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 短评

热门 最新
  • 12 迅疾 2014-07-11 11:59:28

    比邓晓芒的那几本入门书写得好。翻译有些地方意译的我不大喜欢。

  • 8 安德烈大叔 2020-05-31 00:09:04

    近代最璀璨的星,太耀眼了。1、我们能够先验的知道,每个可理解的世界必然有受范畴支配的表象;2、自我意识是“统觉的先验统一”;3、自我意识的一个条件就是存在着我的经验暗示给我的客观秩序;4、主体依赖主体共同体;5、只有通过范畴,经验的对象才能被思考;6、二律背反不能当作错误来轻易排除;7、至高无上的存在者的理想无非是理性的调节性原则;8、理性是而且只应该是激情的奴隶;9、没有审美理论的形而上学是不完整的,只有理性的存在者能体验美,没有美的体验,理性的运用是不完整的;10、置身观点之外,不为超验知识,而是感知我们的能力与应用对象间的和谐;11、不涉利益的思辨承认对象的重要性,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的利益对我们的判读没有影响(美学理论的中心前提);12、叔本华-先验自我与意志之等同?

  • 8 HestiaGnade 2012-01-09 19:35:26

    还成,原来我只知道康德说了啥,现在至少稍稍了解他干嘛说这,害怕[主体][客体][物自体]这些字眼的一定请读英文版部分,简单理解很多

  • 4 冰红深蓝 2017-01-11 15:03:19

    少许译笔稍有暧昧之处,未提供德文术语对照算是唯一缺点。深入浅出地概括和论述了康德的思想背景(对休谟经验论与莱布尼茨唯理论的反驳与综合)、先验演绎与先验辩证法(“纯批”)、道德哲学(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实批”)、美学与神学(判断力批判)及政治学和启蒙思想。论述思路清晰明澈(尤其是相对于康德原著文本与思想的驳杂及矛盾来看),绝对值得细读。

  • 4 Melancholy 2012-12-17 18:25:37

    翻译不怎么样

  • 3 私享史 2011-08-03 20:14:41

    《纯批》作为自洽的哲学体系,其精妙自不待言,我等只有拜倒的份儿。但以两百年后认知科学的进步反而观之,则先天的“范畴”这一基本出发点是错误的。当然,若康德是活在今天的大哲学家,想必会写出更牛的《纯批》。《实批》挺合我胃口,也受用。我想许久未写的《居南锣纪》该出一篇《晓芒与康德》了。

  • 2 胡天翼 2013-09-22 22:48:18

    在通俗讲解康德方面,作者已经尽力了。

  • 2 非虛構 2021-11-07 15:03:03

    對於康德來說,通過感覺經驗所感知到的形式是人類心靈範疇的產物,但這樣遇到的外在性因而就決定不會如其自身(本體)那樣被認識到,而只是在它與人的關係中(作為現象)被認識到。儘管理性試圖通過使這種認識達至一種包羅萬象的統一性而完成它,它卻因某些二律背反而未在這種思辨活動中取得成功,而二律背反的每一方面都是與人的現象認識協調一致的。在思辨心理學的領域內,這些二律背反使得它不可能斷言一種脫離肉體而存在的靈魂。在思辨宇宙論的領域內,二律背反的結果集中體現在不可能證實人是不受既定的原因和結果過程束縛的。在思辨神學的領域內,二律背反否認了證明上帝存在的可能性。在所有這些情況中,二律背反使這些問題的解決,無論積極還是消極的都變得不可能。結果,理性就其理論的功能而論便不能達至對於本體的東西的認識。

  • 4 Prunus d 2020-05-03 05:26:05

    读完康德我掉了四十八根头发,我用我的自由意志建立了因果联系ԅ(¯ㅂ¯ԅ)(3/58)

  • 1 梵 φαν 2019-09-27 22:44:03

    太难懂了哭泣

  • 1 littletwo 2011-08-18 14:00:34

    仅仅看小传就已经很想死。康德的人生是有多枯燥啊~~一天只吃一顿饭,严格坐息,连八卦都没有!那个“农妇依照康德先生出门散步时间对表”的故事可以算是唯一是轶事了吧,可惜已经听过八百遍。读这本书唯一的乐趣就是腹黑康德和黑格尔。。。我太不纯洁了。。

  • 1 Venla 2019-05-11 00:52:12

    有点哲学史基础再去阅读,理解难度明显下降。读完之后彻底放弃去读《纯粹理性批判》。康德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在哲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但是如果对哲学不是真正的爱好,而是想以哲学为基础去理解其他知识,那么阅读黑格尔的意义比康德要大。康德毕竟还是太古典了,形而上学已经是一门被抛弃的学科。

  • 1 ys 2011-07-04 23:48:01

    外行人真的读不懂康德,,,业余爱好者不推荐,,,

  • 1 南方的北瓜 2019-02-16 20:40:49

    简要的理解康德及其哲学思想,本书是不错的入门之作。三大批判中,《纯粹理性批判》系统的研究了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实践理性批判》关心的是伦理学问题,而《判断力》批判则主要研究美学问题。此外,倒数第二章还介绍了康德的政治哲学和法哲学思想。尤其是政治哲学深受洛克和孟德斯鸠的影响,虽然不如三大批判系统,依旧有前瞻性。

  • 1 Unnamed 2019-09-13 21:28:16

    重读了一遍。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地方,休谟曾经指出过,任何从unity到identity的过渡都无法被证实为合理,因为这个过渡是从我们的主观状态到客观存在的桥梁。我们主观中任何的知觉都是短暂消逝的,而外物则是持存的,我们对一个物体最多只能赋予unity of our many impressions of it, 但无法认识到它的同一性(一定时间内保持自身完全一致,持存),也就是说我们不知道这个物体是否在外于我们。同样的,自我同一性也无法被证明,仅仅是unity of all of our perceptions, 甚至连这点都没有。作者指出,康德的先验演绎就是基于这种过渡,因此他的证明并不令人满意(英46)。

  • 1 紫罗兰小姐 2019-07-13 00:28:25

    你也读不懂,你也不知道。

  • 0 滚滚 2012-01-23 21:45:37

    牛津的小册子 牛津出了一系列的口袋本中英对照,书店买来试读

  • 0 髙喵喵 2016-04-08 12:44:07

    虽然是通识读本,但是康德毕竟还是康德~晦涩之处还是如此晦涩

  • 0 Creative 2015-06-30 10:31:39

    谢谢春波弟兄分享这一书系。再读一本《卡夫卡是谁》。

  • 0 苏生 2015-11-15 14:59:57

    依旧是哲学理解不能星人。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