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内容简介
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我们都曾经历过痛苦、恐惧,也体验过狂喜与极乐,我们渴望建立永恒真挚的亲密关系,却又害怕再度受伤。
本书是克里斯多福.孟继《生命的礼物》后,又一力作,他告诉我们如何穿透自我障碍,用爱酿造幸福秘方:亲密伴侣是一面反映内心的魔镜,让我们看见真实的自己,只要学习接受和放手,我们终将获得纯粹的爱。
因为我们原本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所需要的一切,都只在自己的心中。
序
探索自我的心灵之旅 克里斯多福.孟
写这本书的过程,并不容易。事实上,我前前后后一共重写了六次,才终于得出一本满意的作品。如果没有我的朋友安德利亚.亚贝尔的帮助,我可能得花上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本书。我写作时会有这样的困难,主要有三个原因。(如果要加上的我的懒惰的话,该算是有四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我有一种迷信,认为如果我写一本关于亲密关系的书,那么书出版后不久我...
内容简介
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我们都曾经历过痛苦、恐惧,也体验过狂喜与极乐,我们渴望建立永恒真挚的亲密关系,却又害怕再度受伤。
本书是克里斯多福.孟继《生命的礼物》后,又一力作,他告诉我们如何穿透自我障碍,用爱酿造幸福秘方:亲密伴侣是一面反映内心的魔镜,让我们看见真实的自己,只要学习接受和放手,我们终将获得纯粹的爱。
因为我们原本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所需要的一切,都只在自己的心中。
序
探索自我的心灵之旅 克里斯多福.孟
写这本书的过程,并不容易。事实上,我前前后后一共重写了六次,才终于得出一本满意的作品。如果没有我的朋友安德利亚.亚贝尔的帮助,我可能得花上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本书。我写作时会有这样的困难,主要有三个原因。(如果要加上的我的懒惰的话,该算是有四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我有一种迷信,认为如果我写一本关于亲密关系的书,那么书出版后不久我就可能会离婚。我傻傻的相信,写关于亲密关系的书的人会被诅咒,因为他们太狂妄自大,自认是这个神祕领域中的权威。第二个原因是,我觉得自己所写的内容,可能在短短几年之内就会变得不适用,因为我可能会学到新的事物,而推翻我之前写的所有着作。六年后,我很惊讶的发现,我在书中所写的基本原则仍然适用于我自己以及我认识的人的生活。
人们在亲密关系中遇到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在发生问题时,他们会认为自己不该落到如此下场。他们会感到不自在,或是受到了刺激,于是他们会采取一系列的步骤来应对,但这些步骤却只会让事态恶化,使他们更加不自在:
他们认为会有这样的状况是「错误的」。
他们把错误怪罪在伴侣身上。
他们因为伴侣的行为而变得固执、偏激,并且相信伴侣必须改变,事情才会好转。
他们尝试操纵伴侣,使其行为有所改变。
当伴侣没有任何改变时,他们感到挫折。
他们与伴侣保持距离,并试着处理现况。
他们对伴侣的爱消失。
我希望在本书中揭露亲密关系的真正目的。人们所有好的和坏的经验,都是这个目的的一部分,而且事实上,「坏的」经验才能帮助人们成长。我所说的「成长」是什么意思呢?我相信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我们其实并不了解自己是谁。我们把自己看得很渺小且没有力量,无法面对这个庞大世界中的庞大问题。我们看不到自己与生俱来的伟大才能——能让世界变得丰富的才能。
经由亲密关系呈现出来的问题,让我们有机会面对自己的无力感,并发现自己伟大的潜能。事实上,我认为这就是亲密关系的真正目的:让我们面对自己的渺小感,成长并突破这种感觉。
第三个造成我写作困难的原因是,我所读过有关亲密关系的书全都十分严肃,而我却希望为这个领域注入一点小小的幽默感。然而,会读亲密关系书籍的人,往往是希望「改善」现状,所以我担心他们可能不会觉得亲密关系的问题有什么有趣之处。但事实是,亲密关系的问题往往是十分滑稽可笑的。如果你有听过夫妻或家人、朋友之间的争吵,一定马上就会发现他们所争吵的主题大多是可笑且微不足道的。你看电视上不是有许多描述亲密关系的问题、误解、欺骗与纠缠的喜剧片吗?
藉着这本书,我希望让读者了解,亲密关系是为了引出我们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质而存在的。如果我们否认这两者中任何一个,就无法真正了解自己。所有心灵之路,都是以了解无条件的爱为目的。我相信亲密关系的效用并不输给其他的心灵之路,因为它给了我们机会去了解真正的自己——我们是有能力将黑暗与光明都纳入自己心中,并用爱来统合两者的伟大生物。
最后,我想再指出一件事:这本书并不是要教导读者如何重燃浪漫的火焰,或是如何当一个更好的情人。讨论这些议题的书非常多。事情的真相是,很少有人能年复一年的活在火辣、热情、浪漫的亲密关系之中。只要看看电影明星的生活就知道了——他们在银幕上所演出的亲密关系既火辣又热情,但银幕下的生活却是另一回事。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种不同的人际关系,每一种都各异其趣。我希望这本书能掌握住所有人际关系——包括火辣浪漫的亲密关系——的本质,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了解亲密关系究竟为何物——它是通往灵魂的美丽桥梁。
亲密关系的创作者
· · · · · ·
-
克里斯多福·孟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克里斯多福•孟是一位在个人及团体教练的领域上有近三十年经验的国际演说家、生命教练和咨商师。他的教学遍及中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加拿大。近三十年来他研究的领域着重于人际关系与亲密关系的动力。
他思维创新,教学内容综合了先进的心理与灵性成长的根本原则与体验,他的工作启发了各行各业以及不同年龄和背景的人。他运用广泛的经验,帮助个体依直觉来引导行动,发现他们自己要找的答案,并体验到活在顺流之中的轻盈,进而达到更好的生活水平。他所创造出的独特的体验性方法,使理论与生活无缝结合。
无以数计的体验过他的工作坊和教练课程的人,都对他的慈悲和幽默倍感欣赏,他的工作更受到了那些被他的真实和知觉性所感动而生命做了转换的人的深深的赞赏和感激。
目录 · · · · · ·
推荐序一 发现爱的力量╱吴娟瑜
推荐序二 从亲密关系出发╱余幼珊
推荐序三 开启生命的美丽新境界╱林素梅
作者序 探索自我的心灵之旅╱克里斯多福?孟
致谢词
第一章 亲密关系的圣杯练习:检视你的亲密关系
第二章 绚丽情感之旅吸引磁场制造梦想的机器通往地狱之路压力、失望和愤恨的根源「绚丽」历程提要
第三章 幻灭偏差行为权力竞争胡萝卜、西瓜与痛苦信念是想法的果实过去的魅影回溯问题本源误伤真爱因果关系愤怒及其表现形式站在对的一方跟随爱意的呼唤你们之间最短的距离我们能谈谈吗?有效沟通的八个纲要问题报复是把双刃刀赢在心态上「幻灭」历程提要与额外指导
第四章内省好的、不好的,丑陋的和神圣的自我放逐穿墙而过受害者的监牢脱离监牢的共通法则跳脱左右为难的处境解除对家庭死忠的紧箍咒源于罪恶感的牺牲亲密关系的律动就像钟摆依附是束缚之索映照内心的魔镜对性的罪恶感消除竞争心态死亡的诱惑VS.生命的力量以怀疑为手段的阴谋「内省」历程提要与额外指导
第五章启示穿越量子隧道直达启示拥抱所爱,就能看见阳光
第六章灵魂关系听从心的引导无私的明辨
结语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最初你被某人吸引,通常是由于情绪上的需求。 2.这些需求大都源自孩提时代未被满足的需要。幼儿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3.幼时的需求便是构筑梦中情人蓝图的骨架。你相信这个梦中情人会满足你所有的需求,尤其是想当特别的人的需求。随着年龄增长,梦中情人的蓝图变得愈来愈复杂,你的期望也愈来愈高。 4.你会以梦中情人所拥有的特质作为寻觅伴侣的准则。在潜意识中,你把准情人和梦中情人相比,选出和梦中情人最相似的作为你追求的目标。 5.接着你便借由明说或暗示的期望与要求,着手将选中的人改造成你的理想情人。你相信只要伴侣能变得和你的梦中情人一样,你就能得到渴望许久的爱。你不断地向情人提出要求,心想如果他 “真的爱我”,就一定会顺从。 6.你终究会发现,需求并不能完全得到满足,因而感到失望,甚至愤恨。如果你感到愤恨,这就代表月晕现象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了,你进入了亲密关系的第二阶段——幻灭。 7.想要安全度过“月晕现象”阶段,你就要学习放手和接受。如果你能不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在伴侣身上,你就能在自己内心找到你真正需要的事物。摆脱了需求的束缚,你就能感受到纯粹的爱。然后,你能和情人分享的事情就更多了。另外,学着接纳你的伴侣(但并不是滥用忍耐力),也能让你学习到接纳本来的自我,而不再认为你需要些什么来让自己变得完整。学会放手和接纳之后,你一定会明白,你原本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所需要的一切,都存在于你心中。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月晕现象 -
1.我们小时候所受的痛苦,大都由于需求不足。孩提时代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有时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造成的痛苦非常深重,让我们觉得再这样下去自己好像会死掉,或受到重大的伤害。 2.为了保护自己免于心碎,我们会采取非常手段,也就是把没有满足我们需求的人(“伤害”我们的人)拒于千里之外。我们把痛苦深埋在潜意识里,然后把发生过的事忘记。往往创伤愈深,我们“健忘”的倾向就愈严重。 3.不管我们受到多重的责打,身体所受的痛总是比不上心理的感觉自己不被爱是最伤人的,这种感觉会让我们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让我们无法了解自己真正的潜力——开创快乐的、自我实现未来的潜能。 4.把生命中重要的人拒于千里之外,会让我们对每个人都保持距离。但我们还是会有需求,还是希望有人能满足我们,于是我们相信,想要得到满足,只能用强迫别人的方式,因而想出许多操纵别人行为的方法。四种主要的偏差行为是:引起注意(看看我!看看我!)权力斗争(我不想做,你不能逼我!)报复心理(你伤害了我多少我也要伤害你多少。)自我放弃(努力有什么用呢?反正我一点也不重要。)随着年龄增长,偏差行为会变得复杂,但结果却是不变的:我们的需求还是没有得到满足,而曾经感受到的不被爱的伤痛又开始浮现。这样的互动,往往会让双方都产生错误的观感。 5.当旧痛浮现,我们又会像从前一样,想把伴侣拒于千里之外。我们会展开权力斗争,使自己和对方保持距离。 6.在所有的权力斗争中,其实在内心里,双方都感受到同样的痛。但两人采取了对立的立场,于是正方似乎对什么事都没有感觉,而反方则是对每件事都反应过度。两个人都不会感受到真正事关重大的痛苦,或是痛苦之下隐藏着的爱。 7.权力斗争一开始总是伪装得很好,看起来就像是人际关系中遇到的一个状况似的。但在这表面下,隐藏着什么呢?他们其实可以做出新的选择——只要他们能对自己的痛苦负责,不怪罪对方,表达自己的痛,让它浮...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幻灭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亲密关系"的人也喜欢 · · · · · ·
亲密关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32 条 )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5)7.6分 18051人读过
-
Star Watch Publishing Ltd (1999)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山西经济出版社 (2011)8.0分 4451人读过
-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2)7.9分 30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演化 、进化心理学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小周)
- 心理 (Light)
- 亲密关系研究 (wxy)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亲密关系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胡安那 2015-07-01 15:13:13
分析伴侣愤怒与痛苦的来源,这个视角值得学习
0 有用 ICE CHAN 2021-04-13 12:32:09
亲密关系是没有公式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人。但还是有一些原则通用: 1. 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 2. 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 3. 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4. 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之百负责。 5. 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 6. 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0 有用 白玛康卓❤ 2011-06-17 12:53:39
不错,可以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