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美国-卡夫卡文集-第二卷-增订版》的原文摘录

  • “有关法院的情况你一直在欺骗自己,”神父说,“在法律书前面的序言中关于这种欺骗是这样写的:法的门前站着一个守门人。一个从乡下来的人走到这个守门人跟前,请求让他进法的门里去。可是,守门人说,现在不能让他进去。乡下人想了一想,然后又问道,那么以后可不可以让他进去。‘有可能,’守门人说,‘但现在不行。’因为通向法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着的,守门人又走到一边去了,乡下人便弯腰探身,往门里张望。守门人发现他这样做,笑着说:‘如果你很想进去,那就不妨试试,暂且不管我是否许可。不过你得注意:我是有权的。我只是一个最低级的守门人。从一个大厅到另一个大厅都有守门人,而且一个比一个更有权。就是那第三个守门人的模样,我甚至都不敢正视一眼。’乡下人没有料到会有这么多的困难,他本来想,法的大门应该是每个人随时都可以通过的,但是,他现在仔细地看了一眼穿着皮大衣的守门人,看着他那又大又尖的鼻子和又长又稀又黑的鞑靼胡子,他便决定,还是等一等,得到允许后再进去。守门人给了他一个小矮凳,让他在门旁坐下。他就这样,长年累月地坐在那里等着。他作了多次尝试,请求让他进去,守门人也被弄得厌烦不堪。守门人时不时的也和他简短的聊上几句,问问他家里的情况和其他一些事情,不过,提问题的口气是非常冷漠的,就好像那些大人物提问一样;临到最后,他总是对他说,现在还不能放他进去。乡下人为这次旅行随身带了许多东西:为了能买通守门人,他把所有的东西都送掉了,这总还是非常值得的。守门人虽然把礼物都收下了,但每次总是说:‘我收下来,只是为了免得让你认为,还有什么事情办得不周。’在这漫长的年月里,乡下人几乎一刻不停地观察着这个守门人。他忘记了还有其他的守门人,似乎这第一个守门人就是他进入法的大门的唯一障碍。最初几年,他还大声地咒骂自己的不幸遭遇,后来,他渐渐老了,只能独自嘟嘟囔囔几句。他变得稚气起来了,因为对守门人的长年观察,甚至对守门人皮领子上的... (查看原文)
    若昔难得 2赞 2023-04-14 08:32:25
    —— 引自章节:第七章 律师――工厂主――画家
  • 被告戴上镣铐往往比自由自在感到更安全些。 (查看原文)
    末那识 1赞 2013-01-01 14:23:54
    —— 引自第117页
  • K说着,让到一旁,可是并不走开。副经理拿起电话听筒,报了电话号码后,等待接通线路,这时他离开听筒说:“K先生,我有句话跟您说,星期天早上,我邀了一些朋友乘我的帆船去游览,您愿意一起来吗?人很多,其中也一定会有您的熟人。譬如检察官哈斯泰勒。您来吗?您可一定要来啊!”K试图尽量注意副经理在说些什么。这件事对他说来可不是微不足道的,因为副经理同他从来没有相处得很好过,现在副经理居然邀请他,意味着来自对方的一次主动和解,同时也表明,K在银行里的地位变得多么重要,看来,银行的这位第二把手也十分重视他的友谊,或者至少很欣赏他在银行两派高级职员中所持的中立态度。这种邀请,有损于副经理的身份,未免有些低声下气,虽然这只是在等接电话时离开听筒随口说出的。可是,K却不得不第二次贬低对方的身份,他说:“非常感谢!但是很抱歉,我星期天没有空,我已经有约会了,”“真遗憾,”副经理说着,转过身去对听筒说话了,刚好这时接通了电话。副经理打电话的时间不算短,可是,K心烦意乱地一直在电话机旁站着。等到副经理打完电话,他感到非常吃惊,赶忙为自己无故站在那里请求原谅说:“刚才有人给我来电话,要我到一个地方去一趟,但是他忘了告诉我是什么时间。”“那您可以再打电话去问一问,”副经理说。“也没有什么太重要的,”K说,这样一来,反而使他早先说的那句有毛病的道歉更加漏洞百出了。副经理一边走开,一边还在说些另外的事情。K不得不敷衍一番,但是他心里想的却是:最好星期天上午九点钟就去那个地方,因为这个时间是所有法院平时开始办公的时间。 (查看原文)
    若昔难得 2回复 1赞 2023-03-28 11:59:38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初审
  • 一个平平庸庸的人在其一生中,怎么可能积累起使自己在这种职业中做出一些成绩所需要的那么多知识。 (查看原文)
    kt 2012-12-21 12:53:34
    —— 引自第76页
  • 逻辑虽然是不可动摇的,可是它无法抗拒一个希望继续活下去的人。 (查看原文)
    kt 2012-12-21 13:42:57
    —— 引自第141页
  • 没有人想成为艺术家,但人人都想获得劳动报酬。 (查看原文)
    kt 2012-12-22 01:04:17
    —— 引自第290页
  • "你那箱子肯定丢了,更不要谈雨伞了。"那人坐到椅子上,似乎对卡尔的事情发生了几分兴趣。"我相信,箱子还没丢。""嗯,'相信'使人快乐。" (查看原文)
    末那识 2013-01-03 00:59:59
    —— 引自第156页
  • 举例来说,下面这个故事流传得很广,看来是完全属实的。一位心地善良、心平气和、年岁已高的法官,手头有一桩难办的案子,律师提出几份申诉书后,事情变得更复杂了。他已经琢磨了整整一天一夜——法官们确实认真得出乎任何人的预料。就这样,经过二十四小时几乎毫无成效的苦于,到了拂晓时分,他走到门口,躲在门后,把每一个想进来的律师都推下楼去。律师们聚在楼下,商量着对策。从一方面来说,他们确实没有什么权利可以进去,因此很难采取任何反对法官的法律行动,况且正像上面已经讲过的那样,他们总是尽量避免冒犯法官们。可是从另一方面说,他们少进法院一天就意味着。损失了一天时间,因此争取进去是很关键的一举。最后他们一致认为,把那位老先生拖累是上策。律师们依次奔上楼去,作出最有效的消极抵抗的姿势,听凭法官把他们推下楼,反正楼下的同事们会伸出手臂接住的。这种情况持续了差不多一个钟头后,那位老先生——他通宵未眠,确实已经精疲力尽了——渐感不支,便回自己的办公室了。楼下的律师们起先不相信,指派一个人上楼,躲在门后观察了一阵,确知屋里真的没人了,他们才进去。 (查看原文)
    小强从周 2013-07-04 19:34:19
    —— 引自第75页
  • 所以,律师除非心绪特别好,否则从来不见他。我尽量想办法改变这种局面,可是没有用处。你想想,我有几次对律师说,勃洛克在这儿呢,可是律师却过了三天才见他。如果律师想见他时,他正好不在,那么他的机会就丧失了;我就又得从头开始,为他重新通报。因此我得让勃洛克睡在这儿,因为以前曾经发生过律师半夜打电话来叫他的情况。所以勃洛克必须时刻准备见律师,不分白天黑夜。有时也会遇到律师改变想法的情况,有一次他发现勃洛克确实是在原地恭候,可是他却拒绝会见。 (查看原文)
    小强从周 2013-07-06 08:22:02
    —— 引自章节:商人 解聘律师
  • 非常清楚,这部小说与他(按年月顺序)依次排列的《诉讼》和《城堡》有着内在的联系。这是卡夫卡留下的孤独三部曲。主题就是人的陌生感、孤寂感。 (查看原文)
    胖球 2023-04-19 21:23:14
    —— 引自章节: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