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喜忧国的书评 (36)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多年前,刘心武说,他梦中得佳句:“江湖夜雨十年灯”。有人出来讽刺他,说他抄黄庭坚的诗而不知羞。刘心武辩解,他真的没读过黄庭坚这首诗,也不知道《寄黄几复》。于是,这成了一段公案。不过,我是信刘心武的。因为,在读初二的时候,我也有过类似的遭遇。那时,我痴恋诗歌...
(展开)

徐瑾:张大春的往日戏法(【读品】104辑)
明人好为笔记小说,多琐闻掌故,往往有奇人诡事因此得以流传坊间,其中长洲人张幼于事迹颇为有趣,堪居古代行为艺术家前十大之列。其中一则出现在郑仲夔笔下,说他每每出游,总在袖中暗藏五色胡须,不时更替,“以邀路人惊艳”。对于这位几百年前的本家,台湾作家张大春心有戚...
(展开)

仙缘如花开,不知何所
张大春的《四喜忧国》快要读完了。 又有了这样纠缠不清的心思:到底读完了,终于读完了,怎么就读完了呢。于是剩下的三篇就得掖着藏着了,不肯速读,不能了结。 大头春,他的笔调好像很散漫,他的文字看似不考究,也许亏了我半年来已经被朱氏姐妹形形色色美文养刁的胃口。他...
(展开)

玉米转角遇到爆米花机
作品无终局,人生实偶然。 ——张大春《四喜忧国》 每次回老家,都会去翻翻以前的旧物件,比如出生时候医院送的挂坠、爸爸妈妈的通信、小时候穿过的小裙子、穿破了的猩猩拖鞋,还有老照片,恩,偷偷看爸爸写的日记。 忽然,就看到了这一页: 那一瞬间的感觉,真的还蛮难以言...
(展开)

当我们谈论小说,我们在谈论什么
最近看了两本张大春先生的书,《小说稗类》和这本《四喜忧国》。前一本书是张先生的小说理论,后一本是张先生的小说实践。说实话,我很佩服张先生的学识,但不喜欢张先生的小说。再具体点,我不是很喜欢张先生的小说实践。 我一直把读小说当成娱乐,所以通俗小说对我的吸引要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