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不适用于中国
翻译得太烂了。
翻译 极烂烂烂烂
又是一本被翻译毁了的好书。比如有些书的翻译我会形容为像屎一样,这本就是比屎好些,尿吧。
中国报纸新闻报道的深度有待提高……
也就那样
讲述为什么金奖给了那些新闻报道。可惜翻译不给力。作者要是能以采访记者本人的话来讲故事就更好了。
粗读,一般
无意批评,书是本好书。书的内容真是太好了,通过一系列新闻的报道,对911的报道,对天主教主对孩子性侵犯的报道……这些获得普利策奖的报道让我们知道了怎样的报道才能影响社会!而且在面临一系列自然灾害时,媒体面对怎样的考验? 但是,内容好归好,可是翻译的实在是太蹩脚,建议看原版!
写得很好看
一般
记者与团队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而一个允许记者独立调查、发表报道、不迫害记者的社会环境与制度却不能靠记者们单打独斗来获得。对比刺目。
翻译实在是太烂了,一本抽丝剥茧的好书在这样的翻译下痛失了逻辑和条理
普利策金奖是颁给对公共服务有巨大贡献和改善的团队,历来被视为美国报界至高无上的荣誉。记者是什么,应该做什么?这本书给我们一种答案、一种激励!除了报道日常生活、繁琐小事,记者还能通过观察,发现并揭露社会中的腐败、弱势、问题、危险,帮助人们摆脱困境,促进社会向好发展!新闻理想如是也!
普利策奖获奖新闻背后的故事,九十年来美国杰出新闻回顾。既有天主教神父性侵幼童的报道,也有水门事件的集中报道。记者从收集资料、归纳观点到写作成文,甚至推动公众瞩目、真相揭露到制度完善,真是新闻人的崇高理想所在。可惜翻译很蹩脚。
讲述获奖经过,历史性的补充,但行文比较一般。
前后读完这本书,差不多花了两三年,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总是疙疙瘩瘩,文不及意,又或许是刚刚接触新闻的我对于这一行业并没有太多的期许和了解。还好,最近把它读完了,而且是读进去了。这本书是课堂上一位老师推荐的,或者她是想让我们以普利策奖为志,心中永远秉持一份理想与信念。 这本书,收录的全是普利策奖的幕后故事,讲述了一个个记者变不可能为可能,推动法律制度完善、公众重视、受害者获得补偿的艰辛历程。每一篇新闻都是心血的凝结,都是一个个有着崇高使命感的“人”的深切体会。在读的过程中,不少次都把我从凡尘拽回高处,从现实拽向理想。但是,要批评的是,翻译的确是阅读的一大障碍,虽然这种语调和口气十分接近英语,但是总有点奇怪的感觉。另外,文章的展示太少了,不够过瘾。
(p83)编辑和自我编辑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巴斯托估计,单单是他的第一篇文章的草稿就有3.5万字。他把它砍到1.5万字,又进一步精炼压缩到7000字。他说:“这意味着,许多很好的材料被砍掉了。定稿中的每一个字都经过反复考虑,考虑是否绝对必要。还是那句老话:说得清楚、说得有力和准确,就行了。不要让读者多读一个不必要的字。”
简直是一本 如何发现问题+顺藤摸瓜+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归纳观点+特别是 如何 把问题 写清楚+写作技巧的。。。写作百事通。。。 历史上 美国政府腐败、社会问题 的集中报道、参考资料。。。 文风犹如报道,生动 细致 戏剧性,并行主线 频频切换,就像影视剧一样。。。 P191水门事件,参考电影《惊天大阴谋》,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3715/
九十年来的美国杰出新闻大回顾。值得学习。只是这本书的翻译……有待提高。
> 记者与真相
0 有用 CheninBlanc 2012-02-20 09:47:10
不适用于中国
1 有用 whyrrita 2011-10-14 02:14:31
翻译得太烂了。
1 有用 蓝 2013-01-18 15:21:02
翻译 极烂烂烂烂
0 有用 剥洋葱 2011-07-22 19:21:25
又是一本被翻译毁了的好书。比如有些书的翻译我会形容为像屎一样,这本就是比屎好些,尿吧。
0 有用 鱼摆摆~ 2011-05-27 21:42:46
中国报纸新闻报道的深度有待提高……
0 有用 暴风雪的守门人 2013-05-08 20:24:39
也就那样
0 有用 江南词 2013-09-20 17:18:40
讲述为什么金奖给了那些新闻报道。可惜翻译不给力。作者要是能以采访记者本人的话来讲故事就更好了。
0 有用 SFR 2012-06-16 21:55:27
粗读,一般
0 有用 s&wwang 2012-10-08 16:19:05
无意批评,书是本好书。书的内容真是太好了,通过一系列新闻的报道,对911的报道,对天主教主对孩子性侵犯的报道……这些获得普利策奖的报道让我们知道了怎样的报道才能影响社会!而且在面临一系列自然灾害时,媒体面对怎样的考验? 但是,内容好归好,可是翻译的实在是太蹩脚,建议看原版!
0 有用 咩咩咩 2017-08-11 19:07:10
写得很好看
0 有用 乌拉 2011-09-06 17:14:45
一般
0 有用 free_POC 2017-06-24 15:51:33
记者与团队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而一个允许记者独立调查、发表报道、不迫害记者的社会环境与制度却不能靠记者们单打独斗来获得。对比刺目。
0 有用 蜉蝣般的运气 2022-07-04 14:45:03
翻译实在是太烂了,一本抽丝剥茧的好书在这样的翻译下痛失了逻辑和条理
0 有用 阿里里小瓦当 2012-08-04 10:44:41
普利策金奖是颁给对公共服务有巨大贡献和改善的团队,历来被视为美国报界至高无上的荣誉。记者是什么,应该做什么?这本书给我们一种答案、一种激励!除了报道日常生活、繁琐小事,记者还能通过观察,发现并揭露社会中的腐败、弱势、问题、危险,帮助人们摆脱困境,促进社会向好发展!新闻理想如是也!
0 有用 nick 2016-12-03 14:56:54
普利策奖获奖新闻背后的故事,九十年来美国杰出新闻回顾。既有天主教神父性侵幼童的报道,也有水门事件的集中报道。记者从收集资料、归纳观点到写作成文,甚至推动公众瞩目、真相揭露到制度完善,真是新闻人的崇高理想所在。可惜翻译很蹩脚。
0 有用 clark 2012-03-05 10:31:51
讲述获奖经过,历史性的补充,但行文比较一般。
0 有用 啊哈 😪 2016-02-13 09:28:08
前后读完这本书,差不多花了两三年,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总是疙疙瘩瘩,文不及意,又或许是刚刚接触新闻的我对于这一行业并没有太多的期许和了解。还好,最近把它读完了,而且是读进去了。这本书是课堂上一位老师推荐的,或者她是想让我们以普利策奖为志,心中永远秉持一份理想与信念。 这本书,收录的全是普利策奖的幕后故事,讲述了一个个记者变不可能为可能,推动法律制度完善、公众重视、受害者获得补偿的艰辛历程。每一篇新闻都是心血的凝结,都是一个个有着崇高使命感的“人”的深切体会。在读的过程中,不少次都把我从凡尘拽回高处,从现实拽向理想。但是,要批评的是,翻译的确是阅读的一大障碍,虽然这种语调和口气十分接近英语,但是总有点奇怪的感觉。另外,文章的展示太少了,不够过瘾。
0 有用 Covfefe 2020-02-10 23:52:44
(p83)编辑和自我编辑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巴斯托估计,单单是他的第一篇文章的草稿就有3.5万字。他把它砍到1.5万字,又进一步精炼压缩到7000字。他说:“这意味着,许多很好的材料被砍掉了。定稿中的每一个字都经过反复考虑,考虑是否绝对必要。还是那句老话:说得清楚、说得有力和准确,就行了。不要让读者多读一个不必要的字。”
1 有用 319 2015-01-23 00:33:42
简直是一本 如何发现问题+顺藤摸瓜+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归纳观点+特别是 如何 把问题 写清楚+写作技巧的。。。写作百事通。。。 历史上 美国政府腐败、社会问题 的集中报道、参考资料。。。 文风犹如报道,生动 细致 戏剧性,并行主线 频频切换,就像影视剧一样。。。 P191水门事件,参考电影《惊天大阴谋》,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3715/
0 有用 CAMELLIA 2012-12-07 11:35:50
九十年来的美国杰出新闻大回顾。值得学习。只是这本书的翻译……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