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E·M·Cioran
出版社: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译者: Ilinca Zarifopol-Johnston
出版年: 1995-12-15
页数: 154
定价: USD 28.00
装帧: Hardcover
ISBN: 9780226106724
出版社: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译者: Ilinca Zarifopol-Johnston
出版年: 1995-12-15
页数: 154
定价: USD 28.00
装帧: Hardcover
ISBN: 9780226106724
豆瓣评分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E.M. 齐奥朗(Emile Michel Cioran,1911~1995年),法籍罗马尼亚哲学家、随笔作家,以罗马尼亚文和法文写作,主要著作有:《在绝望之巅》、《眼泪与圣徒》、《解体概要》、《苦涩三段论》、《存在的诱惑》、《历史与乌托邦》、《恶之造物主》和《赞赏练习》。
译者简介
沙湄:哲学博士,专攻基督教艺术、东正教神学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系荣誉研究员、《天南》杂志执行主编。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眷恋表象的秉性使我们大多数人执着于生命。它使我们摆脱了圣洁。p 19 “我死时将有玫瑰飘落如雨。”(圣女小德兰) “玫瑰,你散发着赤裸圣女撩人的香气。”(里尔克)p 25 莫扎特的优雅中有葬礼的回声:谁不曾觉察,谁就不知优雅乃是对悲伤的凯旋,不知世上只有忧郁的优雅。p 25 忧郁由其完整的序列:从一个微笑、一片风景开始,以一口破钟在灵魂中铿然作响告终。p 27 有些悲伤会在人的灵魂中投下隐修院的阴影。透过这种悲伤,我们开始懂得圣徒。尽管圣徒可能想陪我们直到苦涩的极限,但他们不能;他们在半途遗弃了我们,置我们于凄凉和悔恨。圣徒之心的中轴固定在上帝之中,斜度和我们截然不同。p 38 只有忘掉一切,才能真正记得。模糊的记忆揭示了时间之前的世界。通过逐渐倒空记忆,我们从时间中抽身而去。因此在失眠的夜里,我们会再次经历祖先的恐惧,那个世界已被遗忘,却恍如记忆般令我们心惊。这样的夜晚不会抹除记忆的实际内容(我们的历史),但会把我们带上一条在时光中蜿蜒回溯的小径。失眠是向起源的倒退和孤独的开始。它使时间变得稀薄,直至化为纯粹的视幻;它将我们从无常中放逐,强加给我们以最后记忆,也就是那最初记忆。在失眠症优美的消解之下,我们耗尽了自己的过去。于是我们似乎和所有时间一起死去。 想到夜晚的孤独,还有这孤独的剧痛,我就渴望在圣徒所不知的路上漫游。往何处去,往何处去?就连灵魂外面也有深渊。p 81 在感情的世界里,眼泪就是真理的标准。是泪,而不是哭。眼泪有一种透过内在的崩塌来表露自我的秉性。只在表面上哭过的人对眼泪的起源与意义一无所知。有些眼泪的鉴赏家从来没有真正哭过,然而他们是隐忍着不去引发一场宇宙的洪灾! 孤独就好像是荒芜的怒海之底,激流在那里漫卷骇浪,仿佛要把我们存在的屏障悉数摧毁。p 99 泪水穿透大地,在另一片天空中上升为点点繁星。真想知道是谁哭出了我们的繁星?p 108...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页 -
每次看到风景,我都想把身上一切非宇宙性的内容统统摧毁。草木的乡愁与大地的懊悔不可抵挡,我愿变成植物,每天死于日落时。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Tears and Saints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1 条 )

以女性视角解读《眼泪与圣徒》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882年,一名文学史与哲学史思想长河中的巨擎带着他震惊四座的“上帝已死”论点问世[ 内容引自尼采《欢愉的智慧》]。文艺复兴以来,工业社会高扬人类理性的大旗,社会意识形态呈现出理性至上、科技万能、人类中心的特质,人类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主体性和自发性,而那个全知全能的... (展开)
Karl O Knausgaard's top 10 angel books
10 Tears and Saints by EM Cioran After reading the church fathers and the saints, Cioran is a cold hand to a feverish head. "A St. Bartholomew´s Day massacre among angels would delight me immensely," he wrote. I think I understand what he meant. The fri...
(展开)

(移植旧评)书摘和好久以前一些幼稚的评论什么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几年前被书名吸引,mark了这本书。当时只了解到作者齐奥朗是罗马尼亚人,后自断血脉,改用法语写作。当时没有对所知线索做任何联想,直到今年再次偶然开始读这本书,才惊觉:这寥寥几句蕴含了多少信息——一个人何种情况下才会选择切断与故国的联系,而去做世界公民?彼时的罗... (展开)

一段忧郁治愈了另一段
什么是一段忧郁治愈了另一段呢? 我想起欧文亚隆《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中引用的一个故事:黑塞的卢迪老师(《玻璃球游戏》。 大意是说生活在圣经时代,两个出名的医治者,一个是年轻的Joseph,一个是年长的Dion。 年轻的Joseph用宁静的倾听来治愈求助者,人们将痛苦和焦虑讲给...
(展开)

人类对苦难的未能超越导致了宗教的产生(《眼泪与圣徒》阅后总结)
“上帝已死”——尼采。“诅咒比神学和哲学沉思更接近上帝”——齐奥朗。 这本书是基于作者虔诚的思考,由曾经对上帝的深信不疑,转而对于基督教和神秘主义的一些怀疑。它像语录一样,也不是走理论路线,而是走心理路线。整体格调很悲观,很忧伤。可以感受到齐奥朗对基督教和希...
(展开)

那在了无意义的痛苦中挣扎的时代和你我
全书仿佛以一种由内而外的平静且痛苦的语调发问:“这一切有什么意义?”不论是理性、情感、爱情还是苦难,似乎最终都将通往齐奥朗所理解的、或者说那一个时代所理解的神性,这种神性追伐到最后,也不过是虚无。然而就为了追求这样的向上的道路,我们不爱自己的身体,不爱自然...
(展开)

My Clippings
“感觉是万物,实则是虚无。”(保罗·瓦雷里) 人只能平躺着思考。以直立姿势来设想永恒几乎是不可能的。动物开始直立行走时,可能已经进化到了人类的级别,但意识却诞生于自由而慵懒的时刻。当你舒展四肢躺在大地上,望着高高的天空,你和世界之前的隔阂会想一道裂缝般打开—...
(展开)
> 更多书评 3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商务印书馆 (2014)8.8分 3938人读过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8)9.4分 30人读过
-
Herne (2007)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LGF (1998)暂无评分 3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Tears and Saints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