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的书评 (24)

memoto 2013-11-02 19:44:33

拼凑的模式与曲折的道路

这是一本2008年以后,作者若干访谈录和报刊杂志文章的大杂烩,好处是篇幅不长,观点鲜明;不足之处是逻辑不够严密,论据比较随意。 作者的几个重要观点(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梳理): 1、并无独特的中国模式。当前的中国是东亚模式和巴西模式的复杂混合体。 2、中国与印度的比...  (展开)
Jim Yang 2011-08-10 10:35:59

中国模式or体制改革?

第一次知道黄亚生是在2005年末,那时他的《改革时期的外国直接投资》被翻译引进,当然标题没有原文那么刺眼<Selling China>. 这是我第一次读经济方面的专论书籍,为其中的观点,论证都印象深刻。尤其是其反思改革开放中各种政策优劣的诸多观点,对当时的我还是颇有冲击的。 ...  (展开)
孟龙傅 2012-05-13 13:28:14

读书笔记

将书中自认为比较有启发意义的内容摘抄如下。 中国印度经济之比较 中国经济虽然在总量上增长速度高于印度,但是在软件设施上,即制度及经济自由化方面上是不如印度的。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印度用了最小的经济刺激政策(总额效益100亿美元)便将GDP增长速率维持在6%,...  (展开)
王玉 2011-06-09 22:24:23

制度和环境更重要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制度和环境更重要,一个良好的制度会让一个经济体更具生命力、创造力、竞争力。而自九十年代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无疑是一场自上而下主导的华丽演出,终究是一场的浮云,没有效率和缺少持久性的。中国一切奇怪的经济现象都深深埋在了体制之内。也许,无论我们...  (展开)
治壹 2016-03-06 23:03:37

中国未来可能的发展道路必然是放弃现在所谓的“中国模式”

读黄亚生《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 所谓中国模式不外乎高度集中和高速增长两个并存的特征,这不同于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高速发展模式,并且将高度集中想象为高速增长的原因。基本逻辑是政府集中资源后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并将政府集中的资源,主要是财政,...  (展开)
dazhi_whu 2015-04-20 11:46:28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读后感

黄亚生,湖北人。他的父亲是位老共产党员,他1981年开始就读于哈佛大学,1984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1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先后任职于世界银行、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等高大上的单位。目前,在清华和北大都有兼职。最早和同行提出“印度能...  (展开)
久淳堂 2014-11-07 14:08:32

像经济学家一样偏颇地思辨

第一次读黄亚生的书还是在大学时代,新星出版社引进了《改革开放时期的外国直接投资》。虽然当时是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但被经济学的思辨方法深深的吸引了。 这次看这本小册子是因为亚马逊打折,六块钱重温一下黄亚生的各种观点,相当值。 从学术阵营来看,黄亚生...  (展开)
殆人 2014-03-22 17:03:41

已经被事实证伪的书

读到龙象之争这部分,就完全读不下去了。 2011-2012年,印度的GDP增长率直线下跌,已经到了3%,出口量不断萎缩。国内的内需完全没有书里说的那么强劲,足够支持GDP的高速增长。 虽然书中的观点,部分认同。但是有些论证有也太过简单或牵强。比如证明基建不能保证经济增长。证明...  (展开)
路霸招伤焗 2014-02-26 11:38:54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

“上海模式” 上海模式的特点就是政府干预。在地方城市化的过程中,政府通过强力手段征得土地,而后以较低价格卖给开放商,从而刺激了开发商的热情。从而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与此同时,国企在上游资源型行业握有较大的筹码,在此过程中,国企成为获利最多的赢家。 政府强制城...  (展开)
cemon 2013-12-18 15:23:43

中国模式下的民企和农民

以后读书,应该仔细思考写点读后感,再不济也得摘抄一些关键性的句子。一本书虽然并不花费多少时间,可是看过就忘实在对不住自己。 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听过很多,却依旧云里雾里。这本书算是一个科普,以中国模式,模式下的民企和农民很好梳理了至少消费...  (展开)
驰骋之志 2013-11-22 08:07:45

不错的书

因为不是业内人士,亦不是对经济感兴趣的人,所以对于模式之类的知识知之不多。读了本书,还是很有收获的,很多观点很有道理,比如中国和印度的对比,好像从专业角度一分析,哦,原来是这样呀。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相关政策,很多能和书中的观点对应上,越来越按照...  (展开)
鹤皮 2013-07-15 01:32:21

在质疑黄教授的过程中寻找快感 之1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黄亚生的这本书,抛开愤愤不平的话,其实可以找到许多满足感:“我居然有能力在一个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书里发现这么多不合理之处”,当然,他毕业于哈佛大学,我毕业于中山大学,他的学识肯定远在我之上。 所以如果他的书中真有我看得出来的、不合理地错误,那...  (展开)
沿江大道的少女 2013-06-01 17:56:07

一点浅浅的思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不久在准备考试就一直在背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中国特色经济的市场经济体制这类的词汇,心里念着,这种加了标签的制度到底是有什么样的魔力,让中国保持了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30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转眼间,这样的国度里就高耸起了无数高楼大厦,钢筋混凝...  (展开)
姽婳 2013-04-15 22:59:03

内容很让我信服的访谈录

作者的观点是否有瑕疵暂且不说,主要是无论有或没有,我都分辨不出来。通篇读下来,没有发现明显的可以被驳倒的观点;反倒是很多视角让我耳目一新。 这本书只是有一个问题,因为是一本访谈录,很多观点作者在多次访谈中都有谈到,所以一些段落和句子反复出现多次,十分影响阅读...  (展开)
勺子 2011-11-09 10:43:59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是集录了黄亚生教授的文章和访谈。内容就是围绕所谓“中国模式”展开的。书中不仅有理论观点,而且有大量的数据进行支持。 文中开篇便指出没有独特的“中国模式”,中国的发展,更像是拉美模式,而不是东亚模式。 1“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的成功方面在于:一、社会...  (展开)
赤脚遛 2011-10-09 15:40:45

冷静的观察者!

“政府财税收入丰厚,可以支持大型的投资项目,但居民收入因为高税收而降低。相反,真正的企业主导型经济只有在居民收入增加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发展。” “制度是无形的,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对投资和个人工作的激励所产生的影响上,而非物质表现形式上。” “从1993年以后中国走...  (展开)
chadbb 2011-07-26 22:11:11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中国模式归根到底,就是用不相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创造了连续30年的高速发展奇迹。 然后这种奇迹的背后,仍然是制度性的不相容,在彼此可以容忍的前提下,相互忍让才形成了今天的中国模式, 然而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以及这种模式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国之路,作者似乎进...  (展开)
愤怒的精子 2011-05-30 17:56:12

不晓得这书中说的内容有多少是真知灼见?

没看过不乱评 但是中国经济目前乱象一片,实在是看不透。。 中国模式?就是劫贫济富,就是剥削劳动力,就是把农村败光。。 这样的模式现在还能走多远,谁知道呢? 现在中国的经济纯粹被房地产绑架,地产商与地方政府合谋。。 这样的模式造成了现在的窘境。谁能解开?  (展开)
猪在飞 2012-04-04 16:19:35

何为模式

这是一本很应景的书。不得不佩服中信出版社在商业的敏锐度以及营销上的技巧,对于他的主要客户群的阅读需求能够有这般细致的理解,确实不易。 应该说这是一本不错的书,知道在观点上是有足够吸引人的,并且也有相当多的实证数据的支撑。但是如果严格的追求的话,可以发现一般文...  (展开)
每天运动半小时 2011-06-10 20:18:21

我特别喜欢这本书

从一看到这本书的稿子,我在心里掂量了老久,就是它了。它就是我做编辑的生涯中,以后能一直拿得出手的那本书。 做编辑其实挺像张网捕鱼。鱼够不够大,不取决于打渔的,而是养鱼的。黄亚生是“红色贵族”,他的爷爷黄负生是中共最早的50名党员之一,父亲是《永不消逝...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4条)

订阅“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