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战争史 短评

热门 最新
  • 15 王紫 2015-06-15 00:28:07

    席勒的文笔十颗星,屎一样的翻译扣九颗星!

  • 4 #Elysium# 2017-01-15 21:01:53

    古斯塔夫特别苏(。感慨一下当时典运气真好,有一连串杰出的统帅这样——顺便对萨克森感情复杂,虽然还没转黑【 以及,翻译&校对我想糊你一脸( “麦丹战争”是什么鬼啊)席勒聚聚真心大手,文五颗星,扣的两颗星在于对读者阅读体验的不尊重。

  • 5 Irreversing 2011-10-31 14:21:07

    文人写史啊,此书可与《华伦斯坦》互为印证

  • 0 八月.. 2011-09-25 03:58:22

    三十年战争神圣罗马帝国的失利有可以追溯到德国农民战争,Bauernkrieg的失败。当时斯图加特以及博布林根所在的施瓦本地区是主战场之一。

  • 4 柳京高塔 2020-08-22 20:09:37

    翻译属实垃圾,连“电报”都出来了 我初二有段时间对三十年战争特别着迷,在公交车上都捧着这本书在看,当时也不知道席勒是谁

  • 0 只抓住6个 2011-10-16 21:59:30

    三十年战争对德国一些小城市的破坏仅次于二战

  • 1 JASS猫先生 2015-04-22 20:03:02

    席勒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其比较客观的评价态度和流畅的文笔,整体的叙述虽然应该是尊重史实的,但没什么注释读起来像是希罗多德时代的著作。此外对于战争过程的描写很少,没什么吸引力。

  • 0 Weltauge 2017-11-15 09:05:42

    翻译问题。

  • 0 Ambrosia 2012-11-12 23:17:56

    翻译可以去死了。

  • 0 潜潜 2020-07-20 11:12:42

    德意志世界战场

  • 1 逍遥游 2021-12-05 14:48:38

    看到一水儿的吐槽翻译,本来还心存侥幸,事实证明,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原著属于席勒的跨界作品,对于没有背景知识的读者还是比较费劲的

  • 1 天池一苇 2022-01-11 22:26:48

    前面介绍背景的一些内容好似雾里看花,作者总喜欢拐弯抹角地进行叙述,或是进行一些暗示、隐喻,即使具备一定历史背景知识的读者,阅读起来也会觉得不够畅快。另外本书对时间线的梳理也不那么清晰,大概席勒本质上是一个作家而并非史学家。不过这也有利有弊,从第二章开始本书算是渐入佳境,因为需要对处于舞台中心的英雄人物进行刻画,烘托故事氛围。古斯塔夫二世大帝和华伦斯坦、梯利伯爵等人的斗争故事在一定程度上算是耳熟能详了,作者为我们呈现了更加丰富的细节,包括瑞典方面诸多杰出的将军如伯恩哈德、巴纳、托尔斯滕森、兰格尔等,德意志以及皇帝方面的巴本海姆、阿尼姆等等,以及崭露头角的一代名将蒂雷纳和大孔代。萨克森、普法尔茨、丹麦、瑞典、巴伐利亚、波西米亚、奥地利、法国众势力纷争的最后,只留下一个满目疮痍的德意志兰。

  • 0 KENSOU晖 2023-10-26 20:34:05 广东

    从宗教改革到三十年战争,德意志一直是主角。思想上的矛盾最终还是靠行动去解决的。

  • 0 ульянов 2023-12-15 18:06:18 广东

    文学作家进行历史研究这一点就是吸引人的因素,席勒的文笔在这样的翻译上仍得以尚存,可见其水平的扎实

  • 0 Ckiki 2023-09-16 19:37:07 河北

    看完对三十年战争各势力有了了解

  • 0 Sandy 2023-08-01 10:02:11 江苏

    读此书需要对三十年战争的背景所有了解,比如哈布斯堡王朝,选帝侯制度,三十年的德意志兰版图等。在吕茨恩平原会战的描写中,读到了一点荷马史诗的味道。

  • 0 高成 2023-08-30 08:51:18 北京

    结合B站UP主“训练有素的将军”的视频看完的

  • 0 齐树 2023-08-27 01:09:21 北京

    为了写论文看的文献。 如果席勒读过中国的三国历史的话,他会发现这些历史的相似之处是多么有趣。 听一听林俊杰的《曹操》,歌词里那一句: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