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希特勒传:从乞丐到元首(上下册),ISBN:9787512500778,作者:(美)约翰·托兰 著,郭伟强 译
希特勒传(上下册)的创作者
· · · · · ·
-
郭伟强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约翰·托兰,美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1912年生于威斯康辛,参加过二战。1954年,有人约托兰写一部有关大飞艇的书,他利用在空军服役时的关系,走访了众多飞艇时代的亲历者,掌握了大量独家的第一手材料。这本《天空中的船只》使他一举成名。也正是从这一年起,他开始了“在历史中的生活”。 托兰摈弃了传统史学著作的生涩与枯燥,代之以丰富的细节描写和对话,使读者身临其境。他的书见解独特、富有文学性和感染力。因此,每有新作问世,必能引起轰动,占据销售排行榜首位。 约翰·托兰的代表作有:《希特勒传——从乞丐到元首》《最后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日本帝国的衰亡》《占领日本》和《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等。
目录 · · · · · ·
作者序
序幕 背后插刀
第一章 “我,幻想家”
根深蒂固
“生活就是我的学校”
“欢喜若狂”
第二章 “混沌萌芽中,道已存在”
一个政党的诞生
“如此疯狂又如此通情达理的人”
啤酒馆起义
第三章 锻炼成长
在兰茨贝格狱中
希特勒的秘密著作
家人去世
第四章 褐色革命
“真像一场梦”
“失足”
二次革命——“所有革命都吞噬自己的儿女”
意志的凯旋
第五章 戴假面具的战争
“带着梦游者的保证”
“如此渺小的人虫”
回归故里
“睬着锋刃”
第六章 “铤而走险”
“水晶之夜”
狐狸与熊
“史无前例的灾难”
第七章 诉诸武力
西线的胜利
“连胜利者也被胜利毁灭”
“全世界都将屏息”
“通向漆黑的房间的门”
第八章
第四位骑手
“阴曹地府也随着他”
与家人在一起
“与人间野兽一起”
第九章 坠入深渊
陆军的爆炸计划
最后一次反攻
“这一次,我们切不可在午夜前五分钟投降”
午夜后五分钟或“船长与船一起下沉”
尾声
· · · · · · (收起)
序幕 背后插刀
第一章 “我,幻想家”
根深蒂固
“生活就是我的学校”
“欢喜若狂”
第二章 “混沌萌芽中,道已存在”
一个政党的诞生
“如此疯狂又如此通情达理的人”
啤酒馆起义
第三章 锻炼成长
在兰茨贝格狱中
希特勒的秘密著作
家人去世
第四章 褐色革命
“真像一场梦”
“失足”
二次革命——“所有革命都吞噬自己的儿女”
意志的凯旋
第五章 戴假面具的战争
“带着梦游者的保证”
“如此渺小的人虫”
回归故里
“睬着锋刃”
第六章 “铤而走险”
“水晶之夜”
狐狸与熊
“史无前例的灾难”
第七章 诉诸武力
西线的胜利
“连胜利者也被胜利毁灭”
“全世界都将屏息”
“通向漆黑的房间的门”
第八章
第四位骑手
“阴曹地府也随着他”
与家人在一起
“与人间野兽一起”
第九章 坠入深渊
陆军的爆炸计划
最后一次反攻
“这一次,我们切不可在午夜前五分钟投降”
午夜后五分钟或“船长与船一起下沉”
尾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他说,所有人,不论贫富,其内心都有义务尚未履行之感。“在某处沉睡意味着将某种为建立新的生活形式而作的最后牺牲或某种冒险置于险境。他们会将最后一分钱花到彩票上去。我的任务就是将那种欲望转向政治目的。从实质上讲,每个政治运动都是以其支持者(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不仅是为自己而且也是为其子女或别人得到更美好的东西的愿望为基础的……人们的地位越低贱,对参与某项比他们高贵的事业的欲望就更强烈,如果我能说服他们,令他们相信德国队命运已危在旦夕,那么,他们就会成为某项不可抗拒的运动队一部分,这运动还可包括所有阶级。”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8页 -
年轻的希特勒,时而如痴如醉,时而愤世嫉俗,常常想方设法打探这座外表华丽的城市的罪恶。库比席客把希特勒看成是有社会良知的病态伤感者。据他说,希特勒自我教育的计划是极不稳定的。他会跑到梅德林区去“研究”工人的住宅;也会去林格大街和邻近地区考察,一去就是几小时。回到又脏又小的房内后,他便为首都重新设计。这个青年既是市政计划者,又是建筑师。他一边在门与大钢琴的过道上来回踱步,一边又强迫库比席克听他没完没了地讲解他“谨慎的计划”。有一回,他一连失踪3天。回来后,他宣布“住宅区应该铲除”,并连夜设计工人模范村。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希特勒传(上下册)"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希特勒传(上下册)"的人也喜欢 · · · · · ·
希特勒传(上下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2 条 )


一半是天选之子,一半是撒旦转世
《希特勒传》,这本书毫无疑问是我今年看得最久的一本书,从一月份标记“在读”到现在的“读过”,已然过了七个月。 进度缓慢当然有许多理由。 首先是本书的篇幅之巨让人吃惊,浩瀚文字洋洋洒洒,从希特勒的出生开始一直叙述到他生命的终结,详细到“连阿道夫希特勒本人看了应...
(展开)



偏执的人格容易走歪路
他的优点: 只要想做的事情有一点点成功的希望就会努力去尝试 要做的事情会拼命的做好 比如他当年当兵 从一个外国屌丝成功逆袭 吃素 不抽烟 泡妞方面不随便 尊重和喜欢母亲 喜欢狗 喜欢艺术 如绘画 知道体育运动重要性 强烈爱国 爱日耳曼 很多方面的创意 社会福利 汽车 高速公...
(展开)
> 更多书评 72篇
论坛 · · · · · ·
100页能干不如会说的 希特勒虽获得过勋章但是全无... | 来自MrZongli02 | 2023-01-11 09:24:49 | |
好多地方翻译的太差了 不理解句子是啥意思 | 来自MrZongli02 | 2023-01-11 08:56:42 | |
90页希特勒这么猛烈抨击犹太人为啥没有遭到报复 ... | 来自MrZongli02 | 1 回应 | 2023-01-11 08:47:40 |
万字卐其实长期以来是条顿骑士(普鲁士前身)的标... | 来自MrZongli02 | 2023-01-11 08:30:14 | |
我的奋斗有很多歧义句 非常的不好读 很乏味 很难... | 来自MrZongli02 | 1 回应 | 2023-01-11 08:25:35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6)8.4分 762人读过
-
Anchor (1992)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4)8.3分 617人读过
-
同心出版社 (1997)8.4分 46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每月一本大部头 (野原新之助)
- 【读到世界末日】再续 (狷介有乌青)
- 2013 书单 (桥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希特勒传(上下册)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星子來啦 2015-12-03 14:10:16
向伟大的元首致敬:Hey Fuck!
17 有用 且听风吟 2013-08-01 11:42:18
推荐这部传记,并不是因为作品本身有多么精彩,相反,我觉得有些地方的处理方式太突兀,太乱,让读者摸不着头脑,再反过头去找相关线索,读起来不是很流畅。但就对历史本身来说,传记作家能做到忠于历史,确实是很不错的写作品德,我们接触到的历史课本因为政治的原因,从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我们的历史观,导致我们对整个世界的误读,甚至还停留在好与坏的区分中,纵观希特勒的一生,他也算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吧,为了国家自己做出了很... 推荐这部传记,并不是因为作品本身有多么精彩,相反,我觉得有些地方的处理方式太突兀,太乱,让读者摸不着头脑,再反过头去找相关线索,读起来不是很流畅。但就对历史本身来说,传记作家能做到忠于历史,确实是很不错的写作品德,我们接触到的历史课本因为政治的原因,从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我们的历史观,导致我们对整个世界的误读,甚至还停留在好与坏的区分中,纵观希特勒的一生,他也算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吧,为了国家自己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他也并不仅仅是一个杀人魔王,为了对爱娃的承诺,临死前还举行了婚礼,那么浪漫的时刻,他懂音乐、建筑、绘画....他是一个天才!历史再一次告诉我们,世界本来就是而且一直都是一个成王败寇的世界,苏联红军攻打到德国后作出的恶行其实和小日本侵略中国的恶行是一样的,不存在是非,没有对错,胜了什么都对! (展开)
1 有用 Arthur 2011-02-11 09:35:40
使用絮絮叨叨的文字将希特勒还原的手法很好 就是这版书字太小看着累
1 有用 南安坤隐 2023-12-29 15:18:13 北京
其实就是希特勒传。没有评论,没有頌贬,纯粹的客观陈述。
6 有用 卜平 2013-01-02 00:28:27
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情看的这边超长的传记——人类历史上公认的魔鬼,是否背后有其理性的原因。如果说前半段的凡尔赛条约之辱,奥地利不纯的血统,母亲的癌症,一战的受伤和绝望导致了希特勒对于犹太人的仇恨,那么在相继侵占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东欧后,便只能用“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癫狂”来形容这个战争疯子了。对于布尔什维克主义的仇视,使他将战争直接上升到了意识形态的范畴,便开始用“类似女性,即感性而非逻辑”来... 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情看的这边超长的传记——人类历史上公认的魔鬼,是否背后有其理性的原因。如果说前半段的凡尔赛条约之辱,奥地利不纯的血统,母亲的癌症,一战的受伤和绝望导致了希特勒对于犹太人的仇恨,那么在相继侵占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东欧后,便只能用“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癫狂”来形容这个战争疯子了。对于布尔什维克主义的仇视,使他将战争直接上升到了意识形态的范畴,便开始用“类似女性,即感性而非逻辑”来思考战局,顽固地脱离陆军精锐时,结局便已注定了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