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喜忧国的书评 (36)

古尔浪洼 2011-01-21 09:50:59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多年前,刘心武说,他梦中得佳句:“江湖夜雨十年灯”。有人出来讽刺他,说他抄黄庭坚的诗而不知羞。刘心武辩解,他真的没读过黄庭坚这首诗,也不知道《寄黄几复》。于是,这成了一段公案。不过,我是信刘心武的。因为,在读初二的时候,我也有过类似的遭遇。那时,我痴恋诗歌...  (展开)
齐物秋水 2010-10-28 09:40:30

张大春的“偷跑炫奇”与文字炼金术

“偷跑炫奇”是独属于作家张大春自己的典故,说的是其四五岁时,行走在眷村的小巷里,如果有其他路人,他会快走赶在前头,“遇到左右拐弯之处便岔入横巷,骤然飞奔一段,拉开距离,随即恢复正常的行进速度,继续前行”。其时的小孩心思:“身后之人若是行经巷口,赫然发现我...  (展开)
读书敏求 2011-01-18 13:01:59

张大春的五色胡须

张大春的五色胡须 顾文豪 刊于2010年10月23日《新京报》 1986年,张大春以《将军碑》斩获时报小说奖首奖,时任评审的刘绍铭曾说《将军碑》与其他得奖作品相差“不是一个马鼻的距离”,意指其小说之绝佳。单论小说技艺,我偏见,台湾当今作家尚无出其右者,举凡各种章法、桥段...  (展开)
默音 2011-05-06 15:42:56

穿梭者张大春

张大春在他的短篇集《四喜忧国》简体字版序言中写过这样一个细节:四五岁时,他常乐此不疲地在眷村的巷陌间玩一个游戏。每当有人同向而行,他便闪入横巷飞奔绕路,兜到那名路人的前方。孩子的玩闹心只为一博别人惊异的神色,却在无意间折射出写作者的性情。张大春早年的小说也...  (展开)
向三峡 2010-11-03 13:17:36

几则印误

1、页7倒数三行 脔童 应为“娈童” 2、页17倒数二行 唯时髦论述是鹜 应为“骛” 3、页171九行 拍了十多卷底片——有八 宽 漏字 4、页184一行 希瓦洛族的子孙和马塔若斯族的子孙一样 后者应为“塔巴若斯族” p.s. 《自莽林跃出》页190中对斐波塔度的描写让我想起了Avata 页257...  (展开)
桃子 2010-12-12 12:35:37

书和序

张大春的序写的十分精彩,“偷跑炫奇”,“异色胡须”,都很吸引人,我也期待着能读到他在序里列举的《刀兵冢》和《蛇》这样的作品。但是看完全书之后再看这序,感受有所不同。 先说这书。 其实这本里有我觉得不错的篇目,譬如《咱俩一块儿去》,譬如《将...  (展开)
买超 2015-02-08 18:13:25

多变的张大春

张大春在文体上是多样的。他自己讲过“多彩胡须”的故事,明人笔记《耳新》中记载有奇人张幼于,银髯如戟,喜欢随身带五色假胡须,经常更换,以博路人惊艳。张大春说这个故事,是为了阐明自己在小说文体上求新求变之心。 文体只是小说的一部分,张大春尽管文体多变,但并非来自...  (展开)
陈大金走江湖 2011-07-10 14:18:20

关于《新闻锁》

故事关于一个二年级新闻研究生因不讨教授欢喜,以致招来“予以退学”。男主角叫娄敬,按时上课(文中没有提到是否全上了,不全上课也是被默认吗?在研究生的范畴不清楚,大学生圈子里,是的),写写论文,一切按质按量,只是写的、问问题的主旨与那位“新开写作研究”教授(赵...  (展开)
【读品】 2011-01-03 13:29:37

徐瑾:张大春的往日戏法(【读品】104辑)

明人好为笔记小说,多琐闻掌故,往往有奇人诡事因此得以流传坊间,其中长洲人张幼于事迹颇为有趣,堪居古代行为艺术家前十大之列。其中一则出现在郑仲夔笔下,说他每每出游,总在袖中暗藏五色胡须,不时更替,“以邀路人惊艳”。对于这位几百年前的本家,台湾作家张大春心有戚...  (展开)
山河入梦 2012-04-01 18:08:30

仙缘如花开,不知何所

张大春的《四喜忧国》快要读完了。 又有了这样纠缠不清的心思:到底读完了,终于读完了,怎么就读完了呢。于是剩下的三篇就得掖着藏着了,不肯速读,不能了结。 大头春,他的笔调好像很散漫,他的文字看似不考究,也许亏了我半年来已经被朱氏姐妹形形色色美文养刁的胃口。他...  (展开)
小满 2011-07-22 18:18:49

作者很厉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真正进入正文之前,一直徘徊在作者的自序里。看看想想,停停看看,回家后的两天时间都在这自序前止步不前。倒也不是因为序很深很难读,大春在序里说了说走上创作路的起源和初衷,而对写作这回事的描述“试图使人惊奇而人未必惊奇,试图令人眩惑而人未必眩惑,遥远地想来这一...  (展开)
邢东 2011-01-14 10:13:00

喜欢的几篇

《将军碑》:很像另一篇我喜欢的小说,詹姆斯•瑟伯的《沃尔特•米蒂的隐秘生活》(《小说鉴赏》中收),梦和现实之间的穿越;《自莽林跃出》:一篇很精彩的仿游记小说,精彩极了;《如果林秀雄》:用“如果”展开人物的一生,就像用铅笔在纸上涂抹阴影,烘托出命运的力量—...  (展开)
南西 2010-11-02 20:42:58

宋古浪&伊拉泰

我几乎相信宋古浪与伊拉泰的家族真实存在于南太平洋某个小岛上,他们一代一代传下去,隔代相对,就像相信南美洲的卡恩地亚家族繁衍生息到灭亡一样——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灵魂,是由各种各样真实与虚假的故事组合而成的。 这就是故事的魅力。 我知道,你会说...  (展开)
筆誤作牛 2021-10-22 16:40:35

粗略翻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懸蕩〉:外在封閉環境,內在開放世界。(科塔薩爾〈南方高速〉) 〈咱倆一塊兒去〉:閑居賦。老夫老妻瑣碎生活、「閑散」日常。讀後不禁為之宛然一笑。 〈再見阿郎再見〉:以在災難來臨前的「大義凜然」,危機發生後的醜態百出來展現出了一個衹在嘴面上說說、並聲稱以「鐵肩...  (展开)
thresh1120 2020-02-25 22:36:52

差强人意

序言很棒,于是期待很高。果然失望很大,云里雾里,读的费劲想弃。最后三章总算挽回一点。第一次读张大春,作者有功力,然而不是我想读的那种书。 《四喜忧国》有点意思,时空不至于像《将军碑》那么乱。《饥饿》比《最后的先知》更有可读性。隐约有暗讽,偶时出佳句。 本想打4...  (展开)
陈富贵 2016-07-22 09:11:58

玉米转角遇到爆米花机

作品无终局,人生实偶然。 ——张大春《四喜忧国》 每次回老家,都会去翻翻以前的旧物件,比如出生时候医院送的挂坠、爸爸妈妈的通信、小时候穿过的小裙子、穿破了的猩猩拖鞋,还有老照片,恩,偷偷看爸爸写的日记。 忽然,就看到了这一页: 那一瞬间的感觉,真的还蛮难以言...  (展开)
龙海李 2015-11-01 10:57:11

忧源于太懂事

还记得最无忧无虑的日子吗 我想没人会记得 当我们知道一些事情的时候 我们就开始懂事了 当懂事开始的时候 我们的忧愁就开始了 不瞒你说 忧源于太懂事 不管你知不知道 我们总在为忧而烦恼 关于忧 我们有说不完的故事 或为他人或为自己 人们总说成长就是这样 你不...  (展开)
小常 2015-03-10 20:16:33

当我们谈论小说,我们在谈论什么

最近看了两本张大春先生的书,《小说稗类》和这本《四喜忧国》。前一本书是张先生的小说理论,后一本是张先生的小说实践。说实话,我很佩服张先生的学识,但不喜欢张先生的小说。再具体点,我不是很喜欢张先生的小说实践。 我一直把读小说当成娱乐,所以通俗小说对我的吸引要远...  (展开)
慢行者2084 2014-11-26 01:51:30

杨人龙是谁

这样的题目,早为人所熟稔,也早已用滥。 不过,杨人龙是谁? 先说个故事。台湾一名退伍老兵,在国民党“戒严”时期亢奋于从邻居老光棍文人杨人龙解读给他的蒋“总统”的“文告”,要收复大陆,解救同胞。等到时空转换,他还不能适应,仍然活在理想之中,将所有的自家不幸和...  (展开)
慢行者2084 2013-02-16 22:28:18

杨人龙是谁

这样的题目,早为人所熟稔,也早已用滥。 不过,杨人龙是谁? 先说个故事。台湾一名退伍老兵,在国民党“戒严”时期亢奋于从邻居老光棍文人杨人龙解读给他的蒋“总统”的“文告”,要收复大陆,解救同胞。等到时空转换,他还不能适应,仍然活在理想之中,将所有的自家不幸和...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6条)

订阅四喜忧国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