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盛与危机 短评

热门 最新
  • 191 白鹇 2011-03-11 21:46:11

    中国当代学者里,最佩服的就是秦晖金雁夫妇和金观涛刘青峰夫妇了。

  • 73 扑向剑刃的轻风 2014-07-31 23:30:12

    多年前读原版觉得有创新,修订版反倒是把作者知识结构的缺陷与眼界的狭隘暴露得明显起来。与吴思一样,作者对西欧封建史相当无知的情况下就贸然下结论,并且不经详细论证就推广自己的假说到玛雅、埃及等社会中去。虽然号称抛弃了决定论,但是书中字里行间无处不在的“必然”能,“显然”不能显示了逻辑的薄弱。作者深受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每章结尾都要对“进步”抒发一下热爱,而且最终为自己的理论束缚,之后就缺乏真正的学术突破了。

  • 42 epsilony 2017-10-02 17:14:30

    这书完全没有再版必要了。也许80年代看到的人会较为震撼。一、作者的国学底子太差。二、作者受马克思的历史观荼毒太深。三、全书到处是论证不严密之处,作者对于资料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也不是很让人信服。

  • 44 阅微草堂 2013-09-04 10:54:32

    把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搬过来当做科学唯一发展路径,显然是偏颇的,并称为著名科学哲学家,我感觉这样的修辞很荒谬,国产教育的后果。。。。。 第二把波普尔这样先验主义者当做科学方法唯一路径显然是不完全正确的。。。。而且英国哲学一直是经验主义哲学占主流的;其实,作者的嘴里还是西方是科学唯一发展的地方 关键点其实是中国哲学里面的主客一致性,而不是西方客体按照主体的思考思维,人为自己立法才是科学的核心!中国哲学骨子里是唯物的,而不唯心主义的。。。。。科学本质是唯心的!!!把马克思的学说搬回去,世界就对了

  • 14 IdigoCode 2015-11-13 09:06:05

    kindle版,前面典型的“历史循环论”且论证严密性一般,不过足够发人深省,后面非要拉扯上数学凑热闹显“科学”就太无谓了。作者写作热情可嘉,引用那么多文章观点估计能忽悠一大批人。

  • 10 笑望江湖 2016-05-07 15:44:05

    读第3遍仍然收获良多!作者野心惊人,叙事广度和深度罕有其匹,妙语佳句比比皆是,条理清晰丝丝入扣,对中国历史以至于世界历史的深刻剖析,令人叹服有加,甚至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当代社会问题根源,学到治国之策!金观涛34岁写成这种奇书,说是天才也不为过

  • 6 江海一蓑翁 2014-02-24 14:28:17

    作者的工科教育背景,使得他们得以从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角度,全面剖析传统中国千百年来大一统格局的历史演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奥秘。作者对中国政治、历史、文化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开阔的学术研究视野让人叹服。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文科学人的学术性著作里,本书的原创性和开拓性也是首屈一指的。

  • 4 太乙 2011-07-11 20:13:54

    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内容充实。立意深远。很多人都在批评这本书,但是对中国社会结构的解释却无人能出其右。过了很久之后不这么看了,觉得也就一般吧。

  • 7 四部居士 2016-02-19 10:02:43

    前言对以往的观点的评骘振聋发聩,然而自己的论点和论证却完全不得要领,盖言之,中国历史在著者的眼里只成为了一个空壳的概念,而非活生生的历史。

  • 7 古哈特凡 2018-06-01 15:25:19

    作者提出一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内平衡的系统概念,解释了中国封建时代王朝的周期往复现象。与传统的单一决定论相比,以整体系统的观点看待纷繁的历史确实给我有一种全新的视角,正如作者所说,是一种“鸟瞰式”的角度。 读这本书是因周雪光《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的因素,两本书看完之后,对于效率与适应、兴盛与衰亡有了新的认识,此时此地的效率越高,长久的适应进化能力越弱,兴盛意味着衰亡。不管是生物的演化还是社会的演进,都有一种平衡的力量,在生物中表现出均值回归的现象,在社会中人的有限理性扮演者自平衡的作用。如作者所批判,阴阳五行虽是伪科学,然而作为一种哲学观,阴阳调和、互为因果的哲学观是有深刻洞见的。

  • 6 henry™ 2012-09-11 01:39:03

    很有启发性的书。论证过程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史料的引征也有问题;但超稳定结构这个模型对解释中国历史上很多大的关节性问题还是颇有说服力的。第十章是方法论,第十一章是数学模型,可选读。另外,此书错别字太多!

  • 4 素履 2011-11-10 18:09:17

    这本书让我对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诸多疑问得以“柳暗花明”,极具启发性;金以严谨的逻辑论证中国独特的超稳定结构,让我享受到思维的乐趣。这也是目前我做的笔记最多的一本书。

  • 8 流星飞绊 2016-04-20 14:39:36

    如果依作者所说把第十章放开头,我们会把其分析框架看得更清楚。实际上作者所做的就是演化马克思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区分,将中国封建社会套入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系统论中。地主经济、官僚政治、儒家意识形态三个系统相互耦合造就了一个超稳定的大一统国家,这种一体化也同时存在于家庭组织中。为了维持三个系统的耦合,国家必须采取“强控制”随时调节。作者特意强调了儒家意识形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包括身兼知识分子与官僚二职的儒生活动对于政权的维系作用。随着时间推移,三个系统各自会出现破坏性的无组织力量,导致王朝崩溃(脆性崩溃),接着农民起义扫清无组织力量和新结构的萌芽,政权会依之前的一体化稳定结构重建。视角并不新鲜,但构建逻辑比较严密。由于问题涉及史料太庞杂,论述的史料使用不免有目的论之嫌。数学模型较粗糙。

  • 6 不发奋子 2013-03-29 12:56:11

    我是“听着这本书长大的”。终于读完了。这本书有英译本吗?有意思的是对这本书及其论点的两极式的评价。

  • 6 劈头士》睁木 2016-04-20 23:13:44

    已购。全书围绕的中心问题是中国封建社会为何能在周期性崩溃与复兴中绵延二千多年。作者给出了超稳定系统假说,作为一种历史观值得【资料性】参考。这种超稳定的状况源于政治结构与意识形态结构一体化,此一体化结构又是由地主经济的经济结构、高度中央集权官僚政治的政治结构、儒家文化的意识形态结构耦合而成。一体化机构是中国早期兴盛的原因,最后却因其稳定带来了僵化落后的危机,是为书名。

  • 3 半岛peninsula 2014-02-06 11:48:19

    为读书会准备的书,入乎其内只觉读来战战兢兢,兴盛与危机,二十年前的书,好像是昨天写的一样。

  • 3 席缪 2013-06-25 14:41:34

    社会结构方向的原生形态成果,马克思主义外衣影响下的传统社会史学角度的系统整体与因果相陈观念的综合物。其于八十年代思想史的意义要远大于其作为政治经济社会综合题材作品的魅力。

  • 5 海德格尔 2015-02-27 11:21:11

    宗法一体化结构,好书

  • 7 Mercury 2017-12-07 15:14:19

    初读惊为天人,再读却发现了不少问题:首先是皇权不下县的理论已经被秦晖等学者推翻,而建立在县下宗族自治理论之上的超稳定结构顷刻之间便有倾覆之虞。且金先生野心太大,这么大一个问题写在这样一本300、400页的书中,很多问题论述难免单薄。为了自圆其说,金先生在使用史料时也只能削足适履,这无疑让本书的严谨性大打折扣。但考虑到此书在以系统论、控制论和模型法解释历史变迁过程方面的筚路蓝缕之功,还是加一星吧

  • 3 惟文字间 2017-10-24 15:55:08

    基本不能成立。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