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史三书的书评 (21)

海市蜃楼 2011-10-12 22:16:10

《治史三书》读后

严耕望先生享誉史坛,是钱穆先生最看重的学生,也是胡适、杨联陞一致称许的史学大家,并被余英时誉之为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先生一生,论著辉煌,如《两汉刺史太守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唐仆尚丞郎表》、《唐史研究丛稿》、《唐代交通图考》等,规模宏大且...  (展开)
风轻飘 2014-08-27 22:04:02

以前看过但不记得了,今天看八卦的

这部书多年前翻过,估计是在学校图书馆里面借出来的。但没有太多的印象了。但当时准备研究宋史肯定和这个书有点关系,而且充实而光辉,勤谨和缓等等都还有点记忆。但其他的东西似乎是完全没有记忆。 严先生所做的那些东西,我一概毫无兴趣,对于古代社会,特别是早期的历史,基...  (展开)
格野 2022-03-09 20:07:03

治史三书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工作随时努力,生活随遇而安。这句话看似平平无奇,却很难真正做到。 治史经验谈:治史要专精于博通;要多看书,不局限于题目去翻材料,不仅要看正史,还要多看其它史料;尽量少说否定话,不要忽略反面证据;尽量使用原始史料;学术工作之要诀“勤、谨、和、缓、恒、定、毅、勇...  (展开)
Shark咬人猫 2020-06-25 19:36:30

做一个健康纯净的学术人 ——读严耕望《治史三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我早就有耳闻,但由于自身的懒惰,一直未寻来品读,今适逢课程与作业要求,遂首次通读。读罢,由于我自身的治学水平局限,故暂未达到大彻大悟之感,但也自觉离跨入史学门槛的距离又增近了一步。 《治史三书》是由《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钱穆...  (展开)
韦海生 2020-04-24 18:31:00

读《治史三书》学写作

由于我对历史学研究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奈何走了另外一条路而无法进入学术中心,平日里只能读一些大师们教人如何治史做学问的闲书,当消遣读物。我时常阅读此种治学经验类书籍主要有周勋初的《艰辛与欢乐相随》,何炳棣的《读史阅世六十年》,张光直的《考古人类学随笔》和严...  (展开)
ddddultra 2012-09-18 18:53:43

一些摘录

【唐太宗】 例一:《新修本草》一七“蒲陶”条云: 蒲陶……生陇西、五原、敦煌山谷。本注:“魏国使人多赉来。……此国人多肥健耐寒,盖食斯乎?” 按《本草》为药物学书籍,一般研究历史的人不会去仔细读,研究北朝民族社会问题的人也不会去读。这 条材料显示北朝人或许指...  (展开)
sixland 2019-04-07 23:56:34

《治史三书》读书笔记

治史三书分为三大部分,治史经验谈、治史问答、钱穆宾四先生与我,涉及史学方法论的主要是第一篇与第二篇。 在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具体规律这部分中,贯穿全文体现了“博通”二字,以及史学家对待史料,对待其他意见严谨,客观,开明的工作态度。之后作者讨论了史学写作的论著...  (展开)
jordanpan 2011-09-17 10:34:34

专精与博通

专精与博通两个概念当为一般人所知,不必说,但尤着重”精“与”通“两字。专不一定能精,能精则一定有相当的专;博不一定能通,能通就一定有相当的博。治学要能专精,才能有成绩表现;为要专精,就必须有相当博通。各种学问都当如此,尤其治史。 ——摘一段  (展开)
菁篮 2011-08-05 11:35:52

闻名久矣

大三的时候,我要上的一门课叫史学论文写作。课堂上第一次听老师提到“治史三书”这本书,也是第一次听闻严耕望这个名字。我已经忘记了老师是如何说的,但是我就把这两个名词记在心里。大四要写论文了,我的指导老师又提到了这本书,他说你们应该看看这本书,再写论文吧!通过...  (展开)
FishmansDub 2021-01-20 10:49:18

要记

写在前面:全书以治史经验谈为核心,以治史问答为补充,钱宾四先生与我为求学研究之路。所以已经讲的,未讲的都在治史经验谈中,经验不单单是治史的经验,先生作为一个真正的“学术人”,学术与人生融合不分,故从经验中,看到的是一个人,一个鲜活的人。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  (展开)
默鸣 2020-02-08 21:08:52

质朴无华严耕望

三本小书合一而成。通篇感受到的是一代学人的质朴之美,自开卷始,深厚的史学素养及人文素养扑面而来,及至文终,不忍合卷。这对于有志于学术的国人而而言——无论其所学是否是史学,都当一读,尤其对于被时下琳琅满目的浅表之作遮蔽双眼的青年人而言,更应细品。正如在目录中...  (展开)
倚云 2019-07-21 11:29:25

《治史三书》 摘要

1、治史有四字真言“博通专精”。“博通”既指在史学内部博古通今,又指旁通其他社会科学,在博通基础上才能在“专”上有所“精”。 2、不要为了找资料而看书,而是要对研究时代的各方面有全盘认识,并且兼顾上下两个时代。不仅要看新发现的史料,更要精读重要的普通史料。 3、...  (展开)
替替No.4 2018-07-13 17:42:47

读《治史三书》

记得这本书是大一时候锁哥推荐的,那时上中国古代史,锁哥在我们心中的形象还是一个会以向往的神态提起年鉴学派的儒雅教授。那个时候历史之于我,还是高中所学,即便每次都考的很差,但还是没有办法不喜欢的东西——但是你又无法具体地描述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 大一懵懂,幸...  (展开)
Aliensong 2014-06-29 16:54:29

传统治史与西式治史的差异——谈《治史三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严耕望的《治史三书》一书,从内容而言可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其中《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为一个系列,《钱穆宾四先生与我》为一个系列,余英时所撰的《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为另一部分。本文仅就第一部分略谈个人观点。 《治史经验谈》和《治史答问》...  (展开)
魏伯河 2012-12-12 17:25:28

治史当学严耕望

从余英时先生的书里知道有一位治史名家严耕望,是钱穆先生高足,颇有成就。后来在网上屡见有人推荐严氏《治史三书》,便有了阅读学习的愿望。 这本书2011年6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2月即再版(此前由辽宁教育出版社于1998、2006年出过两个版本,惜未得见)。今以两天时间阅...  (展开)
涤生 2021-02-10 21:48:42

学习严耕望先生、钱穆先生的治学之道

钱穆传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穆每悟一事,即身体力行。《曾文正公家书》,教人读书,必自首至尾通读全文,遂遵行,数十年不懈。尝读卫生书,云人之不寿,多由忽略健康教育,遂决心力求生活规律化,作息散步有定时,至老不衰。 穆治学之余,好游山水。尝自谓:"读书当一意...  (展开)
历史学者 2017-03-14 19:12:49

严先生的书

对严先生的著作,除此《治史三书》外,《唐仆尚丞郎表》、《唐代交通图考》等代表作我都暂时无缘拜读——估计现在就是读了也读不懂许多。但目前,窃以为这一本小书的含金量很大。仅是读过此书,严先生之治学做人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所以我认为余先生的这些评价都非常中肯和贴...  (展开)
岁云暮矣 2016-10-06 19:19:14

治学之门道

我导推荐,必为精品! 这本书在2016年上半年写论文时读的,真是一股及时雨!  (展开)
当时我就跑了 2014-08-19 10:17:25

历史研究入门

当初是看了豆瓣上的书评才买的这本书。 严老师的史学大家,本书的内容主要是教我们如何研究历史,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都是经验心得。 对我来说,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于历史资料,当然也包括其他书籍,看的时候要客观,要有自己的辨别能力。别人著书立说有一定的依据,...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1条)

订阅治史三书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