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以后读书要注意顺序,总是在没读到主流思想的时候就先读到了批判主流思想的书...
最初在《开放时代》上见到黄宗智还很纳闷,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出现在那里。读完这本书才终于明白,他已经踏进了左向的意识形态泥潭不能自拔。如果用一个先验的论断来引导学术研究会出现什么后果?文革时的众多学者(比如梁效和石一歌)已经给出了先例。吊诡的是,当黄的目光转向现实,思考现代社会形态时,由于不牵连过去的那些对农村的经济史研究,反而不再那么偏激和执着。如果这表明其思路演进的话,那么我还会期待他的下一本著作;如果相反,那就让我的信念接着坍塌吧……
个人感觉不错,讲了作者认为的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农业变化,希望了解这方面的朋友可以看看。
想起了在北林的那些日子。写太哆嗦了,至多一篇博士论文的量写成了二十多万字,重点概念反反复复地说可见名利之心是有多重。抛开这些还蛮好的,拿西方理论去框中国现实确实是学术界的问题政治经济皆如此,而社会科学终究不是自然科学哪里又有那么多普适的公式。
有关怀,隔阂感较少,提出了问题,对有些数据的使用也比较妥帖,但是在发展出路上面的推断问题是非常多的。……但至少,至少不像很多著名学者的论著不忍卒读,只能说荒谬。
社会学标签里发现。标签的个性推荐很精准。我要读黄宗智。新华文轩购买。11年1月28日送到。弃,失望。
过年干得唯一正经事。
又一种“第三条道路”的表述。读书笔记记得手抽筋...
: F329/4838
多一个认识中国的角度
黄先生老了,只会通过度娘找文献了。
中国农业的出路不在大农场而在于新时代的小农经济
很有洞察力
第二次读的是,觉得黄的观点也说不通。 农业小部门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小农生产方式的转变才能为新的产业带来劳动力的储备
十年前,黄宗智满怀热情的在书中预言,随着城镇化、市场化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农业的发展定会摆脱“过密化”“内卷化”的掣肘,农民收入将向城市看齐;在探讨城乡经济改革时,他建议国家应扶持“农业合作社”,在“资与社”之间寻求第三条道路的可能。在新自由主义的道路上狂奔了三十年的今天,在dang高度集权的今天,我们似乎又被抛入到那个时代,中国的发展,何去何从?答案不在资本主义里,也不在社会主义里,甚至也不在各式各样的第三条道路...
informal sector
推荐相关阅读:贺雪峰著《什么农村,什么问题》
如今大多数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都不愿意种地了,不论是我亲身体验或是查阅文献,太辛苦又不赚钱,而零散的小农确实存在诸多问题,种植管理不善,因此国家也在推进农业规模化。但是劳动力过剩确实也是问题,农民工的未来可能也还会老了后回乡种地,但是会不会也已经丧失种地的技能和热情了?合作社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但是目前还面临诸多困难,确实需要文中提到的政府的扶持。中国农业的未来还是苦难重重,谁都无法预测的样子。
有历史关怀,有理论视野的好作品。提出的概念简洁,开展的论述有力,关于方法论的讨论尤其值得深思。
嗯,黄宗智提到的问题其实是一个比较容易观察得出来的东西,大概是由于作者远在美国吧,分析的问题以数据和对比为主。但他提的两条道路,至少第一条国家是在倾力支持(走资的样本?),而第二条也就是他认为最正确的一条,限于国情,实施已经很困难了。
> 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
42 有用 fka EyeCU 2013-06-05 08:26:08
以后读书要注意顺序,总是在没读到主流思想的时候就先读到了批判主流思想的书...
8 有用 短章 2011-09-27 21:39:38
最初在《开放时代》上见到黄宗智还很纳闷,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出现在那里。读完这本书才终于明白,他已经踏进了左向的意识形态泥潭不能自拔。如果用一个先验的论断来引导学术研究会出现什么后果?文革时的众多学者(比如梁效和石一歌)已经给出了先例。吊诡的是,当黄的目光转向现实,思考现代社会形态时,由于不牵连过去的那些对农村的经济史研究,反而不再那么偏激和执着。如果这表明其思路演进的话,那么我还会期待他的下一本著作;如果相反,那就让我的信念接着坍塌吧……
4 有用 中华小快板 2014-05-30 16:36:32
个人感觉不错,讲了作者认为的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农业变化,希望了解这方面的朋友可以看看。
3 有用 Soda兰 2015-04-08 13:51:03
想起了在北林的那些日子。写太哆嗦了,至多一篇博士论文的量写成了二十多万字,重点概念反反复复地说可见名利之心是有多重。抛开这些还蛮好的,拿西方理论去框中国现实确实是学术界的问题政治经济皆如此,而社会科学终究不是自然科学哪里又有那么多普适的公式。
0 有用 文明与疯癫 2015-09-19 10:24:23
有关怀,隔阂感较少,提出了问题,对有些数据的使用也比较妥帖,但是在发展出路上面的推断问题是非常多的。……但至少,至少不像很多著名学者的论著不忍卒读,只能说荒谬。
0 有用 Scallet 2011-07-31 12:34:14
社会学标签里发现。标签的个性推荐很精准。我要读黄宗智。新华文轩购买。11年1月28日送到。弃,失望。
0 有用 萧湘 2014-02-05 19:34:44
过年干得唯一正经事。
0 有用 夕岸 2011-10-30 19:25:16
又一种“第三条道路”的表述。读书笔记记得手抽筋...
0 有用 蝉 2014-01-12 15:17:03
: F329/4838
0 有用 1984 2010-10-30 00:13:51
多一个认识中国的角度
2 有用 步方 2016-12-04 23:31:49
黄先生老了,只会通过度娘找文献了。
0 有用 尺宅叟 2014-09-22 09:20:19
中国农业的出路不在大农场而在于新时代的小农经济
0 有用 透明 2019-06-08 17:58:00
很有洞察力
0 有用 june 2012-06-03 00:08:30
第二次读的是,觉得黄的观点也说不通。 农业小部门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小农生产方式的转变才能为新的产业带来劳动力的储备
1 有用 White 2023-03-18 20:23:01 山西
十年前,黄宗智满怀热情的在书中预言,随着城镇化、市场化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农业的发展定会摆脱“过密化”“内卷化”的掣肘,农民收入将向城市看齐;在探讨城乡经济改革时,他建议国家应扶持“农业合作社”,在“资与社”之间寻求第三条道路的可能。在新自由主义的道路上狂奔了三十年的今天,在dang高度集权的今天,我们似乎又被抛入到那个时代,中国的发展,何去何从?答案不在资本主义里,也不在社会主义里,甚至也不在各式各样的第三条道路...
0 有用 有狐绥绥 2014-06-13 09:07:47
informal sector
0 有用 venokerlin 2010-10-02 13:39:08
推荐相关阅读:贺雪峰著《什么农村,什么问题》
0 有用 土蒿金 2015-04-16 06:48:14
如今大多数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都不愿意种地了,不论是我亲身体验或是查阅文献,太辛苦又不赚钱,而零散的小农确实存在诸多问题,种植管理不善,因此国家也在推进农业规模化。但是劳动力过剩确实也是问题,农民工的未来可能也还会老了后回乡种地,但是会不会也已经丧失种地的技能和热情了?合作社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但是目前还面临诸多困难,确实需要文中提到的政府的扶持。中国农业的未来还是苦难重重,谁都无法预测的样子。
0 有用 偶买噶 2012-01-20 17:54:18
有历史关怀,有理论视野的好作品。提出的概念简洁,开展的论述有力,关于方法论的讨论尤其值得深思。
0 有用 鼹间失格 2010-12-16 12:18:44
嗯,黄宗智提到的问题其实是一个比较容易观察得出来的东西,大概是由于作者远在美国吧,分析的问题以数据和对比为主。但他提的两条道路,至少第一条国家是在倾力支持(走资的样本?),而第二条也就是他认为最正确的一条,限于国情,实施已经很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