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方诊疗三十年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CyberDog 2018-01-09 23:57:30

    没什么参考价值的医案集

  • 3 BanditJohnson 2011-04-21 15:43:02

    越看到后面越有味道... 汉方家之诗人。

  • 0 西西里柠檬 2019-01-17 19:05:48

    呆滞,古板,僵化 或者说是规矩,,,规范? 不喜欢

  • 0 沢泯 2024-02-10 13:34:50 天津

    看不下去

  • 0 识香知暖 2023-07-07 14:11:18 陕西

    ◆很白话的医案叙述,在有效的基础上坚持较长的疗程,如果方不小,价格也会让人望而却步。对于疾病,反复认识,多次诊疗才会有所提高吧。 很多方打开了诊疗思路,下次或许拿来就用。

  • 2 齐东野道 2019-04-23 23:45:43

    大塚敬节此书,治学严谨,病案详致,全无保留,足可为伤寒后学之师。 然汉方医学者,恰如日文之汉字,皆假而不全之物也。 日文多假汉字之形意而略取其音,汉方医则多以方证相应之法选用伤寒原方,鲜加更改,轻慢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生克之法,临床几近按图索骥。 其教条生硬之处,学者不可不察。 然因其乏变而守初之处,学者亦不可不知

  • 2 小辉 2018-07-13 14:25:09

    大塚先生科班西医出身,学医时为汉方在日本最没落的大正时代(一百年前),终生以汉方执诊。而且先生最初和很多西医一样,认为这不过是“迷信”,经过实践彻底改变了这种观点。另外,书中提到先生有汉学老师,诚然学医更应理解文化的重要性。

  • 0 每天5km打卡 2021-05-30 14:33:34

    【五星支持中医】 在喜马拉雅app上听了一部分,觉得一般没听完

  • 1 赖中医 2020-02-05 07:36:27

    一直有一个疑惑,一方面日本学者的努力和视角让人钦佩,尤其对于具体方证的研究极为精细化,但是又隐隐约约凭直觉感到,这种路子违背了中医的基本精神,丢了中医的魂儿。可是,临床上。又难免想起人家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辩证这块,还是觉得日本这块有些脱轨。

  • 0 文羽 2021-10-17 10:41:02

    日本汉方医学“方证相对”的辨治原则给予我莫大的启示:用后世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和本草学观点来阐释仲景遣方用药思路,是否能够做到客观准确、行之有效?中医学发展至今,这一问题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 大塚敬节是汤本氏的亲炙者,胡希恕老是汤本氏的私淑者。二人在方证相对理论中均有杰出成就。然而如何理解方证相对,二人看法同中有异。胡老提出六经八纲体系,结合病位病性,进行立法遣方。而大塚敬节则更多的是从症状体征、西医认识中立法遣方,十分直接。 病机理论众说纷纭,究竟该宗何家? 广识诸家,于临证中摸索总结,是唯一的路。 走方证相对的路,或许是条捷径。

  • 0 枯魚童子 2021-12-07 22:14:12

    日人著作更適合邊練手邊參考,尤其是大塚和矢數。書中毫無保留地記錄自己的遲疑和反思,平實誠懇,姿態高尚。這樣的醫案像是習題集,熟讀傷寒條文之後專心學習方證相應的思路及拓展推理,而不是教材上的完整理論,轉向臨床時的困惑可以大大消解。

  • 0 千城墨白 2019-06-19 02:13:22

    初读时感觉新鲜,简洁。后来直到前一段时间,我都觉得其根本摸不到其理法,其本人到底是如何处方,依据在哪。因为记录的症状很少,对于我这种初入门之人有些艰涩难懂。最近我发现其辩证思路和黄煌可能有相同之处,一是证候(包括症状与体征),一是体质,都不太讲究病因病机。虽有此觉悟,可黄师的辩证法我也只是略了解过。此书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可能都很难让我真正利用起来吧。暂且当做扩充视野吧。

  • 1 辰微823 2020-02-13 21:30:53

    这是一本纯经方的临床医案,非常适合初学者的学习。至于有人评论的“呆板”,在我看来不是没有摸到门道,就是自以为是。

  • 0 wwwd 2023-05-21 09:55:12 北京

    医案严谨,为什么采用此方剂,依据是什么,这个是很多中医医案缺少的东西,里面也有很多的误治,给后人总结经验和教训。但从医案上看,作者更多的强调方剂的适应症和表现的症状,比较教条,但是缺少对证的总体理解和认识,导致了很多误治的情况。

  • 0 豚父 2018-10-26 23:22:04

    有医案有思考,相当有价值。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