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 短评

热门 最新
  • 11 陆钓雪de飘飘 2013-08-11 09:49:12

    張法不愧人大美學研究所所長,與某些所長相比,次元況異。張法談美統篇以宇宙觀為啟明,因農耕文明與海洋文明的差異,造就了中國有無相生,唯道集虛的天人合一境界,藝術上重參悟與物化,講究雖不能至而心嚮往之的言外之意。西方宇宙實在與虛無對立,奮勇前進探索已知的知識外,永遠有未知的那一片虛無令人悲痛到難以把持而生悲劇,但同時也形成了一條否定-前進的道路,是以有古代-近代-現代-後現代,哲學與科學的前進使得西方終於領悟到一切之後再無他物,分析與實證的工具性中介是多麼狹隘,同時亦是一道阻礙,是以有尼采與海德格爾的拯救與逍遙,我曰之永劫輪回的天道!而中國“其出彌遠,其知彌少”,一個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同構結構,使得一切都是氣韻生動的循環圓融,越工具卻也泥自滿。惜哉辨異時省略了一些其宇宙觀難解之同,騙不了博學的我

  • 6 史太 2015-12-17 21:13:07

    功在比较,而细处论述欠矣,材料皆老生长谈(《中外文论史》四卷可补之短),最讨厌其征引材料的方式,罗列一串,毫不解释。法哥酷爱以图解理,不仅此书,《美学导论》中都处处都见得“思维导图”,使理论清晰直观易懂,以图促悟功效显著,尤其是中西方比较时,更为精辟。第一章《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最值得一读,后面章节只需看标题,便可大致推演。

  • 4 伞兵兔 2013-03-21 12:19:20

    不仅仅是简单的中西比照。书中对一些中西美学基本问题背后的原理分析透彻且提纲挈领。

  • 3 一灯 2011-12-09 13:10:03

    所谓比较,不过用西方话语来套,更甚的是马克思结构

  • 3 孔默 2019-10-17 22:57:11

    因为认为世界是有(原子,理式,上帝,物质,存在……),看重形式(逻辑,数理,语言……),强调明晰,所以即便认识到虚无的存在,依旧选择向死而生;而因为深信“有生于无”,注重整体功能(天人合一,阴阳调和,五行相生相克),迷恋模糊,故而尽管妙不可言,但也因为太不明晰或者太过自信(天人合一),妙处有时仅限自己“领悟”。 中国重保存(圆),西方尚进取(线)。 序言说得好,一个事物的特性,离不开它的对照物。(所以中西无有只是相对而言。) 如果把中西文化内部的诸多因素相比较,亦有不少惊人的区别(共时)和变化(历时)。 中国古代文化vs西方文化(古今)。 然则,被西风吹拂后的中国现当代文化,和西方现当代文化相较,有何特性? 若区别不显,或有二因—— 当代中西方文化皆异常复杂,且常变常新相互交融; 同质化。

  • 1 阿普 2018-02-11 21:41:15

    明白晓畅,观点尖锐,读起来非常有意思。用作者自己的话,“像针灸一样一针见血”。在与西方美学比较的参照系中,“模模糊糊”的中国美学获得了一个形式化的结构轮廓。仿佛看到黑格尔站在作者背后,勾勒了中国美学的一个面向。但不得不说,西方话语,特别是黑格尔话语下的中国美学精神概说,犀利有余,滋味不足。

  • 2 jason1995 2017-11-18 15:06:53

    少见的能在中西美学比较中做到不断章取义或者妄自菲薄,或者夜郎自大的著作

  • 0 矿泉水 2013-09-12 23:31:42

    这是我本科阶段最后细读的美学著作,今天读完了。

  • 0 胖达叔 2024-04-10 21:48:28 湖南

    仿佛上天入地啥都能纳入论证素材,哲学、美学历史也就罢了,牛顿和爱因斯坦也再其中,但是不同学科话语之间不能这样简单类比的。这个论证粗糙度已经令人抠脚了。老一辈能看的著作真是寥寥无几。

  • 0 2013-11-24 15:37:28

    真心很喜欢张法老师的文章,放得开又能收得回

  • 0 陈乙未 2016-03-13 22:51:09

    抓得住重点,读起来很high。

  • 0 哭之笑之 2019-03-24 17:53:55

    2019.3.24签名本

  • 0 窗边的克拉拉 2021-10-22 00:51:31

    “如果说,一种文化,是对人类某一方面的独特性发展,那么,一种文化的灭亡,就是人类这一方面独特性的被灭绝。然而,在很长的时间内,这一文化的本质,从现代社会兴起之时,就没有被世界的主流文化认识到。在西方文化的全球扩张过程中,这种文化灭绝都被看成是好事,因为文化被作了价值分级,这种文化是野蛮的/愚昧的/低级的,那种文化是文明的/理性的/高级的。”

  • 0 黛疏 2021-07-18 08:24:03

    再翻,仍然一句叹叹~最近一直在做复习,想到曾经朋友问的某题,浮士德的“泰初有为”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区别,一个似直线延伸,开弓没有回头箭;一个在浑圆中流转,似回却在更高层回。昨天同老师聊天,老师说天天读文论的确没意思,要跨学科阅读,做研究也一样,只懂文论做不好,应该说只读也不会懂的。想起卡勒的那句话,理论是什么?理论就是一个永远都会打破你的想法的东西,它不是工具,不是你用来剖析的东西,拆一个东西太器具化,西方的失落在于对明晰的追求,怎么可能有完全符合的?还是“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 2 非虛構 2022-10-20 21:40:30 河南

    1、西方哲学:用逻辑追问逻辑;东方哲学:用精神感悟精神;西方艺术:用物质产生精神;东方艺术:用精神产生意象。2、道教解决的是“天人冲突”的问题;儒家解决的是“群己冲突”的问题;佛家解决的是“身心冲突”的问题。3、如何用智?归纳法(类比、顿悟)、演绎法(对比、推导)、排序法(排序)。4、西方艺术就是群己关系,身心关系;东方艺术是天人关系。解决群己关系的方法是戏剧式,《最后的晚餐》。解决身心关系,《蒙娜丽莎》。

  • 0 Christian Tian 2022-10-04 00:50:51 陕西

    张法此书体系较为传统老套,且结构也有不明晰之处。但是,在中西比较美学研究中的开创作用不容忽视,对所谓“文化精神”的引入也颇为精到。中西比较美学的著作不少,如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与之相比,张法并未陷入某种意图里,而且从更宏观的视野出发,构建中西美学之间的桥梁。美中不足,引用过多,阐释欠佳。

  • 0 ONCE 2022-04-21 19:09:20

    在文化里看到自己

  • 0 游骢 2024-01-20 09:39:21 福建

    肉眼可见的好

  • 0 望月 2023-12-06 20:12:20 安徽

    张法老师既聪明又有野心,给五分源于我的敬佩以及对知识的渴求。对于理解中西方文学思想有着很大帮助,科学程度远超国内一众研究者。这种体系对于理性地把握文学作品、阅读心理很有贡献,但是作为感性内容存在的文学,将在深处拒斥概念性的思想。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