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公与私·公私 短评

热门 最新
  • 7 zokie 2014-10-29 22:54:59

    1.结合词源学,细致梳理了公私概念在中国的展开演变:从古代公-天下之公与生民问题,宋代-公与自然天理的内化扬弃,明-富民阶级私欲观的崛起,晚清-政治反专制,倡导民权民生的公。2.中国公的特性是普遍原理性与伦理性,中国“私”内涵于“公”,始终有common wealth式关怀,我认为与近代两个趋势相结合:一是国民身份一是的确立,从天下散民到近代国民,却不无天、共同体之强调,与西方民族国家下充分发展个人权的国民有所不同【阻碍】;二是公的关怀与共产主义的承接与联系【承接】。3.作者与日本做比较,试图回答中日现代化道路上的不同:日本公最高顶点位于天皇,领域性公私分明,故近代国民观更接近于西方。作者试图在中国找寻答案的问题是:如何在一个不以契约为原理的社会中引入西方个人观?平民主义的民主化问题。

  • 6 短章 2011-09-20 21:52:02

    对“公”的概念做了很精细的解读,并且详述了其历史变迁,使之和晚清至现代的革命话语形成了某种关联,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此外对中日的“公私”概念之区分也很有意思,语气中甚至能读出些许对中国的好感和对本国的冷静,真的不容易~搭配着《宅兹中国》读挺过瘾的~

  • 7 南池子 2012-04-23 15:00:12

    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可就《公與私:近代中國個體與群體之重建》、《在历史的缠绕中解读知识与思想》这两本论文集以及余英时、陈弱水的论文一起来阅读。

  • 3 愚公 2015-09-23 17:53:56

    沟口雄三通过追溯中国与日本关于公私观念的异同,分析了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即明代启蒙说,这些说法我们耳熟能详。他的方法即关键词的观念史考索,我一直认为这是观念史研究,即中日公私观念研究,而不能称之为思想史的。

  • 4 57 2014-09-02 21:44:57

    没有初读时那样激动了,他解析中国思想史时那种同情式理解,简直让中国人都感到不好意思。其实他自己也写了,很多人只是嘴上说说,落实不到现实上来。反过来想,可能是他对日本国的批判相当严厉。对公与私的分析,尤其是中日比较,依然令人信服。最后说中国人活得气派必须有广泛而牢靠的关系,突然生动了起来。

  • 3 一地鸡毛 2015-12-05 12:58:19

    启蒙不是人们变得聪明了,而仅仅是人们以为自己变得聪明了。其副作用是,那些实际上愚笨的人也觉得自己聪明了

  • 1 大甜甜~~ 2018-02-16 13:19:13

    很久没有的挑战型阅读体验了。作者懂的比自己多得多,想得也深入得多得多,阐幽发微,高度凝练。感觉自己现在还评价不了沟口雄三的这份研究,还需要再阅读,再思考。

  • 2 疏影音 2020-06-07 16:26:28

    由于是论文集汇编,内容多有重复,看到后面就觉得车轱辘话来回说了。关于中国式的“公”和日本式的「おおやけ」之间的区别与标定,现在几成常识,但并不影响这些论著的思想史地位。就中国思想史的部分来说,作者特别关注在程朱“道统”的延长线上的李贽、黄宗羲、戴震(甚至直到孙文)等人的思想史意义,不过这条线还是略显单薄,需要有许多错杂的支流加以补充。所以关于中国近代化的内生动力的问题,或许没有那么清晰的答案……要把对“传统”的“线性”理解扩展成层次丰富的一个“面”,还需要更多努力。此外,虽然译校者非常用心,但是仍然有一些编校上的错误,比如“劄”(札)讹作“答”等等。

  • 1 新橋 2013-06-05 18:56:31

    不知所云地翻过

  • 1 Payber 2021-09-23 13:57:14

    读着有点不好意思,沟口明里暗里夸中国

  • 1 小美 2020-10-16 23:47:27

    缺乏契约与在地共同体两种传统的“公”,注定有一个历史阶段会逐渐成为吞没个体之“私”的怪兽。而这两个传统的迄今为止的匮乏,将在未来的历史中,令中国的左派在整体上无法成为真正的左派。吞没个体的“公器”,填塞的内容会变,而吞没不会变。

  • 1 不安的斯塔特 2016-11-11 22:52:53

    做制度史报告偶然间把这本书倒腾出来。由于沟口论中国问题时抓着马派史学不放,叙述总是无法深入,因此除了整理出“自然法”-人民的结构之外,成果并不多。专论日本思想的部分较好,从无普遍性共同体构想、主体性理论、日本阳明学-圣经学的特异性功能中,沟口其实顺利找到了日本思想中那个病态的存在主义的自我。最紧要的是,这个主体与作为日本人的黑格尔和作为德国人的尼采一样,都令人不知其所云。

  • 0 小何才露新一角 2012-06-06 20:23:54

    从中国的美学思维开始就觉得沟口雄三重义理而轻逻辑,是我的错觉么?(这书没我想象中好看啊早知道就不买了该换本明史讲义啊失策!

  • 0 七紫三羊不应 2011-11-18 22:42:18

    拿到新书又看了一遍

  • 0 江海一蓑翁 2014-09-24 12:38:10

    本书是沟口雄三《中国的公与私》和《公私》这两本小书的合集,虽然两本书内容之间多有重复,但对于中国的“公”与“私”概念的对比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没有发展出以自我权利为中心的社会契约关系的原因探讨都非常有说服力。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书名带有“中国”两字,但书中的内容却是基于中日两国状况的比较社会学和比较政治学展开的,对日本的情况没什么兴趣的读者,可能会觉得冗余信息太多。

  • 1 Eudaemonia 2018-11-18 00:15:19

    在历史演变之中,“公”逐渐形成了一种“多数即正义”的生民权,一种反个人的天下大同观,比起日本和西方以单一共同体的利己主义的“公”,实在是相差甚远,在论述前对概念进行区分的确有必要。主题还是很有意思的,不过吐槽一下作者的写作手法真是很不友好,大量断断续续的引用使得文章有点支离破碎。拿托马斯的自然法和“理”在中国的使用情况做比较还挺有意思,可以深入思考一下。

  • 0 2011-11-25 18:57:53

    目前所见日人讨论公私问题最好的一本

  • 1 落葉知秋可烹茶 2015-03-28 11:16:47

    天朝确实公私不分,或者说没有明确的界线,人的责任不明确,认同感凝聚力如同浮云,财务不明,改革混沌。别人的路未必自己能走,但愿真的能想清楚这点。另,为何日本人比国人更了解自己,读来不寒而栗。

  • 1 席缪 2015-01-22 10:22:17

    沟口的研究眼界开阔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