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史三书的书评 (21)

以前看过但不记得了,今天看八卦的
这部书多年前翻过,估计是在学校图书馆里面借出来的。但没有太多的印象了。但当时准备研究宋史肯定和这个书有点关系,而且充实而光辉,勤谨和缓等等都还有点记忆。但其他的东西似乎是完全没有记忆。 严先生所做的那些东西,我一概毫无兴趣,对于古代社会,特别是早期的历史,基...
(展开)

做一个健康纯净的学术人 ——读严耕望《治史三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我早就有耳闻,但由于自身的懒惰,一直未寻来品读,今适逢课程与作业要求,遂首次通读。读罢,由于我自身的治学水平局限,故暂未达到大彻大悟之感,但也自觉离跨入史学门槛的距离又增近了一步。 《治史三书》是由《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钱穆... (展开)
读《治史三书》学写作
由于我对历史学研究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奈何走了另外一条路而无法进入学术中心,平日里只能读一些大师们教人如何治史做学问的闲书,当消遣读物。我时常阅读此种治学经验类书籍主要有周勋初的《艰辛与欢乐相随》,何炳棣的《读史阅世六十年》,张光直的《考古人类学随笔》和严...
(展开)

《治史三书》读书笔记
治史三书分为三大部分,治史经验谈、治史问答、钱穆宾四先生与我,涉及史学方法论的主要是第一篇与第二篇。 在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具体规律这部分中,贯穿全文体现了“博通”二字,以及史学家对待史料,对待其他意见严谨,客观,开明的工作态度。之后作者讨论了史学写作的论著...
(展开)

传统治史与西式治史的差异——谈《治史三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严耕望的《治史三书》一书,从内容而言可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其中《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为一个系列,《钱穆宾四先生与我》为一个系列,余英时所撰的《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为另一部分。本文仅就第一部分略谈个人观点。 《治史经验谈》和《治史答问》... (展开)
学习严耕望先生、钱穆先生的治学之道
钱穆传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穆每悟一事,即身体力行。《曾文正公家书》,教人读书,必自首至尾通读全文,遂遵行,数十年不懈。尝读卫生书,云人之不寿,多由忽略健康教育,遂决心力求生活规律化,作息散步有定时,至老不衰。 穆治学之余,好游山水。尝自谓:"读书当一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