为了给你个惊喜,让你觉得自己与众不同。2020-01-26 22:13
-
筱、持律 (每天写写明信片。)
也许,我常常被飞行有关的东西吸引,将来我有了儿子,我也会希望他当飞行员一样,我被这样的一本书吸引,我在别人都睡觉的时候,安静的时候念这本书,越看,越不想睡觉,这是最烂的睡前晚安书,因为实在很精彩,他连机场的清洁工都记录在内,在机场里,所有的人都是主角,包括那被遗忘在空气里的风!我爱所有与飞行有关的东西2011-10-07 19:52
-
早睡早瘦 (渣渣也要努力啊!)
机场里的小旅行 阿兰·德波顿 3个笔记 ◆ 1 >> 这名作家将挂上希思罗机场首位驻站作家的响亮头衔,首先必须走访机场,对整个场地获得粗略的印象,然后再安坐于D、E两区之间的出境大厅里一个特别设置的座位上,在旅客与机场工作人员的众目睽睽之下写出一本书。 在我们这个忙碌嘈杂的时代,文学的声望竟然还足以激发一家跨国企业的美学关怀,使其在处理机场停机费用与污水的本业之外,还愿意投注资金从事一项艺术抱负如此崇...2021-01-26 16:12
机场里的小旅行
阿兰·德波顿
3个笔记
◆ 1
>> 这名作家将挂上希思罗机场首位驻站作家的响亮头衔,首先必须走访机场,对整个场地获得粗略的印象,然后再安坐于D、E两区之间的出境大厅里一个特别设置的座位上,在旅客与机场工作人员的众目睽睽之下写出一本书。
在我们这个忙碌嘈杂的时代,文学的声望竟然还足以激发一家跨国企业的美学关怀,使其在处理机场停机费用与污水的本业之外,还愿意投注资金从事一项艺术抱负如此崇高的活动,实在令人惊讶又感动。然而,正如这名机场员工在电话里对我说的——他的话带有一种难以捉摸而又诱人的诗意——这个世界仍有许多的方面,大概只有作家能够找出适当的词语加以表达。印刷精美的宣传手册在某些情况下虽然是极度有效的沟通工具,却不一定能够像作家所写的只言片语那么令人信赖。电话彼端的这位朋友说得更是简洁扼要:不同于文学作品,宣传文字在一般人心目中经常被认为只是一堆“狗屎”。
◆ 4
>> “死亡的念头会把我们推向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事情,这种念头会赋予我们勇气,促使我们追求内心所重视的生活方式。”
◆ 4
>> 这些机器对待行李的细心程度少有人能及:行李等待转机的时候,机器会轻柔地把它们带到一间宿舍里,把它们放在黄色的床垫上,任由它们懒洋洋地等待登机的时间——就像它们身在楼上休息室里的主人一样。等到旅客从行李提取大厅的输送带上提起旅行箱的时候,许多行李都已经历了远较其主人精彩得多的旅程。
回应 2021-01-26 16:12 -
机场的屋顶重达1.8万吨,但支撑的钢柱却完全没有显露出它们所承担的压力。建筑物如果对自己所克服的困难毫不吹嘘张扬,就会产生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优雅的美感,而这些钢柱就具有这样的美感。这些钢柱以修长的脖子托着400米长的屋顶,仿佛它们只是顶着亚麻布,举重若轻的姿态激励着我们以同样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重担。
2020-11-14 19:31
-
氲哥儿 (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
我们也许会这么祈求我们的度假地点:“请赐给我更多的宽容,减少我的恐惧,让我永远保有好奇心。请在我和我的困扰之间设置一道屏障,把我的耻辱驱逐到大西洋的另一边。”旅行社与其只单纯询问我们想去哪里,还不如问我们希望怎么改变自己的人生 市场调查人员虽可接触到深富影响力的当权人士,却极少要求我们省思人生中真正令人深感困惑的议题。按照零到五的满意程度回答,我们对自己的婚姻有多么满意?对自己的事业觉得如何?是...2020-09-04 05:12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Profile Books (2009)7.5分 74人读过
-
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0)7.7分 332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6.9分 147人读过
-
Vintage (2010)7.4分 5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机场里的小旅行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虚弱橙 2018-01-26
希思罗机场的七天写成的小品文,调侃尖酸有趣,掉掉书袋,但这么一本不到一个小时就能看完的书敢卖25元真是要吃人了。
1 有用 #_000NO# 2013-07-17
还有几小时就将抵达作为本书主角的Heathrow Airport,读来真是应景。机场是个装满情感和故事的地方,透过英伦才子的眼睛,显现出别样的趣味和意蕴。
15 有用 Tuna Bento 2011-01-07
这本书完全是本广告书,基于这个原因,我实在无法读到神马真诚,神马实感,而是在阅读的一开始就已经打下了“好吧,这通本就是软文”的基调。阿兰只是不停地在说,啊原来这里是这样啊,啊原来是这么做的啊真是好啊之类的白目感叹,丝毫觉察不到深入的想法。因为读不出感受,所以分两次读相隔时间甚长,而除非前面的情节对阅读者来说印象颇深,不然分成几截的阅读其实会造成深刻的断裂感。给到三颗星是对装帧的尊重,这套书设计得还... 这本书完全是本广告书,基于这个原因,我实在无法读到神马真诚,神马实感,而是在阅读的一开始就已经打下了“好吧,这通本就是软文”的基调。阿兰只是不停地在说,啊原来这里是这样啊,啊原来是这么做的啊真是好啊之类的白目感叹,丝毫觉察不到深入的想法。因为读不出感受,所以分两次读相隔时间甚长,而除非前面的情节对阅读者来说印象颇深,不然分成几截的阅读其实会造成深刻的断裂感。给到三颗星是对装帧的尊重,这套书设计得还是很好看的。阿兰德波顿每套书在书店摆放都想到让人有购买欲,可是这一本的内容实在让我觉得...购买后悔啊- - (展开)
1 有用 看不见我 2020-03-15
一首受雇于希罗思机场的冗长颂诗。除了赚钱之外想不出这本书的任何动因了,唉。
1 有用 红绿RG 2012-01-29
才子秃顶和美人迟暮一样让人惋惜,就像我们总对胖子有偏见太油腻。机场这个题目可以写得宽广一些,可惜有点隔靴挠痒之感。机场里的小世界
0 有用 随风·铭记 2021-04-04
机场文学吧
0 有用 Andrew 2021-04-01
太烂的随笔
0 有用 it s okay 2021-03-30
很细腻的作者,坦露一些容易被忽略或羞于启齿的小心思,比如过安检时的负罪感,比如在跑道禁地撒欢的虚荣感。一本一天看完的小书,像下午茶的蛋糕,没有什么营养,但精致好看,香甜可口。
0 有用 漠 2021-03-29
文字谈不上优美,姑且算是个观察日记吧。
0 有用 珍惜 2021-03-28
通过作家的眼睛,对生活习焉不觉的细节感到惊奇。在不能国际旅行的日子里读这个小册子,感到格外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