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价》的原文摘录

  • 人在心理上用两种方式来表示金钱,一种基于实际美元数额,另一种则基于购买力。几乎人人都知道,一旦出现通货膨胀,第一种方式就用不得了。可两种表示方法都会有人给予注意,也都会影响决策(有时候这种影响是不自觉的)。这暗示货币错觉可能是锚定的一种形式。美元票面数额是一个锚点,(根据通货膨胀)调整往往不足。 (查看原文)
    离庭鹿 2赞 2012-10-05 19:58:48
    —— 引自第188页
  • 这里,我只想稍微谈谈为什么阿莱悖论如此棘手。从本质上看,这里的绊脚石并不是确定性效应,而是聪明人受了语言(也即框定选项的方式)的影响。正如特沃斯基稍后所写:“我们是在选项的描述之间进行选择,而不是单纯地在选项之间作选择。”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学家还没有做好准备接受这样的事实。 (查看原文)
    发发 2赞 2018-03-01 22:12:34
    —— 引自第35页
  • 锚定效应(大部分)是这样形成的:只要我问你,最高大的红杉树是不是有200多米高,我就启动了你去思考非常高的树,你从记忆里抽出的树木样本就产生了向上的偏差。你想到了红杉、巨杉和桉树,还有隐约记得的从发现频道上看到过的一切超高树种。你想到了两百多米高的东西以及一棵树应不应该有那么高的原因。这一连串的思考保持活跃,使你高估了红杉树的最大高度。与此同时,其他想法也在和锚点争夺注意力。最终的答案在某种程度上权衡了诸多考虑过的数值,并做了折中。就算你(正确地)得出结论——地球上没有什么树能有两百多米高,你也无法完全无视刚刚进行过的思考。 “谎言重复三遍就成了真的。”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在诗集《猎蛇鲨》(The Hunting of the Snark)中写道。想就是信——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这样。有些决定是逻辑思考的结果。有些决定则完全是无意识产生的,比方你要不要咳嗽一类。最重要的决定介乎于这两个极端之间。 (查看原文)
    白小茉 2赞 2011-02-21 09:27:45
    —— 引自第50页
  •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一边想着要喝一口咖啡,实际上喝的却是茶?在那短短的一瞬间,你喝的东西味道怪不可言。它尝起来既不像茶,也不像咖啡。你所喝的,是介乎于期待和现实之间的落差。 (查看原文)
    Ryekee ⌘ 1赞 2013-11-20 09:50:50
    —— 引自第24页
  • 有关精读这本书的使用建议如下: 1.将书中所有的社会实验汇总一下。 2.对汇总的结果进行分类。 3.将书中所有的“不可不知”的内容都抄写下来。 4.将所有的实验与“不可不知”的内容相匹配。 5.再将这些经济学家的核心观点罗列出来。 6.将书中提到的价格方面的咨询公司的名单列出来。 7.将书中提到的价格方面的咨询公司的名单列出来。 8.在互联网上搜集一下这几个公司的网站及其主要业务范围或成功客户的名单。 9.将书中测试出来的人类的愚蠢表现罗列一个清单。 10.将书中人们被价格策略弄晕的情节罗列出来。 (查看原文)
    舒萝 1赞 2021-03-06 14:06:32
  • 史蒂文斯满意地注意到,他的冥曲线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相同的刺激比率可以得出相同的主观比率。 (查看原文)
    wr 3回复 2011-02-17 17:58:11
    —— 引自第11页
  • 黑就是周围有一圈光环的白。 (查看原文)
    白小茉 2011-02-21 09:25:45
    —— 引自第23页
  • 这个把戏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每一步,受害者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并根据自己所谓的价值做出了选择。 要人们在赌注中进行选择,启动了一个不同的思维过程。金钱的数额关系不大,因为许多赌博都没有多少获胜的指望。当然了,是人都喜欢赢。故此,人们强烈地倾向于选择最可能带来愉快结果的赌注。当然了,这里,参与者们同样会为金钱数额和其他复杂的细节预先保留些余地。可跟之前一样,调整大多不足。 (查看原文)
    Sol 2011-03-01 09:57:05
    —— 引自第42页
  • “四季宝”(Skippy)花生酱最近重新设计了包装用的塑料罐。“以前用的罐子,底部是平的,现在的则向内凹进去,这样可以少装几盎司花生酱。”老包装一罐18盎司;新包装只有16.3盎司。 (查看原文)
    何碰碰 2011-03-02 22:59:39
    —— 引自第3页
  • “汤姆索亚实验”驳斥了所谓“每一种体验都可以归类为积极或消极”的常识。⋯⋯⋯⋯汤姆索亚天真的小把戏成了21世纪的头等商业模式,它叫做web 2.0。靠着尊称为“用户生成内容”的东西,谷歌,youtube,facebook和twitter变成了价值数亿美元的企业。所有这一切都建立在如下前提商:用户愿意免费做值得的“工作”(新闻,电影,评论)。有些人赚了很多钱——我是说有些人,但不是那些忙着粉刷互联网围栏的人 (查看原文)
    JOJOORC/Z 2011-06-23 10:16:21
    —— 引自第152页
  • 1993年美国国会制定法律, 取消了百万美元收入门槛之上的税收减免。非但没有起到限制CEO薪酬的作用,反倒把百万美元弄的像锚点了。 (查看原文)
    老赵 2012-05-24 11:05:06
    —— 引自章节:百美元俱乐部
  • 快餐里的“套餐”和“份饭”就属此类。人人都晓得,捆绑销售是要诱使你选购额外的东西。汉堡加薯条加苏打水的套餐,价格只比单点汉堡加苏打水贵个几分钱,而你还能得到薯条。价格顾问泰普·卡尔玛说:“给第三个项目打个小小的折扣,总毛利就上去了。” (查看原文)
    离庭鹿 2012-10-04 17:28:02
    —— 引自第116页
  • 等回头客对熟悉套餐的价格日渐熟悉后,捆绑效应也随之减退。处于这个原因,连锁餐厅的菜单总是不停地在变。新的主菜冒出来,旧的要么改名,要么消失。套餐可以变成超大型。想买扭扭薯条?你没法买到跟上回完全一样的东西,自然也没法准确地比较价格了。 (查看原文)
    离庭鹿 2012-10-04 17:28:02
    —— 引自第116页
  • “许多像我这样从事营销教育的人都会在开课时说:‘我们讲的不是要操纵消费者,我们是要发现并满足需求。’”哥伦比亚大学的埃里克·约翰逊说:“接着,等你入行干上一阵子,你会意识到,嘿,我们分明能够操纵消费者嘛!” (查看原文)
    海獭 2012-10-10 10:52:12
    —— 引自章节:序
  • 黑就是周围有一圈光圈的白 (查看原文)
    137710 2013-03-12 16:23:33
    —— 引自第23页
  • 意外之财的实际金额并不像你想到的那么重要,得到的次数才更能影响你的情绪。 A先生分别赢了两次彩票,一次50美元,一次25美元,B先生之赢了一次,但金额是75美元。谁更高兴一些呢? (查看原文)
    rocking 2013-04-13 15:24:53
    —— 引自第126页
  • 成功的商店利用高价物品来创造“混合着愤怒与幸福的复杂感受”..."奢侈品定价的艺术,就是要量化产品对消费者的价值,不考虑成本、竞争对手或市场价" (查看原文)
    sicong 2013-06-24 23:54:53
    —— 引自第111页
  • 很多时候,我们的社会就是一条巴普洛夫实验里的小狗,金钱就是唤起它反应的小铃铛。多次的重复之下,我们学会了对着空洞的符号猛流口水,反倒把真真正正的肉骨头抛到了脑后。 (查看原文)
    sicong 2013-06-26 23:34:57
    —— 引自第189页
  • 保留价格(又称最低价格、底价) 对经济学家来说,指的是买家愿意支付的最高数额,或是卖家愿意接受的最低额数。交易价格便位于这两个极值之间。 (查看原文)
    曼巴精神 2013-07-18 17:14:41
    —— 引自第25页
  • 做生意时有太多类似的事情。向潜在客户报价就是一场赌博。你永远没法 准确地知道它会涉及多大的工作量:客户的要求有多苛刻,哪些地方可能出岔 子,相关的机会是什么样。午餐时来上三杯马丁尼就能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起来口如果未能反映出所有的相关信息,任何报价都可能是"错"的。要是 报价太高,卖方说不定会失去一单有赚头的好生意,可要是报价太低,那就给 自己穿上小鞋了. 为了叫你记住这条规律,让我告诉你一些单身酒吧里的注意事项吧!跟陌 生人回家是一场赌博(有可能碰上强奸、染上性病,甚至遭遇一次可怕的婚 姻,再来一场乱哄哄的离婚),但通常会碰上有利的结果。对于"值得冒险一 试的赌注"和"铁定会输的赌注喝醉了的人丧失了区分的能力。几杯小酒 下肚,令它们看起来同样美好。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3-07-26 06:29:51
    —— 引自第182页
<前页 1 2 3 4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