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评语: 如果所有小说都这样好看 我就再也不上网了
喜欢透了。这里的路数更似我熟悉的台湾文学,天文天心那种交错的故事肆意的感情延绵的气氛,好像随时能涌起一个浪把人卷走。况且他的中文实在是好,描情写景间浓浓的韵致,连”一排倒钩着油淋淋焦黄金亮的麻油鸭“都写到让我落泪。印象深刻的东西太多,比如阿凤和红莲花,台北的月亮,静静发着霉的屋子,有爱情有聚散有沉重有慈悲有苍凉。正如这个长篇的名字“孽子”所揭示的那样,“父”“子”间的对峙才是主题。主线阿青背负的十字架——家门的败落父亲的不幸和对父亲这期待的辜负——引出龙子那个狠绝的故事,以及那对父亲因原谅的不可能而深重的怨,傅老爷作为沉郁的父亲的角色出场,是“子”一代不能想象的父亲心中的骄傲和暗痛。小玉是寻父的人,吴敏的父亲是赌徒,所有人展览般被拉出来,各走各的路,孽是已注定的事,只是子的重负还得学着担待。
看这本书,两天耗了我快一礼拜的心跳。不是触目惊心,而是沉,压得人将近窒息。这不是一本书,是一方碾压人性的石磨,将魂魄磨成一堆风暴也扬不起的沉沙。
晚风吻尽荷花叶 任我醉倒在池边
相比较下,那些耽美文既虚假又媚俗
白先勇很可贵,他不夸大同性间的爱情,也不遮掩人类本能的性欲,更没有媚俗的滥用敏感题材吸引眼球,他只是自始至终在字里行间,在台北冒着腥气的街头,在午夜最深最深的黑暗里,保留对所有盲目地、危急地,四处飞扑的青春鸟和野娃娃们最大的理解与温柔。嗯,这真应该是近来我最喜欢的小说,孽子就像虎狼满布的森林,所有耐心读完的人们都是劫后余生的麋鹿,最后的最后,放肆又虚脱 另,想起塞尔努达写过:“那个夏天,我遇见X,开始为他写《给一个身体的诗》。考虑到自己当时的年龄,我自始至终都明白,作为年长者爱上他无疑是荒谬的。但是我也知道(无须任何理由),一生中,总有一些时刻需要我们毫无保留地将一切托付给命运,跳下悬崖,坚信自己不会摔得头破血流”。这种被欲望焚炼得痛不可当,被寂寞折磨到发疯发狂的感受我在孽子中真切体会到了
当真是眼波流转出个泪海悲天
最后小玉、阿青和老鼠三人通的书信让人感动。
读到的每一个场景都会在脑海中浮现画面 “阿凤奔跑在公园里莲花池边”“阿青回头望着通往自己家的那条破烂不堪的小路”“阿敏为吴先生在医院进进出出”“龙子在傅老墓前嚎啕大哭”以及最后“龙子和阿青在公园里互道再见”就像郭老在书中说的“你们是一群失去了窝巢的青春鸟 如同一群越洋的海燕 只有拼命往前飞 最后飞到那里 你们自己也不知道 ————” 也不知最后阿青回家看了一眼父亲没
有些秘密说给旁人听,对于旁人反倒是一种伤害。它只在开满红色睡莲的池塘边兀自散开便是最好
这大概算不上一部同性恋小说,因为在这本厚厚的小说中,性只是台北“新公园”的男孩子们谋生的工具,而爱似乎只是一种奢望。性只是爱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前者在饥渴的人世间随处可觅,而后者,则真是弥足可贵。白先勇自己即为同性恋者,又极力推崇昆曲这种多少与男同有关的传统艺术,一时间来简直要被国内一帮“耽美”少女们奉为大师。我不反感同性恋,但对耽美实在提不起兴趣来。耽美只能是恶俗的快餐文化中的一员,满足一些无聊的恶趣味。我对腐女向来没什么好感,但也懒得去批判,那些人其实大多也只是跟风闲得无聊。回到小说文本上,有人说《孽子》是中国现代最优秀的小说之一。我不大赞同。小说分为四部,长而无当,情节显得相当松散,在写法上也没什么突破。而在思想内涵上呢,则是趋于宿命论的保守,全靠小说优秀的文笔才不至于令我全然厌恶。
「你一身的肮脏我替你舔干净 一身的毒我用眼泪替你洗掉」
晚风吻尽荷花叶,让我醉倒在池边
你有没有一刻觉得自己也生活在世界的边缘?期待他人的原谅可以成为救赎?怎么可能。忽然想到一句话,光总觉得自己的速度很快,可是光所到之处,黑暗总是在前面,静静等待。我总期待看到黑暗中的人走到明亮的世界,背负着沉重的人可以得到安宁简单的生活。总是期待着那样的世界。所以,不如放自己和他人一马。
文笔真是好,不动声色的悲恸。
「那天晚上,我記得我坐在台階上狂叫:火!火!火!我看見滿天的星火都紛紛掉了下來,落在蓮花池裡,在熊熊地燃燒」
白先勇的描写能力很强,比喻新奇,画面感强。一切在他笔下都「活」。但是始终带着一种长者的姿态去写这个故事,也许是最大的弊病,一路看来,觉得精彩,但始终觉得远,觉得事不关己。在情感共鸣上,白先勇是弱的。但不妨去读,绝对也是自成一派。
白先勇先生深受尊敬。也是依了他剧作的写本,唯一的这本长篇小说字字句句堆砌后耳有画面流动。框架充满外国小说虚实之色,整体叙事一气呵成。鲜少有不耐人寻味之处,但很少利用创作技巧,算是全篇“白描”。敢用这样的方式作出磅礴的剪影,极具大家风范。人物繁重,但个个鲜明特性,活动在读者的脑海里,念念不忘。其实也可以算作“纪事”类的小说,不用吸引人的话语透着暧昧的氛围。冲突和亲情相持,通读潸然泪下。国外译者评价这部书,所用夸赞之词毫不吝惜,又称颂到几乎容纳了所有可融汇的小说里所用体裁。改编成的电视剧和电影也造成轰动。难怪法文版曾用大幅版面予以介绍。不光是故事里敏感的处境或是身受感同的时代情怀,先生都留下了可供讨论的范本。不只是盲目崇拜,而确实存在的,是游移不定的情愫和飘摇盲目的旅者追随格律。我们都背叛了命。
将悲情研成金粉的歌剧。在台北新公园那个卑贱、肮脏、黑暗的角落里,藏着一群生机勃勃的饥饿灵魂,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扎根,生存。他即是众生,众生即是他。
同性爱,父子情。这是作者人生中两大最在乎又永远摆脱不了的心结。他通过书写,与过去的自己对话,与逝去的父辈对话,寻求内心的安宁。最终他得到了么?青春如小鸟,一去不回来。孤单单的人生,他也已经老了,善待着新飞来的青儿。我愿他们平和。
> 孽子
4903 有用 安也闲 2011-12-29 22:29:29
评语: 如果所有小说都这样好看 我就再也不上网了
1839 有用 琴酒 2011-04-22 13:46:02
喜欢透了。这里的路数更似我熟悉的台湾文学,天文天心那种交错的故事肆意的感情延绵的气氛,好像随时能涌起一个浪把人卷走。况且他的中文实在是好,描情写景间浓浓的韵致,连”一排倒钩着油淋淋焦黄金亮的麻油鸭“都写到让我落泪。印象深刻的东西太多,比如阿凤和红莲花,台北的月亮,静静发着霉的屋子,有爱情有聚散有沉重有慈悲有苍凉。正如这个长篇的名字“孽子”所揭示的那样,“父”“子”间的对峙才是主题。主线阿青背负的十字架——家门的败落父亲的不幸和对父亲这期待的辜负——引出龙子那个狠绝的故事,以及那对父亲因原谅的不可能而深重的怨,傅老爷作为沉郁的父亲的角色出场,是“子”一代不能想象的父亲心中的骄傲和暗痛。小玉是寻父的人,吴敏的父亲是赌徒,所有人展览般被拉出来,各走各的路,孽是已注定的事,只是子的重负还得学着担待。
1929 有用 飞行官小北 2012-09-06 11:12:16
看这本书,两天耗了我快一礼拜的心跳。不是触目惊心,而是沉,压得人将近窒息。这不是一本书,是一方碾压人性的石磨,将魂魄磨成一堆风暴也扬不起的沉沙。
2503 有用 小狼君 2016-11-21 09:26:54
晚风吻尽荷花叶 任我醉倒在池边
1090 有用 流水 2020-02-05 11:36:23
相比较下,那些耽美文既虚假又媚俗
551 有用 Metaphor 2019-09-18 21:15:29
白先勇很可贵,他不夸大同性间的爱情,也不遮掩人类本能的性欲,更没有媚俗的滥用敏感题材吸引眼球,他只是自始至终在字里行间,在台北冒着腥气的街头,在午夜最深最深的黑暗里,保留对所有盲目地、危急地,四处飞扑的青春鸟和野娃娃们最大的理解与温柔。嗯,这真应该是近来我最喜欢的小说,孽子就像虎狼满布的森林,所有耐心读完的人们都是劫后余生的麋鹿,最后的最后,放肆又虚脱 另,想起塞尔努达写过:“那个夏天,我遇见X,开始为他写《给一个身体的诗》。考虑到自己当时的年龄,我自始至终都明白,作为年长者爱上他无疑是荒谬的。但是我也知道(无须任何理由),一生中,总有一些时刻需要我们毫无保留地将一切托付给命运,跳下悬崖,坚信自己不会摔得头破血流”。这种被欲望焚炼得痛不可当,被寂寞折磨到发疯发狂的感受我在孽子中真切体会到了
393 有用 长亭 2015-11-09 18:11:31
当真是眼波流转出个泪海悲天
354 有用 基基 2015-07-02 22:52:22
最后小玉、阿青和老鼠三人通的书信让人感动。
339 有用 Hauu 2013-12-31 21:13:52
读到的每一个场景都会在脑海中浮现画面 “阿凤奔跑在公园里莲花池边”“阿青回头望着通往自己家的那条破烂不堪的小路”“阿敏为吴先生在医院进进出出”“龙子在傅老墓前嚎啕大哭”以及最后“龙子和阿青在公园里互道再见”就像郭老在书中说的“你们是一群失去了窝巢的青春鸟 如同一群越洋的海燕 只有拼命往前飞 最后飞到那里 你们自己也不知道 ————” 也不知最后阿青回家看了一眼父亲没
244 有用 多摩川 2014-08-11 23:41:27
有些秘密说给旁人听,对于旁人反倒是一种伤害。它只在开满红色睡莲的池塘边兀自散开便是最好
216 有用 夏易安 2011-06-01 20:08:20
这大概算不上一部同性恋小说,因为在这本厚厚的小说中,性只是台北“新公园”的男孩子们谋生的工具,而爱似乎只是一种奢望。性只是爱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前者在饥渴的人世间随处可觅,而后者,则真是弥足可贵。白先勇自己即为同性恋者,又极力推崇昆曲这种多少与男同有关的传统艺术,一时间来简直要被国内一帮“耽美”少女们奉为大师。我不反感同性恋,但对耽美实在提不起兴趣来。耽美只能是恶俗的快餐文化中的一员,满足一些无聊的恶趣味。我对腐女向来没什么好感,但也懒得去批判,那些人其实大多也只是跟风闲得无聊。回到小说文本上,有人说《孽子》是中国现代最优秀的小说之一。我不大赞同。小说分为四部,长而无当,情节显得相当松散,在写法上也没什么突破。而在思想内涵上呢,则是趋于宿命论的保守,全靠小说优秀的文笔才不至于令我全然厌恶。
276 有用 艾米熊 2019-05-24 05:39:08
「你一身的肮脏我替你舔干净 一身的毒我用眼泪替你洗掉」
190 有用 Luu 2011-05-04 15:38:52
晚风吻尽荷花叶,让我醉倒在池边
140 有用 水母母 2015-08-22 04:33:42
你有没有一刻觉得自己也生活在世界的边缘?期待他人的原谅可以成为救赎?怎么可能。忽然想到一句话,光总觉得自己的速度很快,可是光所到之处,黑暗总是在前面,静静等待。我总期待看到黑暗中的人走到明亮的世界,背负着沉重的人可以得到安宁简单的生活。总是期待着那样的世界。所以,不如放自己和他人一马。
171 有用 黄雷蕾Linali 2014-12-10 18:16:29
文笔真是好,不动声色的悲恸。
142 有用 羽揚 2018-12-01 02:17:42
「那天晚上,我記得我坐在台階上狂叫:火!火!火!我看見滿天的星火都紛紛掉了下來,落在蓮花池裡,在熊熊地燃燒」
118 有用 小馁诺娃 2014-12-07 18:59:52
白先勇的描写能力很强,比喻新奇,画面感强。一切在他笔下都「活」。但是始终带着一种长者的姿态去写这个故事,也许是最大的弊病,一路看来,觉得精彩,但始终觉得远,觉得事不关己。在情感共鸣上,白先勇是弱的。但不妨去读,绝对也是自成一派。
77 有用 锐利修蕊 2011-10-20 20:43:02
白先勇先生深受尊敬。也是依了他剧作的写本,唯一的这本长篇小说字字句句堆砌后耳有画面流动。框架充满外国小说虚实之色,整体叙事一气呵成。鲜少有不耐人寻味之处,但很少利用创作技巧,算是全篇“白描”。敢用这样的方式作出磅礴的剪影,极具大家风范。人物繁重,但个个鲜明特性,活动在读者的脑海里,念念不忘。其实也可以算作“纪事”类的小说,不用吸引人的话语透着暧昧的氛围。冲突和亲情相持,通读潸然泪下。国外译者评价这部书,所用夸赞之词毫不吝惜,又称颂到几乎容纳了所有可融汇的小说里所用体裁。改编成的电视剧和电影也造成轰动。难怪法文版曾用大幅版面予以介绍。不光是故事里敏感的处境或是身受感同的时代情怀,先生都留下了可供讨论的范本。不只是盲目崇拜,而确实存在的,是游移不定的情愫和飘摇盲目的旅者追随格律。我们都背叛了命。
97 有用 有橘 2014-09-11 16:19:35
将悲情研成金粉的歌剧。在台北新公园那个卑贱、肮脏、黑暗的角落里,藏着一群生机勃勃的饥饿灵魂,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扎根,生存。他即是众生,众生即是他。
91 有用 香水瓶 2011-12-17 01:02:22
同性爱,父子情。这是作者人生中两大最在乎又永远摆脱不了的心结。他通过书写,与过去的自己对话,与逝去的父辈对话,寻求内心的安宁。最终他得到了么?青春如小鸟,一去不回来。孤单单的人生,他也已经老了,善待着新飞来的青儿。我愿他们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