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淡影 短评

热门 最新
  • 1227 大书桌 2015-10-14 02:51:10

    难道只有我一人在纠结翻译腔的问题吗

  • 699 成知默 2015-06-01 16:00:08

    2015年第74本:如书名一样,这是一个淡远的、弥漫着谜一般氤氲之感的故事,这种用粉饰的记忆伪装过去、将自己的痛楚移植于别人的伤口之上的做法,自我欺骗的同时,又仿佛获得了一种空茫的、高高在上的道德评判的优越感。这是很多人面对创伤时会启动的自我保护机制,虽然我们心知种种隐藏终是徒劳,我们终要直面其中的幽微与不堪,但是这种跨越谎言、一步步通达真相的写法本身很迷人。

  • 640 Touma 2011-07-07 10:43:21

    因为是用女性视角,对白显得造作,但也符合男性作家对女性特点的刻板印象。

  • 433 57 2012-07-06 22:59:41

    回忆者与回忆的叠影,女性主义的悲歌。荡秋千般上吊自杀的女孩,这个隐晦的恐怖意向透出了石黑一雄骨子里头的日本气味。

  • 458 Cycble 2017-10-09 00:12:30

    对于那些我们难以启齿又需要向人倾诉或求救的事情,通常我们说:我有一个朋友……

  • 168 伟大的伟 2012-05-27 21:41:11

    非常喜欢这本书,是长久以来自己想写成的那种书,我想我会找英文版的再来看看。 书里用了我最喜爱的回忆的方式。 回忆是时间里存活的人对抗时间的最奇妙的工具,当然也几乎是唯一的工具。 一个人在回忆的时候,仿佛转过身逆流而上,感受到时间河流浪花的拍击。那些已经上岸,凝固成石块的过去,在我们艰难跋涉的时候,站在时间以外的岸上观望我们的挣扎。 这本小说有很多没有交待的情节,这是一些有很多可能性的空白,让我们的思绪好奇的久久地停留在那里,像点燃之后升起的那些烟,舒缓,优雅地占满空间,再一点一点消融,似乎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一种惊人的意境! 以前读石黑一雄的作品,从来没有过这么强烈的感受。因为与此相反的是,作家的用笔非常清淡。在画布上轻轻点了几点,然后他就离开了。 太美了,太美了。

  • 203 名残り 2014-07-12 17:59:33

    那些经过无限稀释变得寡淡的言语。“那天景子很高兴。”倒是这里,我心底猛然颤动了。

  • 133 邓安庆 2014-02-18 09:51:10

    似真似幻的写法颇有意思,对话很像是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客气节制的话语后头有情绪的张力。

  • 267 Yibua 2017-11-22 10:59:05

    要不是看了译后记,我大概会一直停留在最后一页的惊讶中——“啊!这就结束了?”

  • 113 熊阿姨 2012-05-18 14:13:32

    叙述方式的精巧能让这本书永远是名作。对话也特别好,完全通过简短对话,全部人物性格跃然纸上,头一次觉得神态动作描写也可以完全忽略掉。

  • 164 安提戈涅 2020-03-08 21:39:59

    石黑一雄的处女作,这学期细读课的选本。回忆是非常好的主题,帕慕克也写,李沧东也写,但他们在风格上浓郁的多,理解石黑一雄则必须从冲淡里过滤出一些浓稠来。回忆于他更像是一束光,返照回过去的黑暗里,然而看到的仍是斑驳,仍然依靠猜想,至于那猛然被照亮的小方块,则显得触目惊人——比如在悦子眼里一向和蔼甚至有些顽皮的公公,其实在战争期间开除并监禁了五个进步的老师,他压住了回忆,刻意遗忘;或者万里子明明是在树上自杀,掉下来把大腿内侧的皮擦破了,在母亲回忆的过程中,却变成了微不足道的爬树摔伤。《远山淡影》已经显示出了石黑一雄日后一些主要的创作特色:冷静克制、过去与此刻的重叠、真实与虚构的渗透,罪与罚的彼此让渡。让人回忆本来就很难,而讲述实际上又不是一个人人皆具备的天赋,语言与记忆构成了双重迷宫。

  • 91 一个小标点 2011-12-07 23:53:00

    很迷人。读到最后才发现,从容恭顺的主妇悦子就是急欲出走美国的佐知子,自杀的景子就是小小的万里子,很神奇。以战后重建的长崎为背景,做起面馆的藤原太太、价值观被质疑的二郎爸爸等。“如今的事情都太奇怪了。不过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民主吧。我们急着想从美国人那里学来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好的。”78

  • 63 恶魔的步调 2011-07-12 21:16:39

    叙述的视角逻辑错位存疑是本作的有趣之处,但石黑一雄的这部处女作中的人物塑造实在让人讨厌。

  • 45 Cosmos Tiger 2014-10-27 21:02:00

    阅读过程中已经数度猜到了可能的叙事‘诡道’(强烈的小津安二郎电影画面),因此结尾时带给我的冲击力减少(‘和弦’的问题?)。想象中悦子的长相是介乎原节子和岩下志麻之间,捋起袖子擦拭汗水的时候会特别好看。景子则是长着一对略有些奇怪的眉毛,倔倔的,长大了甚至会有些胖,总是板着脸,哭泣时豆大的泪珠扑簌簌地往下掉,但脸上毫无表情。悦子记忆太远,太淡几乎消失在了读者的视野深处,让人怀疑景子是否真的存在过(记忆的不确定性?至少必须浸润于丰腴而圆满的叙事造成的确定性中或‘戏剧性’中?)。但如此清淡的叙事也让几个画面变得特别具有'音乐性'与冲柔虚静之美。比如悦子和佐知子在桥上的相见以及阳光里的绪方先生说起杜鹃花的时候(是石黑在写自己外公吗)。总而言之,失亦清淡、得亦清淡。四星半。(改电影如何?)

  • 54 赫恩曼尼 2017-11-27 23:01:02

    读的时候以为讲的是:一个女人在未能知晓命运之前,还安然无事地生活。读完之后再看“译后记”,发现理解有误——记忆本身就是不真实的,在不真实之上讲述,就像把故事写在水上,更添一层迷离。全书非常克制、淡然,典型的日式风格。居然是石黑一雄28岁时的处女作,可见写作的天赋还是很重要的。

  • 58 琴酒 2012-08-31 21:30:11

    談戰後卻通篇不提二戰,談創傷卻通篇避免直述的痛苦。每一場對話中的顧左右而言他恰似對自我記憶的改寫,遠山淡影這個名字起得真是再恰當不過。

  • 51 胡小猴 2017-10-20 21:00:13

    作者得诺贝尔奖名至实归。少即是多的艺术效果被作者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文风、叙事比村上春树简略得多(更不必说马尔克斯),读来却有绵密厚重之感,像太极,像循环往复的迷幻音乐。被笼罩其中的人物个个言不由衷,个个失魂落魄,个个怀着无数心事尝味无尽苦涩。

  • 77 沁云 2017-12-20 22:39:24

    一般不轻易评价翻译,但是有文字强迫症的我快要被这本书给弄疯了。从一开篇就是不断的“我想”,现在读到70%,语境奇怪的“我想”和“你想”们又陆续不断出现了,实在叫人受不了。"I think"除了“我想”,至少还可翻译成“我觉得”、“我认为”、“依我看/说”、“据我看”或者不译,要看具体语境而定,最低标准是符合中文的表述习惯。由此而看本书其他的翻译问题或许还有很多,一些令人感到奇怪的对白到底是源自原作意思还是因译者所致,需要打个问号。读完后或再来总体评价一下。

  • 29 鲁闽 2013-09-07 02:07:24

    的确远,也的确淡,不过还是有些空。“战后”的体验刻画并不足够,于是由此生发的故事与情感也就缺乏支撑。需要读者自己去填补的部分太多,于是反过来就会去想,是否作者自己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去把故事写得更完满一些呢?

  • 40 陆支羽 2012-06-14 00:22:33

    1.那是我第一次到河对岸去。脚下的泥土很软,甚至感觉要陷下去。2.除了炉子,刚才佐知子点亮的一盏吊着的旧灯笼是屋子里唯一的亮光,屋里大部分地方都还是漆黑一片。3.妮基,我认为,应该懂得走路本身的快乐。再者,虽然她在这里长大,却体会不到乡下给人的感觉。4.当一个人想自私自利时,想丢掉责任时,就说民主。5.我半夜醒来,看见万里子站着,盯着门口看。那里没有门,只有一个出入口。而万里子站着,盯着那里。5.万里子把蜘蛛拿到嘴边,张开嘴巴。6.最后我终于听出来其中有个沙沙的声音,像有条蛇在我身后的草地里爬行。我停下来细听,发现了声音的来源;一条旧绳子缠在我的脚踝上,我在草地里一直拖着它。7.作为一个作家,我更关心的是人们告诉自己发生了什么,而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