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gota Kristof
出版社: Methuen London
原作名: Le Grand Cahier
译者: Alan Sheridan
出版年: 1989
页数: 160
装帧: Hardcover
ISBN: 9780413166807
出版社: Methuen London
原作名: Le Grand Cahier
译者: Alan Sheridan
出版年: 1989
页数: 160
装帧: Hardcover
ISBN: 9780413166807
豆瓣评分
The Notebook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歌塔·克里斯多夫(Agota Kristof),1935年生于匈牙利的科泽格市(Köszeg),1956年匈牙利发生暴动,于是随夫婿避难至瑞士的纳沙泰尔市(Neuchâtel)定居至今。
饱受烽火洗劫,尝尽思乡之苦的流亡生涯,孕育出雅歌塔作品中冷酷逼真、发人深省的特质。
1986年其处女作《恶童日记》甫在法国出版即震惊文坛,获得欧洲图书奖。续集《二人证据》与《第三谎言》于1988年、1991年相继出版,成为著名的“恶童三部曲”。1992年《第三谎言》获得法国图书文学奖。其他重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昨日》,中篇小说《文盲》、《噩梦》,舞台剧本《怪物》、《传染病》等。“恶童三部曲”至今已被翻译成了35种语言出版。
雅歌塔的作品充满了独创性、讽刺性与人性,是一位极具代表性的当代作家。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评定文章“好”或“不好”的标准很简单:一切须属真实。我们所描述的是我们所看见的人、事,所听到、所做过的事。 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们不能写“外婆像个巫婆”,却可以写“大伙儿都叫她老巫婆”。另外我们不能写“大城市很美”,因为也许我们认为大城市很美,而别人却不这么认为。 同样,假如我们写“传令兵很和善”的话,这并不一定是真的,因为传令兵很可能还有我们所不知道的狠毒的一面。所以对于他,我们简单地写着“传令兵递给我们两条毯子”。 此外我们还写“我们吃了很多的核桃”,这并非表示“我们喜欢核桃”,因为“喜欢”这个字眼并不明确,而且不够简明、客观,就如同“喜欢核桃”和“喜欢我们的母亲”是两回事:前者意味着令人愉悦的口感,而后者则是一种感觉。 表达情绪的字眼太含糊不清,所以最好避免使用这样的字,而尽量去作事物、人物、自我的描写,也就是忠实地描绘事实。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4页 -
回家的路上,我们将行乞来的苹果、饼干、巧克力和硬币全都丢到草丛里。而我们头上曾被施舍的抚摸,是扔也扔不掉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The Notebook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8 条 )

[原创]纠缠一生的谎言与真相----《恶童三部曲》书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不得不说,“恶童三部曲”的书评是最难下笔的书评之一。因为这个三部曲中包含了太多的真相和谎言。 “恶童三部曲”由匈牙利作家雅歌塔·克里斯多夫所写,包括《恶童日记》、《二人证据》、《第三谎言》三本书。 先从第一本书《恶童日记》开始, 《恶童日记》展现了一个让...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8.6分 18247人读过
-
小知堂 (19930401)暂无评分 637人读过
-
Editions du Seuil (1986)8.7分 25人读过
-
小知堂8.5分 24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The Notebook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鱼更 2014-06-24 23:42:39
读的是今年重新印刷的版本。最简单的语言讲述最disturbing 的故事,可人又如何在战争中不作恶地生存下去?
0 有用 either...or 2021-12-03 18:34:55
驚艷了 村上春樹應該借鑑了不少,尤其是海邊的卡夫卡。好像是因為這本書和作者在90年代日本很火(日本真的fashion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