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副标题: 关于生活、艺术、书籍与城市
译者: 宗笑飞 / 林边水
出版年: 2011-3
页数: 487
定价: 3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奥尔罕·帕慕克作品系列
ISBN: 9787208078727
内容简介 · · · · · ·
一些帕慕克自称“小说无法表达”的想法、影像和片断,成就这部《别样的色彩》,他的第一部“碎片式组合集”。一部通过记忆、遐想、素描、访谈与旅行,展现作者多个自我的优美篇章,向我们透露出更多你不了解的帕慕克。帕慕克回忆了他拥有的第一本护照、他的第一次欧洲之行、女儿如梦的小时候,还讲到自己父亲的过世,谈及他不久前的官司,以及他所亲历的1999年伊斯坦布尔大地震。还写到了几位对他影响深远的作家,如劳伦斯·斯特恩、陀思妥耶夫斯基、纳博科夫,以及略萨…… 当然,少不了伊斯坦布尔和纽约,那是他所有作品成形的地方。伊斯坦布尔是他的起点与归宿,而他在纽约生活过两年。一部帕慕克三十年创作生涯的个人精选集,展现出独特视角下,作者倾其一生对孤独、满足、书籍与城市的执迷。
作者简介 · · · · · ·
奥尔罕·帕慕克 (Orhan Pamuk 1952-),当代欧洲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学巨擘。出生于伊斯坦布尔,曾在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主修建筑。200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总计已被译为50多种语言。
帕慕克中文网站:www.orhanpamuk.cn
目录 · · · · · ·
01 隐含作者
02 我的父亲
03 1994年 4月 29日笔记
04 春日午后
05 夜晚疲惫至极
06 在夜的静寂中起床
07 家具们在聊天,你如何入眠?
08 戒烟
09 雨中的海鸥
10 海滨垂死的海鸥
11 快乐
12 我的手表
13 我不想去上学了
14 如梦和我们
15 当如梦难过时
16 风景
17 关于狗,据我所知
18 诗的正义笔记
19 暴风雨之后
20 很久以前在这个地方
21 孤独男人的房子
22 理发师
23 火灾与废墟
24 法兰克福香肠
25 博斯普鲁斯渡船
26 海岛
27 地震
28 伊斯坦布尔的地震恐惧
书与阅读
29 我如何处理掉我的一些书
30 论读书:词语或意象
31 读书的快乐
32 关于图书封面的九条说明
33 读还是不读:《一千零一夜》 134
34 《项狄传》序: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位这样的叔叔
35 维克多 •雨果对伟大的酷爱
36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堕落的快乐
37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可怕恶魔
38 《卡拉马佐夫兄弟》 169
39 残酷、美丽和时间:论纳博科夫的《阿达》和《洛丽塔》
40 阿尔贝 •加缪
41 在不幸时读托马斯 •伯恩哈德
42 托马斯 •伯恩哈德的小说世界
43 马里奥 •巴尔加斯 •略萨和第三世界文学
44 萨尔曼 •拉什迪:《撒旦诗篇》与作家的自由
政治、欧洲以及保持自我本色的其他问题
45 阿瑟 •米勒国际笔会讲演词
46 禁止入内
47 欧洲在哪里?
48 怎样做地中海人
49 我的第一本护照和几次欧洲之行
50 安德烈 •纪德
51 宗教节日时的家庭用餐和政治
52 受辱者的愤怒
53 交通和宗教
54 在卡尔斯和法兰克福
55 受审
56 你为谁写作?
书如人生
57 《白色城堡》之后
58 《黑书》:十年以来
59 《新人生》采访节选
60 《我的名字叫红》采访节选
61 关于《我的名字叫红》
62 卡尔斯笔记中的雪(节选)
画与文
63 席琳的惊讶
64 森林与世界一样古老
65 无名杀手之谋杀与侦探小说
66 幕间休息;或,啊哈,埃及艳后!
67 为什么我没有成为一名建筑师?
68 塞利米耶清真寺
69 贝利尼和东方
70 黑笔
71 含义
别样城市,别样文化
72 我第一次和美国人打交道
73 世界之都观光记
《巴黎评论》采访
凝望窗外
我父亲的手提箱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不想去上学了,因为我太困、太冷了。学校里也没有人喜欢我。 我不想去上学了,因为学校里有两个同学,他们比我大,也比我强壮。每次我走到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都会伸出胳膊,挡住我的去路,我很害怕。 我很害怕,我不想去上学了。在学校,时间仿佛静止不动了,万事万物皆被挡在外面——校门之外。 比如我家的房间,还有我的母亲、父亲,我的玩具,阳台上的小鸟。我在学校的时候,就特别想念他们,想的要哭。我看着窗外,外面的天空飘着朵朵云彩。 我不想去上学了,那里没有我喜欢的任何东西。 有一天,我画了一棵树,老师说:“那可真是一棵树,画的真好。”我又画了一棵,同样没有叶子。 于是就有孩子跑过来取笑我。 我不想去上学了。晚上上床的时候,一想到第二天要去学校,,我就感到恐惧。我说:“我不想去上学了。”家人就会反问;“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每个人都要去上学呢。” 每个人吗?那就让每个人去好了。我留在家里又会怎样呢?我昨天就去学校了,不是吗?那我明天不去,后天再去怎么样啊? 我只想待在我的床上,待在房间里,或是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不是学校就好。 我不想去上学了,我病了。你看不出来吗?只要有人一说 “学校”这个词,我就感到恶心,会胃痛,连奶都喝不下。 我不想喝那瓶奶了,我不想吃任何东西,也不想去上学。我太难过了,没有人喜欢我。学校里还有那两个孩子,他们总是伸出胳膊挡我的路。 我去找过老师,老师说:“你跟着我干吗?”告诉你一件事情,但你要答应我不生气。我总是爱跟老师,老师则总会说:“不要跟着我。” 我不想去上学了,再也不想了。为什么?因为我就是不想去学校,这就是原因。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3 我不想去上学了 -
所有真正的文学,都源于这种童真的、盛满希望的信念,即人人彼此相似。一个作家持续多年将自己关在屋中,他正是以这样的姿态来暗指那单一的人性,一个不设置中心的世界。 今天,文学最需要讲述和剖析的,是人类的基本恐惧:担心被弃于其外,找不到自身价值所在,以及由此恐惧所衍生的自认无能之感;还有群体的羞辱感,劣根性、卑微感、蒙冤感、神经质、幻象中的侮辱感,以及连带而产生的民族主义膨胀和自我吹嘘……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8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别样的色彩"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别样的色彩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8 条 )
> 更多书评 28篇
-
Deseinnnnnnn (人生要比得上波德莱尔的两行诗)
我不想去上学了,因为我太困、太冷了。学校里也没有人喜欢我。 我不想去上学了,因为学校里有两个同学,他们比我大,也比我强壮。每次我走到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都会伸出胳膊,挡住我的去路,我很害怕。 我很害怕,我不想去上学了。在学校,时间仿佛静止不动了,万事万物皆被挡在外面——校门之外。 比如我家的房间,还有我的母亲、父亲,我的玩具,阳台上的小鸟。我在学校的时候,就特别想念他们,想的要哭。我看着窗外,外面的...2021-04-22 22:58:24 5人喜欢
我不想去上学了,因为我太困、太冷了。学校里也没有人喜欢我。 我不想去上学了,因为学校里有两个同学,他们比我大,也比我强壮。每次我走到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都会伸出胳膊,挡住我的去路,我很害怕。 我很害怕,我不想去上学了。在学校,时间仿佛静止不动了,万事万物皆被挡在外面——校门之外。 比如我家的房间,还有我的母亲、父亲,我的玩具,阳台上的小鸟。我在学校的时候,就特别想念他们,想的要哭。我看着窗外,外面的天空飘着朵朵云彩。 我不想去上学了,那里没有我喜欢的任何东西。 有一天,我画了一棵树,老师说:“那可真是一棵树,画的真好。”我又画了一棵,同样没有叶子。 于是就有孩子跑过来取笑我。 我不想去上学了。晚上上床的时候,一想到第二天要去学校,,我就感到恐惧。我说:“我不想去上学了。”家人就会反问;“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每个人都要去上学呢。” 每个人吗?那就让每个人去好了。我留在家里又会怎样呢?我昨天就去学校了,不是吗?那我明天不去,后天再去怎么样啊? 我只想待在我的床上,待在房间里,或是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不是学校就好。 我不想去上学了,我病了。你看不出来吗?只要有人一说 “学校”这个词,我就感到恶心,会胃痛,连奶都喝不下。 我不想喝那瓶奶了,我不想吃任何东西,也不想去上学。我太难过了,没有人喜欢我。学校里还有那两个孩子,他们总是伸出胳膊挡我的路。 我去找过老师,老师说:“你跟着我干吗?”告诉你一件事情,但你要答应我不生气。我总是爱跟老师,老师则总会说:“不要跟着我。” 我不想去上学了,再也不想了。为什么?因为我就是不想去学校,这就是原因。 引自 13 我不想去上学了 回应 2021-04-22 22:58:24 -
Γγ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World)
所有真正的文学,都源于这种童真的、盛满希望的信念,即人人彼此相似。一个作家持续多年将自己关在屋中,他正是以这样的姿态来暗指那单一的人性,一个不设置中心的世界。 今天,文学最需要讲述和剖析的,是人类的基本恐惧:担心被弃于其外,找不到自身价值所在,以及由此恐惧所衍生的自认无能之感;还有群体的羞辱感,劣根性、卑微感、蒙冤感、神经质、幻象中的侮辱感,以及连带而产生的民族主义膨胀和自我吹嘘……2012-09-06 00:00:19 1人喜欢
-
桃乐丝 (Miss. I Don't Care)
年岁愈长,我就愈相信,最好的作品往往出自已过世的作家之手。即使他们尚未死去,感知他们的存在,也仿佛像感知某个幽灵。 文学不会听任这样的作者来装模作样拯救整个世界;而只是给他一个机会来打发日子。每一个日子都是艰难的。如果你什么都不写,它将会愈发艰难。是的,如果你什么都写不出来,情况就会如此。2011-03-31 13:35:34 4人喜欢
-
Morning_7 (把想法变成现实)
曾几何时,他躺在沙发里看书,眼睛却常常离开书本,随思绪四处游荡。就是那时,我明白了,在这个我管他叫父亲的体内隐藏着另一个我无法触及的存在。我猜他正沉浸在别样生活的白日梦中,这让我开始感到有些不安。他有时会说:“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颗无缘无故射出的子弹。”基于某种原因,此话令我气恼。我还常常因为诸如此类的问题生气。 在二十多岁时,我在很多时候会对自己说,“千万不要成为他的翻版。” ——曾经告诉父亲,...2012-07-10 21:03:25
曾几何时,他躺在沙发里看书,眼睛却常常离开书本,随思绪四处游荡。就是那时,我明白了,在这个我管他叫父亲的体内隐藏着另一个我无法触及的存在。我猜他正沉浸在别样生活的白日梦中,这让我开始感到有些不安。他有时会说:“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颗无缘无故射出的子弹。”基于某种原因,此话令我气恼。我还常常因为诸如此类的问题生气。 在二十多岁时,我在很多时候会对自己说,“千万不要成为他的翻版。” 引自第1页 ——曾经告诉父亲,“我觉得:爷爷、你还有我,我们三代人走着差不多的道路。”他说他比爷爷更会把握机会。那我又比父亲多些什么呢?或许是自由和勇气吧。 ——曾经的你侬我侬,如今的形同陌路。 我不坦然,我心有愧疚。 这种感觉在心中迟迟难以抹去。 这就是惩罚。 ——看书的时候总是伴随着思考自己的人生态度。“极简生活,不拥有的生活。”“感受、创造而非拥有。”和自己喜欢的女生在一起与和一部4S在一起的感觉是一样的吗?都是自己喜欢的东西,都是美好的事物。或许,没有差。过一段时间会想要更想要更美好的女子,更新的iphone。拥有这件事,也不过如此。
但我仍然对当时捧着这本书的那个年轻人充满爱意。这个年轻人为了开拓眼界、迎接新世界,为了成为更出色的人,曾经那么热切地读过这本书。我喜欢那个乐观、仍未定型、认为自己可以看到一切的青年读者,而不是后来的那个读者。 引自第1页 ——NOTHING BUT CREATING. ——我想为这个世界做些事情,因为我爱这个世界。同时,我也感谢父母给予我生命,让我能感受、思考和表达。 ——《爱情与灵药》爱是共同完成心智的成熟。有这样一个人让我愿意留下来陪她,从而改变人生。 ——一名勤勉的创造者。
如果有一天早上,我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一只巨大的蟑螂,那我该怎么办?在每部伟大的小说之后,都隐藏着一位作家。他最大的快乐就是进入他人的身体,并给这个身体带来生命。他最强烈、最富有创造力的冲动,就是试探自己身份的极限。 我很高兴这么多年来都将自己交付给我的工作、我的写作。 引自第1页 ——那些我想完成的作品,就是我不断努力的力量的源泉。 ——别人不会因为我只有两件换洗的衣服而生气,不会因为我没有用智慧型手机而生气,不会因为我剪了很短的头发而生气,不会因为我拥有简单的物品而生气。或许只是感到不同,因为不同而产生距离。但习惯之后也是一样,我是怎样就会是怎样。 ——不用活在别人的态度之下,世界因为不同而精彩。
嘿,感谢你阅读我。能在这里,我应该感到高兴,但我仍不能摆脱困惑。 引自第1页 回应 2012-07-10 21:03:25 -
Jason Koo (走走,停停,银河,朝阳。)
1. 瓦尔特·本雅明的作品漫无边际,像碎片一样断断续续,这正如生活本身。 2. 我感到痛苦像水泥一样牢牢凝固在我体内。 3. 小说就是许多梦幻碎片的集合,一旦我们步入其中,它将帮助我们忘却我们一直渴望逃避的沉闷乏味的世界。 4. 好的创作,就得允许读者说,“我自己也想这么说,但只是羞于让自己那么孩子气。” 5. 每一个人的死,都是从他父亲的死开始的。 6. 人生之乐事,莫过于面对面审视自己的悲惨与痛楚,莫过于寂然独处...2016-10-31 22:14:22
1. 瓦尔特·本雅明的作品漫无边际,像碎片一样断断续续,这正如生活本身。 2. 我感到痛苦像水泥一样牢牢凝固在我体内。 3. 小说就是许多梦幻碎片的集合,一旦我们步入其中,它将帮助我们忘却我们一直渴望逃避的沉闷乏味的世界。 4. 好的创作,就得允许读者说,“我自己也想这么说,但只是羞于让自己那么孩子气。” 5. 每一个人的死,都是从他父亲的死开始的。 6. 人生之乐事,莫过于面对面审视自己的悲惨与痛楚,莫过于寂然独处。 7. 别的世界总是最好的慰藉。 8. 海鸥,如同人类以及众多其他生灵,一生大多数时间都无所事事,只不过是站在那里。你可以说这是一种等待状态。驻足于这个世界,等待着;等待下一次饱餐,等待睡眠,等待死亡。 9. 步入死亡,就像钻入一床棉被。 10. 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最想要什么呢?他最想要的,当然是一直做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此他知道,重复做一件事情有多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在做同样的事情。 11. 我真想变成外面的云彩。 12. 我自己也常常会突然之间无缘无故地难过起来。 13. 我坐在角落里,看着阳光下喧闹的城市,动静交织,明暗浮动。 14. 也许是因为距离抹去了一切丑陋。 15. 是什么使我难以摆脱它?是它浓郁的美丽,就是它。是偶然邂逅未曾预料到的美景和奇妙之地。 16. 我深信,只有获取更多知识,才会带来内心的平静。 17. 踽踽而行:形容独自走路孤零零的样子。 18. 福楼拜说得不错:如果一个人足够认真地读上十本书,他就能成为一个圣人。 19. 还有一个原因让我觉得读书特别令人享受,那就是自我意识。我们读书时,内心深处总是不愿将自己完全融入其中,而是乐于沾沾自喜,认为我们正在完成一项深邃、颇费心神的任务:也就是,读书。对这一点,普鲁斯特有很好的理解。他说,我们总有一部分心神会游离于书本之外,思忖着我们正坐在什么样的桌子旁边、琢磨着那照亮了餐盘的灯光,以及周围的花园或远处的风景。而一旦思及这些,我们就开始品尝孤单的滋味,感受想象的魅力了,同时又洋洋自得,认为自己远比那些不读书的人更具深度。 20. 我们在回想我们最喜爱的书时,不可能不想到它们的封面。书的封面恰似人的脸:它要么让我们回想起曾经熟知的快乐,要么向我们承诺一个有待探索的幸福世界。 21. 《项狄传》却告诉我们,一个人不管如何有目标,如何有个性,他的性格如何稳定,这一切只会让他的思想和生活更混乱无序。我们生活没有中心,没有单一的聚焦点。 22. 生活与伟大小说中所叙述的不同,而是与你手中那本书的表现形式相似。 23. 人生没有意义,只有表现形式。 24. 我们有时会发现放任自流可以让人快乐,甚至带来轻松。 25. 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 26. 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像第一次发现爱情或大海——它标志着人生旅程中的一个重要时刻。 27. 海明威、萨特、加缪、福克纳 28. 人生中的一切——自然、他人、我们的环境、街道、城市中的方方面面——都不会对我们的痛苦和烦扰有所回应。 29. 阿尔贝·加缪,托马斯·伯恩哈德 30. 伯恩哈德的作品还暗示:最愚蠢的事情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放弃了个人的激情和习惯,放弃了因攻击他人的愚蠢而带来的快乐,放弃了因认识到生活无非是我们的激情和反常的产物而体会到的愉悦。 31. 内向可以保护我免受生活的煎熬,当然它同时也剥夺了生活的丰富多彩。 32. 每个个体都为自己的身份、欲望和悲痛所困扰。 33. 我的心无法喜欢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如果我无法喜爱住在那里的人。 34. 如果人们行事过于傲慢,那么羞愧和耻辱就会如影而至。 35. 很大程度上,我们的幸福和不幸都不是源自生活本身,而是来自于我们赋予它的意义。 36. 通过阅读而不是通过真实的生活,我才对尊严、勇敢、爱恋、同情、诚实以及邪恶有了更多认识。 37. 当我是文字的时候,我认为自己是画;是画的时候,我认为自己是文字。 38. 集体会扼杀我的想象力,我需要孤独的痛苦来运转它。
回应 2016-10-31 22:14:22
-
我不喜欢春日的午后:城市的容貌,咄咄逼人的阳光,拥挤的人群,店铺的橱窗和滚滚热浪。我渴望逃避这热浪和光线。某栋大理石和钢筋水泥公寓的深宅内,一阵凉风透过高门传送出来。公寓楼内,一定会更凉爽,当然,也比较阴暗。冬季的阴暗和寒冷凝缩于此。 要是我可以进入这些公寓,可以回到冬季,要是我兜里有把钥匙,能打开公寓内一扇熟悉的房门,可以沉浸在那凉爽、幽暗、熟悉的气息里,可以轻快地走到里屋,远离阳光和让人不堪...
2022-04-30 10:29:43
我不喜欢春日的午后:城市的容貌,咄咄逼人的阳光,拥挤的人群,店铺的橱窗和滚滚热浪。我渴望逃避这热浪和光线。某栋大理石和钢筋水泥公寓的深宅内,一阵凉风透过高门传送出来。公寓楼内,一定会更凉爽,当然,也比较阴暗。冬季的阴暗和寒冷凝缩于此。 要是我可以进入这些公寓,可以回到冬季,要是我兜里有把钥匙,能打开公寓内一扇熟悉的房门,可以沉浸在那凉爽、幽暗、熟悉的气息里,可以轻快地走到里屋,远离阳光和让人不堪忍受的拥挤,该有多好! 如果里屋有一张床,旁边有个床头柜,上面有些报纸、书籍和我喜欢的杂志,乃至电视,可以供我随意翻阅、观看;如果我可以这么和衣躺下,一个人怡然自得地品味沮丧、痛苦和不幸的人生,该是多么美妙。人生之乐事,莫过于面对面审视自己的悲惨与痛楚,莫过于寂然独处。 27 引自 04 春日午后 回应 2022-04-30 10:29:43 -
欧洲以前让大家感兴趣的东西,现已不复存在。同样,我童年时人们去参加假日聚餐穿的夹克、领带也永远消失了,也许事情就该如此。因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我们对西方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只有愤怒是真实的。我们见证了自己国家与欧盟的谈判,目睹了自己虽然费尽力气想做西方人,但西方却仍然不接受我们,明白了人家无非只是想左右我们的民主制度以及人权的内容。
2022-04-07 14:23:41
-
璇璇璇 (陈佩斯式的反派人物)
像所有的伟大小说一样,《卡拉马佐夫兄弟》迅速在我身上产生了矛盾的效果:它让我感觉到我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孤单,但同时也让我不知所措,觉得自己和其他一切都脱离了关系。当我沉浸在眼前的小说世界时,我不觉得自己孤单;因为伟大的小说总是如此,仿佛觉得最令人震惊的启示都是我自己原有的想法,而最打动我的场景和变幻莫测的幻觉仿佛也源自我个人的记忆。但这本书同时向我揭示了生活阴暗面(人们不愿谈论的事情)的支配规则...2021-05-24 09:12:04 1人喜欢
像所有的伟大小说一样,《卡拉马佐夫兄弟》迅速在我身上产生了矛盾的效果:它让我感觉到我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孤单,但同时也让我不知所措,觉得自己和其他一切都脱离了关系。当我沉浸在眼前的小说世界时,我不觉得自己孤单;因为伟大的小说总是如此,仿佛觉得最令人震惊的启示都是我自己原有的想法,而最打动我的场景和变幻莫测的幻觉仿佛也源自我个人的记忆。但这本书同时向我揭示了生活阴暗面(人们不愿谈论的事情)的支配规则,这让我感到孤独。我觉得,自己仿佛是第一个读这本书的人。仿佛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轻声诉说着生活和人性的神秘信息,诉说无人知道的事情,并且只对我一人倾诉——这样一来,当我和父母坐下来吃晚饭时,或者当我在学习建筑的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拥挤的走道里,努力和朋友们像往常一样谈论政治时,我都会感到这本书仿佛在我体内震颤着。我明白了,从此以后,生活将永异于从前:与书中令人震惊的世界相比,我自己的生活和烦忧太过渺小,太不重要,只能退居其次。我想说,我读的这本书让我深受震撼,它会改变我的整个人生,这恰如博尔赫斯在某些地方说过的:“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像第一次发现爱情或大海——它标志着人生旅程中的一个重要时刻。”我一直觉得,我第一次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似乎就标志着我从此丧失了天真。
回应 2021-05-24 09:12:04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1 )
-
Knopf (2007)9.0分 32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8.8分 73人读过
-
每满100-50
-
麥田 (2015)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
Faber (2007)暂无评分 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一边生活,一边读书;一边物质,一边灵魂 (大鸟在旅行)
- 08年6.1~8.1大陆推出的外国文学新书 (Onetti)
- 翻译毁灭书 (小纪)
- 文艺生活周刊 书•讯 (小雪)
- 2011年1.1~2.28大陆推出的外国文学新书 (Onetti)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别样的色彩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欢乐分裂 2019-12-15 12:42:42
关于城市、生活、阅读的系列随笔,题材多样丰富,文笔自然流畅,读来异常顺畅,帕慕克的非虚构丝毫不逊于小说。伊斯坦布尔是他的城,他的明珠,他笔下永远都主角,身处两大洲壁垒间的尴尬存在,伊斯兰文化复兴与西化推进的撕扯。最喜欢他谈论阅读的部分---“在土耳其, 不读书是正常的,读书的人才有缺陷。”但他显然是极幸运的,因拥有一个开明有学识的父亲而早早接触西方文学,对盘点各大作家,尤其深情赞美陀氏,“博尔赫斯... 关于城市、生活、阅读的系列随笔,题材多样丰富,文笔自然流畅,读来异常顺畅,帕慕克的非虚构丝毫不逊于小说。伊斯坦布尔是他的城,他的明珠,他笔下永远都主角,身处两大洲壁垒间的尴尬存在,伊斯兰文化复兴与西化推进的撕扯。最喜欢他谈论阅读的部分---“在土耳其, 不读书是正常的,读书的人才有缺陷。”但他显然是极幸运的,因拥有一个开明有学识的父亲而早早接触西方文学,对盘点各大作家,尤其深情赞美陀氏,“博尔赫斯在某些地方说过的: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像第一次发现爱情或大海——它标志着人生旅程中的一个重要时刻。” (展开)
1 有用 绝版_小伙队 2012-02-03 21:11:53
关于手表、如梦和读书的沾沾自喜的几节是喜欢的,不过还是习惯了手记。博尔赫斯后再度加深了对陀氏的神化。
4 有用 唐小万 2014-04-27 20:16:42
帕慕克认真、踏实,放弃其他享受,孤独地写作。他对书的态度——书房只是一堆灰尘和实实在在的负担,与其拿书房和珍本来卖弄和炫耀,不如认真读上十本。
1 有用 晓林子悦 2018-05-02 19:36:10
应该给每篇文章标明写作日期,这样对作家文学观的发展变化就能更有直观了解。
21 有用 李斯本 2013-05-09 20:21:55
通过阅读而不是通过真实的生活,我才对尊严、勇敢、爱恋、同情、诚实以及邪恶有了更多的认识。
0 有用 了了星原 2022-07-02 10:01:02
读了一半。人找书,书也找人。现在还不是阅读帕慕克的好时候。
0 有用 大黄宝宝和摇摇 2022-06-26 23:25:13
奥尔罕 帕慕克的散文集,杂碎的书评,杂记和游记。他的文章总集中于很相似的主题: 在土耳其这样的边缘地带发出自己的文学声音,自己的分身,家庭,建筑与文学,西化的影响,还有古老的寓言。这些主题似乎永远写不尽。 这本书每篇文章我都读了2遍以上,有的依旧不太理解。《父亲的手提箱》写得很细腻美丽。总惊讶于他的自恰和乐观。很推荐看他在《锵锵行天下》里的一段访谈,很有魅力。
0 有用 灵魂上的黑帮 2022-06-21 17:12:03
人生没有意义,只有表现形式。 这种道德观充满智慧地暗示我们,最好不要对生活期望大多………但是,这也可能与道德毫无关系,因为伯恩哈德的那剂灵药清楚地表明,惟一的希望就在于保持自我,坚守自己的习惯乃至愤怒。伯恩哈德的作品还暗示说:最愚蠢的事情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放弃了个人的激情和习惯,放弃了因攻击他人的愚蠢而带来的快乐。放弃了因认识到生活无非是我们的激情和反常的产物而体会到的愉悦。
0 有用 宠物的丝绒纸杯 2022-06-04 01:15:26
个人阅历丰富 观察角度有趣 对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差异见解独到 当然对土耳其历史概况比较熟悉的读者来说 读起来会轻松一些~
0 有用 MartinWang 2022-05-20 20:17:02
诺贝尔颁奖致辞是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