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色彩》的原文摘录

  • 我不想去上学了,因为我太困、太冷了。学校里也没有人喜欢我。 我不想去上学了,因为学校里有两个同学,他们比我大,也比我强壮。每次我走到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都会伸出胳膊,挡住我的去路,我很害怕。 我很害怕,我不想去上学了。在学校,时间仿佛静止不动了,万事万物皆被挡在外面——校门之外。 比如我家的房间,还有我的母亲、父亲,我的玩具,阳台上的小鸟。我在学校的时候,就特别想念他们,想的要哭。我看着窗外,外面的天空飘着朵朵云彩。 我不想去上学了,那里没有我喜欢的任何东西。 有一天,我画了一棵树,老师说:“那可真是一棵树,画的真好。”我又画了一棵,同样没有叶子。 于是就有孩子跑过来取笑我。 我不想去上学了。晚上上床的时候,一想到第二天要去学校,,我就感到恐惧。我说:“我不想去上学了。”家人就会反问;“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每个人都要去上学呢。” 每个人吗?那就让每个人去好了。我留在家里又会怎样呢?我昨天就去学校了,不是吗?那我明天不去,后天再去怎么样啊? 我只想待在我的床上,待在房间里,或是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不是学校就好。 我不想去上学了,我病了。你看不出来吗?只要有人一说 “学校”这个词,我就感到恶心,会胃痛,连奶都喝不下。 我不想喝那瓶奶了,我不想吃任何东西,也不想去上学。我太难过了,没有人喜欢我。学校里还有那两个孩子,他们总是伸出胳膊挡我的路。 我去找过老师,老师说:“你跟着我干吗?”告诉你一件事情,但你要答应我不生气。我总是爱跟老师,老师则总会说:“不要跟着我。” 我不想去上学了,再也不想了。为什么?因为我就是不想去学校,这就是原因。 (查看原文)
    Deseinnnnnnn 8赞 2021-04-22 22:58:24
    —— 引自章节:13 我不想去上学了
  • 所有真正的文学,都源于这种童真的、盛满希望的信念,即人人彼此相似。一个作家持续多年将自己关在屋中,他正是以这样的姿态来暗指那单一的人性,一个不设置中心的世界。 今天,文学最需要讲述和剖析的,是人类的基本恐惧:担心被弃于其外,找不到自身价值所在,以及由此恐惧所衍生的自认无能之感;还有群体的羞辱感,劣根性、卑微感、蒙冤感、神经质、幻象中的侮辱感,以及连带而产生的民族主义膨胀和自我吹嘘…… (查看原文)
    Γγ 1赞 2012-09-06 00:00:19
    —— 引自第482页
  • 电影,就像手淫一样,会降低孩子们的智力,毁坏他们的眼睛,其虚幻性可能永远抓住他们不放,将他们与现实隔离。 (查看原文)
    S 3赞 2012-07-15 15:53:12
    —— 引自第360页
  • 人生没有意义,只有表现形式。 (查看原文)
    dingdepp 3赞 2012-11-04 00:12:17
    —— 引自第153页
  • 他(普鲁斯特)说,我们总有一部分心神会游离于书本之外,思忖着我们正坐在什么样的桌子旁边、琢磨着那照亮了餐盘的灯光,以及周围的花园或远处的风景。而一旦思及这些,我们就开始品尝孤单的滋味,感受想象的魅力了,同时又洋洋自得,认为自己远比那些不读书的人更具深度。 词语以及由它构建的文学作品,就如同水或者蚂蚁,没有什么能如它一般迅速、彻底地穿透生活的缝隙、洞穴和无形的鸿沟。正是在这些缝隙中,某些令我们对生活、对世界感到好奇的事物本质,就会最先彰显出来;而最先揭示了它们的,正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就如同你期待得到的良策高见。 书本让我们觉得,我们不仅是想象世界的旁观者,也是其中的创造者,它赋予我们创造者孤独的幸福。正是这种孤独的幸福吸引着众人来阅读伟大的文学作品。 (查看原文)
    Haru 1赞 2015-02-25 19:12:00
    —— 引自第126页
  • 伯恩哈德的作品還暗示說:最愚蠢的事情就是爲了更好的生活而放棄了個人的激情和習慣,放棄了因攻擊他人的愚蠢而帶來的快樂,放棄了因認識到生活無非是我們的激情和反常的產物而體會到的愉悅。 (查看原文)
    MENG 2赞 2012-04-05 10:52:30
    —— 引自第188页
  • 我写作,是因为我天生就需要写作!我写作,是因为我无法像其他人那样做平常的工作。我写作,是应为我渴望读到我写的那类书。我写作,是因为我生你们所有人的气,生每个人的气。我写作,是因为我喜爱整天坐在房间内写来写去。我写作,是因为我只能靠改变来分享真实生活。我写作,是因为我希望其他人、我们所有人以及整个世界都知道,我们在土耳其、在伊斯坦布尔以前是怎样生活,今后仍将怎样生活。我写作,是因为我喜欢纸张和笔墨的气息。我写作,是因为我相信文学,相信小说的艺术,远胜过其他一切。我写作,是因为这是一种习惯,一种激情。我写作,是因为我担心被遗忘。我写作,是因为我喜欢它为我带来的荣誉和兴趣。我为了孤独而写作。或许,我写作,还因为我希望弄清楚为何我如此生你们众人的气,如此,如此生每个人的气。我写作,是因为我喜欢被人阅读。我写作,是因为一旦开始写一部小说、一篇文章、一页纸,我就渴望完成它。我写作,是因为每个人都期望我写作。我写作,是因为我孩子气地相信图书馆的不朽,喜欢我的书被摆放在架子上的样子。我写作,是因为将所有生活美好和丰富多彩都转化成文字,是如此令人激动。我写作,不是为了讲述故事,而是为了编造故事。我写作,是因为要摆脱一个预感,即我必须前往某处,却不能完全抵达那里,就像梦中一样。我写作,是因为我从来没有快乐。我写作,就是为了快乐。 (查看原文)
    Γγ 1赞 2012-09-06 00:22:06
    —— 引自第484页
  • 一个最富想象力的小说家,他的最大美德就在于他能像孩子一样忘记这个世界,充满喜悦地生活其中,并与这已知世界的各种规则周旋——但同时,作家的眼光可以超越自由想象,投向未来那更深刻的责任感,这使很多读者都能将自己沉浸在故事之中。 (查看原文)
    dingdepp 2赞 2012-10-28 22:53:19
    —— 引自第13页
  • 这是一个上佳的开头。 (查看原文)
    nolix 2赞 2018-12-06 08:48:46
    —— 引自章节:"怎样做地中海人"等。
  •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听不到内心的这种声音了。这才是最糟糕的,因为此刻我是孤独的、是被遗弃在喧嚣街道上的。 我不知道别人会不会也有这种体会。 (查看原文)
    雨水 1赞 2012-04-07 08:19:42
    —— 引自章节:春日的午后
  • 亲爱的,今天你都做了什么?你看不见吗?我嘴里吃着沙拉,牙齿在不停咀嚼,思绪开始慢慢从悲伤中转移到喉咙上来。盐在哪里?盐在哪里?盐呢?我们每天都像在吃掉自己的生命。再来一点酸奶,生活牌的。 (查看原文)
    不够贱 1赞 2012-04-09 17:29:20
    —— 引自第31页
  • 在我们的一生中,会发生成千上万件被忽略的小事,只有文字才能让我们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查看原文)
    Leverage2900 1赞 2012-08-19 23:16:53
    —— 引自第2页
  • 我们读书时,内心某处总是不愿将自己完全融入其中,而是乐于沾沾自喜,认为我们正在完成一项深邃、颇费心神的任务:也就是,读书。对这一点,普鲁斯特有很好的理解。他说,我们总有一部分心神会游离于书本之外,思忖着我们正坐在什么样的座子旁边、琢磨着那照亮了餐盘的灯光,以及周围的花园或远处的风景。而一旦思及这些,我们就开始品尝孤单的滋味,感受想象的魅力了,同时又洋洋自得,认为自己远比那些不读书的人更具深度。 (查看原文)
    Γγ 1赞 2012-09-04 22:05:33
    —— 引自第126页
  • 写作,读书,就像离开一个世界,在另一个世界的别样、奇异和神妙里去寻求安慰。 (查看原文)
    Γγ 1回复 1赞 2012-09-05 23:55:08
    —— 引自第479页
  • 倘若我们不幸生活在一个急剧扩张的无情城市中,那么我们生活在此的房屋、花园以及街巷,那些塑造了我们记忆和自身灵魂的墙亘,就注定会被毁灭。 (查看原文)
    dingdepp 1赞 2012-10-24 20:42:59
    —— 引自第80页
  • 小说就是许多梦幻碎片的集合,一旦我们步入其中,它会帮助我们忘却我们一直渴望逃避的沉闷乏味的世界。 (查看原文)
    dingdepp 1赞 2012-10-28 22:50:47
    —— 引自第12页
  • 还有一个原因让我觉得读书特别令人享受,那就是自我意识。我们读书时,内心某处总是不愿将自己完全融入其中,而是乐于沾沾自喜,认为我们正杂完成一项深邃、破费心神的任务:也就是,读书。对这一点,普鲁斯特有很好的理解。他说,我们总有一部分心神会游离于书本之外,思忖着我们正坐在什么样的桌子旁边、琢磨着那照亮了餐盘的灯光,以及周围的花园或远处的风景。而一旦思及这些,我们就开始品尝孤独的滋味,感受想象的魅力了,同时又洋洋自得,认为自己远比那些不读书的人更具深度。对那些喜欢吹嘘 的人,我虽然很不耐烦,但对一个读者不算过分的沾沾自喜,我还是能够表示理解。 (查看原文)
    dingdepp 1赞 2012-11-04 00:15:01
    —— 引自第126页
  • 如果第三世界文学有什么独特之处,那绝不会体现在它赖以产生的贫穷、暴力政治或国家动乱上,而是体现在作家意识里,他的作品多少远离了中心,并在作品里反映了这种距离。在这里,他的艺术史(小说艺术史)由他人来撰写。在这里,最重要的是第三世界作家有着从世界文学中心被流放出来的感觉。一个第三世界的作家可以选择离开自己的国家,然后像巴尔加斯.略萨一样,在欧洲的某处文化中心重新定居。但是,他对自己的感觉可能不会改变,因为,一个第三世界作家的“流放”,不是地理意义上的问题,而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被排挤、永远是局外人的感觉。 (查看原文)
    dingdepp 1赞 2012-11-04 00:34:59
    —— 引自第194页
  • 三十年来,我都在竭尽全力成为我想要写的作品的隐含作者。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再写三十年,并以此为借口,将自己包装成另一个人。 (查看原文)
    何丹的2024 1赞 2013-04-28 20:01:33
    —— 引自第16页
  • 我永远不会再抽烟了,永远。 话虽这么说,但我内心深处并没有完全放弃对烟的渴望,这好比某种白日梦。 (查看原文)
    绿毛豆儿 1赞 2013-07-07 12:03:53
    —— 引自第37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