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中国》的原文摘录

  • 所有的东西都围绕着背诵和重复来进行——这正是中国教育制度的奠基石。形成这样的传统,部分原因在于那些汉字太难书写,小孩子只有通过反复抄写的方式加以学习。在魏嘉所在的学校,学生们勤勤悬恳地练习笔画的书写。接着,他们便把这种学习策略应用到了所有科目的学习当中。 (查看原文)
    sTill-Life 1回复 2赞 2019-12-30 21:55:16
    —— 引自章节:第二部 村庄
  • 说到宗教,中国人也还是非常实用主义的——他们也许具有信奉的欲望,可一旦遭遇来自政府的巨大压力,就没有几个人会继续坚持那没有结果的信仰了。人们信奉宗教的冲动,更多的是同寻求共同体有关。在中国,急剧的变化让很多人感到内心空虚,他们觉得共产主义很遥远很渺茫,而移居和城市化则给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追求财富的新思想则好像很空洞,很容易让人倦怠,很多人都期待着跟他人建立一种更有意义的联系。很多人转而信奉宗教,倒并不一定是他们想跟上帝建立起一种私人联系,而是因为他们想借此与邻居和朋友分享与共担。 (查看原文)
    油头虚翁 3赞 2020-06-24 23:33:21
    —— 引自章节:第二部 村庄
  • 为了新驾驶员的考试,周围几条街道都专门进行了封闭隔离,形成一个好似等待新生命降生的社区:街上看不见任何机动车,自行车杳无踪迹,一个行人也没有。甚至连店铺,或者沿街随意摆放的摊位也没有。看不见负重超载的人力三轮车缓缓前行,也看不见改装的电动三轮车呼啸而过,更看不见出租车飞驰抢客。所有车辆无不在转弯时闪光示意,所有行人无不在胯下路肩时左右张望。在北京,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平和宁静的街道。其后的几个月里,有时我甚至有些后悔,后悔没有尽情体会那一刻的平和宁静。但是,只开了五十码,考官又说话了。 (查看原文)
    笑南Sunny 2赞 2012-02-09 22:16:39
    —— 引自章节:第一部 城墙
  • 设计者也许就是大名鼎鼎的Escher公司吧。 (查看原文)
    田宇_Gypsy 2赞 2012-02-28 20:33:05
    —— 引自第26页
  • 环境决定论有它的道理,不过,还有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自我决定论。浙江南部的温州人对他们自身精明的商业头脑是认同的,他们对于自己降低行业的毛利率和建立贸易网络的能力颇感自豪。他们信奉自身,信奉商业——做一个冷血商人不是什么可耻之事。几年前,温州一家报纸《财富周刊》出过一期情人节专刊,其中有一个关于本地男性百万富翁的调查报告。报纸问那些男人,他们喜欢在什么地方享用浪漫的情人节晚宴,还列出了他们购买给妻子或女朋友的礼物。其中一个问题要求受访者回忆“一生中你最感动的时刻”。最普遍的两个答案是“当我开始做生意的时候”和“当我离婚的时候”。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在家庭和生意之间做出抉择,你会怎么办?”在所有受访者中,百分之六十选择生意,百分之二十选择家庭。另外百分之二十无法做出决定。 (查看原文)
    不知哪里云 2赞 2012-03-05 19:27:15
    —— 引自第278页
  • 在中国的城市里,小孩子变成了一种非常畸形的中心任务——孩子越小,大人们围着他转得越近,仿佛是一颗颗大行星围绕着一个小太阳在轨道上运转。 (查看原文)
    kino 2赞 2012-06-27 23:09:12
    —— 引自第150页
  • 有时候,有些政府官员不大愿意承担责任,为了催促他们,你只得采取一些冒犯之举。 (查看原文)
    Mr.Suzuki 2赞 2012-09-02 19:35:01
    —— 引自第147页
  • 孔庙也许早就荡然无存,但重视教育的传统依然得以保留。即便是最贫困的人也对书本有一种信奉之情。 (查看原文)
    佯死带活 2赞 2012-10-03 00:02:13
    —— 引自第209页
  • 就这一代来说,经济的土壤跟鄂尔多斯的沙漠一样,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什么都在变——规则在变,经商行为在变,日常生活的种种挑战也在变。总会有新的形势需要琢磨,人们来不及辨明方向。而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就因为他们先做后想。可持续性是一种奢谈,没几个人有功夫去考虑,尤其在年轻小伙子们可能抛弃故土的村子时更是如此。长远计划没有任何意义:人们的目标就是有钱今天赚,有利今天获。不然,你就只有被下一次变革的浪潮淹没掉。 (查看原文)
    肥虫要锻炼 2赞 2012-11-08 10:17:11
    —— 引自第54页
  • He wore the slightly dazed expression that you find among people who have lived through war and revolution and famine and now, in their twilight years, have been assigned the task of raising young children. (查看原文)
    sarah🇺🇦 2赞 2012-11-26 19:54:42
    —— 引自第92页
  • 车窗外,长城依旧,气势雄伟。我越往前走,这样的建筑就越震撼着我,既为他们的美丽,也为他们的坚守...... 长城的意义也有变色龙的性质,对它的阐释曾随着时间和观念的不同而不断改变。20世纪初期,革命家和民族主义者孙中山先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成就。毛泽东把它描绘成近代史上全民抵御外辱的先驱。对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最伟大的作家鲁迅而言,那段城墙代表了中国文化里所有的糟粕。鲁迅把长城说成是“奇迹和诅咒”。 ...... 长城的象征意义是一种流体,它表示什么东西都行,哪怕说成是蒙古人和汉人的合作也没有问题。 (查看原文)
    海蓝 1回复 2赞 2012-12-21 14:49:20
    —— 引自第105页
  • 对于农村生活的艰辛,我并未心存幻想,我在美中友好志愿者协会当志愿者的日子里就学会了,不能把贫穷想得太美。不过,在驾车穿越这些即将消失的村镇的过程中,我还是感受到了些许酸楚。那是我瞥见的最后一线生机——最后的小镇,最后的乡村少年,也许还有最后的家庭,兄弟姐妹俱全的大家庭。乡下人特有的诚实与信任,不会随着迁居入城而继续存在。在世界上,陌生人受到毫不迟疑的欢迎,赢得孩子们的信任,这样的地方并不多见。驾车离开安寺村的时候,我有些伤心。 (查看原文)
    量子鸡蛋花 2赞 2013-01-15 22:46:36
    —— 引自第87页
  • 中国人的抱怨总是有一定的传染性,就像有害真菌一样在人群间传播着。这跟群体冲动有一定关系,大家根本就是情不自禁——如果他们看见别人这么做,马上就会产生共鸣。 (查看原文)
    舒啊克 2赞 2013-01-29 16:41:12
    —— 引自第362页
  • ...他们那批人——从上到下——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 (查看原文)
    liuyix 2赞 2013-02-01 16:19:06
    —— 引自第350页
  • ...这一切————众多的人口数量、社会机构的缺乏、教育体制改革的缓慢————共同麻痹着人们的创造能力。无可避免,任何国家都面临着巨额财富的诱惑,而中国正巧面临的是对人力资源这种财富的浪费。 (查看原文)
    liuyix 2赞 2013-02-01 16:19:06
    —— 引自第350页
  • 在中国,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要打制度的擦边球。其中最基本的真理就是,事后原谅比事前许可简单得多。 (查看原文)
    无聊生者 2赞 2013-02-07 16:25:16
    —— 引自第17页
  • The longer I lived in China, the more I worried about how people responded to rapid change. This wasn't an issue of modernization, at least not in the absolute sense; I never opposed progress. I understood why people were eager to escape poverty, and I had a deep respect for their willingness to work and adapt. But there were costs when this process happened so fast. Often the problems were subtle - this was hard to recognize as an outsider. In the West, newspaper stories about China tended to focus on the dramatic and the political, and they emphasized the risk of instability, especially the localized protests that often occurred in the countryside. But from what I saw, the nation's greatest turmoil was more personal and internal. Many people were earching; they longed for some kind of re... (查看原文)
    hedgehog 2赞 2013-02-10 16:04:06
    —— 引自第263页
  • 在改革开放初期,欧洲各国和美国政府对这些领导人的来访是非常支持的。他们希望这些中国领导人领略过民主社会之后,会重新审视自己的国策。 (查看原文)
    晴朗811 2赞 2013-03-31 13:04:17
    —— 引自第27页
  • 他的父母鼓励他,要集中精力努力学习。在当地学校里,他一直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他自己心里也很清楚,总有一天,他会翻过长城,奔向南方,再不打算回到那里。 乡村是为数不多还能够让城市人有一点怀旧感的地方之一。再城市里,人们一往无前地奔向现代化,绝大多数古老地社区邻里河标志性建筑都已消失殆尽。人们很少有时间回想过去,而历史常常让人觉得跟现实关系不大,如同已经逝去地朝代河他们修建的长城;或者让人感到十分痛苦,如“文化大革命”。不过,他们跟乡村生活有一点点距离,正是这种距离让他们感觉好受些。他们已经摆脱了乡村生活——大多数城里人都有农村生活的历史,只是远或近的问题。但是,他们不必每天去考虑这些问题。当中产阶级逐渐富裕,能够买车,又能够花钱旅游的时候,他们开始意识到,时不时地到乡下去走一走是意见多么快乐的事情。对城市人来说,历史的这一面更容易掌握——他们可以把车开到那里去,住上一晚,然后又回到现代社会。 (查看原文)
    y 1赞 2013-06-26 23:34:16
    —— 引自章节:1.2.3
  • 小男孩是我遇到的最好接待的客人。他从来不抱怨这抱怨那;作为小孩子,一无所有也是他的优势,因为那样他就不会丢失什么东西。城市里的每一个细节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连那些非常糟糕的地方也是如此。 (查看原文)
    y 1赞 2013-06-26 23:34:16
    —— 引自章节:1.2.3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06 107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