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温柔 短评

热门 最新
  • 353 斯嘉丽_Ixtab 2013-11-11 22:36:46

    菲茨杰拉德就喜欢写这种东西。又希望又绝望又骄傲又卑微又上进又堕落。

  • 135 玑衡 2012-04-30 06:33:16

    这本书翻译得好差啊……

  • 54 如来 2012-11-19 20:33:32

    一看到许多“太太”“先生”我就读不下去了,欧美小说总令人感觉空有一个好名字,翻看一看却枯燥无味。

  • 51 Y 2016-05-18 00:21:23

    讲道理 《夜色》这本书是菲茨在遣词用句和结构手法上的巅峰之作 也是他花费心血最多的一部 当然也是最难产的一部 如果完美主义者菲茨知道他的这本完美之作被这样的翻译糟蹋 我想是要气活的 完美主义者帕金斯先生知道 也是要气活的 《夜色》的头号粉丝海明威先生知道 是要气活并且生掐死译者的……菲茨的书大概是最不适合读翻译的 去读原著吧 你们会爱上的 我认真的

  • 20 胡如隐 2017-09-06 11:00:19

    夜色温柔应该是菲茨杰拉德最充满幻梦又充满破碎的一本书了,相比了不起的盖茨比那种骄傲感,满书都是沮丧,他开始观察自己的伤口了,但依然不知道怎么使它痊愈。

  • 20 𝛁 2015-08-21 23:16:26

    两年前开了头的书 到现在也才读到第三章 勉勉强强看下去都只因为外在的名气 说是被翻译翻坏了 但至少目前为止 也没缕出什么逻辑线条

  • 17 helenharris 2013-02-03 21:11:14

    翻译功力太弱,好好的小说给搞毁了。

  • 10 Jarr 2013-01-29 14:24:22

    我并不确定狄克是如何丧失了自己的理想和才华,是因为对尼柯的爱和长时间的照顾吗,是因为此而被拖垮了,还是因为理想主义者自己内心的冲突使他的生活变得混乱而支离破碎。到最后狄克似乎治愈了尼柯,可是尼柯却不再爱他了。他曾经给予了她无尽的爱,他的理想主义却终究让他受了伤。我因为这本书而再次审视我自己。我不能指望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纯真和童趣,能够让我变得坚不可摧,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只能让我处处碰壁。之所以我依然坚韧的保护着它们,天性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我的心里有一些对失去年轻的热情和活力而变得平庸的恐惧。让‘梦意’和现实中的各种欲望平衡相处,至今我做得并不赖。

  • 13 joesy 2012-02-07 16:34:30

    有没有人觉得汤新楣的译本很多句子都有点问题......

  • 6 Stanley_Wang 2014-12-26 12:09:09

    感觉故事和盖茨比多少有些类似,不过叙事手法上完全不同。先从一个倾慕者的角度来看这对表面光鲜的夫妇,然后用俯视的角度来揭开两人背后的秘密,及狄克日渐堕落。虽然不如从头至尾都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叙述来的连贯,但还挺喜欢这种由视点变化产生反差带来的效果。PS. 前言里有作者写的大纲,还提到一些写作的方法,也非常值得一读。

  • 7 we are 2015-09-29 18:39:17

    “他最想成为勇敢而仁慈的人,可是更要为人所爱。”

  • 5 机智勇敢昭昭昭 2012-05-01 04:09:55

    “人们常写道伤口结了疤,以皮肤的病理现象比喻一种心理状态,但是在一个人的生命里可没有这种事情,只有伤口,有时候会缩到才如针眼大,然而不结疤,仍是伤口。” 压抑自己再照顾别人,最后自己都赔进去。是爱,但爱也是伤害。

  • 4 长亭 2015-08-30 16:41:10

    怎么说呢 有一些段落写得真他妈好。可是失去了控制,锐利一点点变成了迟钝。

  • 4 madmozart 2011-11-05 16:12:20

    卷二的视角切的真是神来之笔,巴黎的夜狂欢那段比盖茨比的晚宴还妙,夜色温柔这个标题则是菲茨杰拉德所有小说里最好的一个。整体译的不错,不过毛手毛脚的错误挺多,校的人该扣工资了。

  • 5 谭香山 2015-10-05 03:30:20

    泽尔达说:我是一只蝾螈,我可以穿过烈火而不被灼烧。然而随着男人的梦破裂,女人的梦也破裂了。读完这本书以后,觉得泽尔达迷人极了,前半本对她的剖写几乎可以和红楼梦的笔力比肩。但翻译实在太差了,太差了,太差了,太差了。完毕。

  • 4 Robert 2014-11-16 15:37:07

    很久没读这种能让我连着三天废寝忘食看完的名著了,绝对震撼。目前看过菲茨杰拉德最喜欢的一本

  • 3 天地無用 2013-05-07 13:23:31

    病例结束,狄克医生终于自由了。

  • 1 虾米 2018-08-16 10:41:42

    重读。小说第一部比较难读,可能是作者使用了一种如表现钻石多面棱镜多面透光的写作手法,语言、意象莫不如此。与之形成对照的是这些光所来自的男主人公那如神一样的独一存在,直到某个好事多嘴的女人在后者的家宴上发现事情分裂的一面。于是所有原先散出去的光在第二、三部慢慢收拢,反向直指男主人公渐趋崩溃支离破碎的存在,讽刺的是,他那个精神分裂的妻子却重新凑回了完整的自我:一个冷酷的女人。这书实在是《斯通纳》的前传呢。当年第一次读觉得男主人公自作自受,你一个癞蛤蟆吃什么天鹅肉,这次读来令人心碎,或许是人到中年心境渐与作者契合,这再次说明只有吃透作者和作品原意才能对一本书下判断。这个版本的翻译有些拗口,若干地方狗屁不通,校对也不太仔细。替作者遗憾。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