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方法的中国 短评

热门 最新
  • 0 2011-10-25 17:10:16

    呼﹐很久沒讀像樣的學術書了﹐爽﹗

  • 0 sirius_flower 2020-11-07 18:13:10

    很敏锐地觉察到了对待中国和欧洲近代研究的态度 这种态度不光日本在欧美也很普遍 研究中国古代的人可以对近现代一无所知而反过来对欧洲古代感兴趣者多少都会知道些近代。沟口试图改变以日本为目的中国学为以世界为目的 并以此参与竹内好的命题,在竹内辩证地把自己绕回东西二元的地方做出突破 朝向世界重新确立普遍性的位置 厘清各文化之相对普遍的特殊性本质及其因循绝对普遍逻辑发展出的多样的现代性道路。我们确实需要更多的长时段研究去把握自身发展的普遍性逻辑面向世界而非总是以中国为目的研究中国 同时要避免总是掉到具体细节当中 历史性和理论性研究需要齐头并进。这批学者的例证能力都很强 被孙歌点到 很重要 和概念性的思辩与分析结合能够推动对特殊的普遍思考。

  • 0 忘憂 2016-05-31 02:19:49

    第三部“劉錫鴻”文 驚艷!(2016年05月30日)

  • 0 一一姑娘 2015-05-06 13:22:08

    今天老师谈中国文化,突然很想看这本。

  • 0 假日不多 2020-02-11 13:24:31

    真的太對不起了到現在還沒看這本書。。。

  • 0 llenellen 2021-11-23 20:21:01

    完全读不下去…救命

  • 0 瓜子仁 2022-01-17 08:31:36

    1.对竹内好(逆向看待)“先进–落后”模式的批判。2.欧洲近代的起点是市民的私有权,而中国则是大同思想中的“反大私”,它承认的是总体的自由而非个人的自由。

  • 0 豆田之西 2022-09-29 21:12:40 广东

    最近的书,没有一本看完的,又开始看新的一本了。

  • 0 笔者小颠 2024-03-25 09:39:18 浙江

    作者在后记中称,存在两个中国圈:一个是海路,由南方为起点;一个是陆路,即北方的丝绸之路。“这两个中国圈是无法用国家的框架来把握的‘中国’社会。”

  • 0 一蓑烟雨 2022-05-07 19:40:01

    艰深的一本书。买了几年,努力在读。

  • 0 盛满露水 2023-03-17 12:36:11 江苏

    看前几页就会非常感动

  • 0 hollowskin 2018-05-06 10:11:36

    回顾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几种范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超越那种以欧洲透视法为基准的“落后-进步”的模式,反思以现代观念回溯近代历史的立场,试图寻找以中华文明的基体之变迁的内在理路,把近代西方对中国的影响视为一种在自身历史条件下进行吸收的过程。重新评价了洋务运动,将之广义上视作延伸至今的文明变迁运动,非常具有洞见。通过把近代相对化和历史化,揭示出文明表层和底层的关系。对文明进行更换的想法并不切实际,而只能是基于自身基体的转换。

  • 0 望伊人 2020-12-07 10:58:47

    刚开始读。不得不感慨,已读的各位日本学者,思辨性真的很强,有从高处认识全局的自觉与能力。

  • 0 爱马士 2020-05-29 11:14:41

    2020年5月29日 购于 汕头·京东

  • 0 波多贝贝女巫 2019-12-19 10:29:28

    争取2019年读完吧。

  • 0 2021-03-16 23:56:46

    沟口先生指出,中国作为不同于欧美以及日本对现代文化的全盘接受,中国的现代化转向了内向的自反、自我更生的过程。共*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并不是偶然,而与中国本身的思想内在的更生过程有些紧密的关系。当我们把追随西化条件的“无”看作转化的动力,就使我们摆脱以“先进—落后”的模式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考察……

  • 0 豆友2672467 2019-10-24 08:55:02

    目前受制于翻译,阅读比较吃力,日式语法的转折和承接,一句话要读好几次才明白在说什么。加上作者类似于哲学式的说教,想要一下子读进去很难。至于内容主旨,现在还说不出所以然来。读完再说吧。

  • 0 詩心風🕊 2021-09-06 18:02:03

    从子安宣邦处转来,阅读体验好了很多。细读后再补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