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那些总是以为村上就是小资的代表的人们,好好读读这本书再说话吧!!!
刚读的时候非常触动,觉得这就是我要做的口述史的典范,然后后面觉得实在太长了,相似的东西多了,能够让人揣摩的东西就少了,感觉篇幅还可以缩减一点。而且只是描写经历的话好像读起来千篇一律,问题应该更加多的放在“遭遇毒气前后的生活/心理差别”上
村上很巧妙的在中间和结尾穿插了两个极为动人的故事(事实),一个变成植物人的女孩后来可以开口说简单的词语,和一个没有见到自己孩子出生的父亲,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看完是多么的震撼。整部书很厚记录了六十多个沙林毒气事件的幸存者和遇难者的亲人的口述,作者的行动力真是领人惊叹,这样的记录和反思真的是值得的,对于村上春树整个人都立马改观了,再回想一下我国的天灾和人祸简直像过眼云烟一样,说过去就过去了。
作为非虚构写作,这本书可以给村上及格。当然,主要是为了客观中立地记录,但是雷同的表述特别多。组稿的时候,这点是应该考虑的。但是,最大的问题不是村上,而是译者。我认为译者可能连最基础的现代汉语都未能很好地使用,却还为自己加了不少戏。比如P022,哭也似的央求医院;P206 是经理方面的专家。或者莫如说天生心直口快。我查了一下,哭也似的出自先秦文献,就是哭得非常伤心的意思。然而,我至今也不知道经理方面的专家,应该是什么样的专家。。。。。。莫如,就是不如的意思。翻译要求信达雅,为什么不直译,而要卖弄文字呢?我们好像不需要把日文翻译成文言文吧?
非常好的一本书,同时翻译非常差。关键词“物语”没有翻译,直接搁在那里。有一种做阅读理解,前后都读懂了就是看不懂关键词的感觉。
访问是数量是够惊人的,可是没什么深入的洞见,视角也太单一了,统统是受害者看法。
重复很多,时间的间隔也没有真的长到足以去回溯,好着急啊当时的村上。虽然采访了很多人,却也是因焦虑而造成的偷懒。
人生百态和被粗暴袭击后的百态人生。
买来好几年都没看,没想到在家自主隔离期间看完了,此情此景,我也不知道说啥好……
村上急迫的原教旨主义批判物语的起点,真实碎片在1Q84的平行世界完成了归一
1995.03.20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P32始终抱着自己是受害者的态度,不知不觉之间自己的心态就会扭曲。受害者心理必须尽可能抛弃,自己的敌人其实是消极的自己。责任回避型封闭性社会。市场孝典。松本利男。中山郁子。
比村上的小说非常不同。但看得人非常的感动。普通人的经过,文字的力量就是这么简单。四两拨千斤。日本有关注社会关注个人的文学家,我们呢,中国这么多的事件背后,没有人去听听平民的话语并记录下来。
他们的反省力与我们的回避力一样强大。
九年之后再拿出来看,真真是感同身受何其雷同
本书实际上林少华先生只翻译了一点点儿,主要部分都是由他的研究生翻译的。不过风格似乎一脉相承。“在五个化装男子将用研磨机磨尖的伞杆尖头捅进装有奇妙液体的塑料袋之前……”真是村上式的开头啊。“只有入口没有出口的封闭性世界即是封闭性物语的危险性——可以使人开飞机撞大楼,可以使人在地铁中施放毒气。”多数人需要这样那样的框架,没有了就无法忍受。奥姆教就是此类极端。另一方面——村上在地铁沙林事件的采访中体验到的责任回避型的封闭性社会“体质”,让我感同身受。“在现场拿枪的士兵最为痛苦倒霉,没得到回报。在后方的幕僚和参谋则不承担任何责任,使用体制性花言巧语将失策掩饰过去。而若前线出现难以掩饰的败退,即作为现场指挥官的职务责任逐一严加处理。大多数被迫剖腹自杀。”期待《地下2•在约定的场所》上译早日出版。
其实更想说的是被村上这种行为所感动了,说是一种勇气也好,一份责任心也好,以这样的形式来还原一个政府所掩饰的事件本事。虽然这样说身份显得很奇怪,但很感谢,感谢他不仅仅只是陈述了事件和其伤害性,更是把每一个陈述者当做一个完整的人,这种不想让活生生的人变成“面目模糊的众多受害者的一个”的态度令我敬佩。
对于没有遭遇过沙林事件,而只是读过这样的描述的人来说,确实很难感受到因受害而带来的生活的不易,但是却能感受到生活在东京的人平时生活的不容易。他们勤恳认真地上下班,贷了款,有两三个子女要养,退休了还是不能停下干活,他们肯定每天想着勤奋就能有好的回报,但是偏偏就是这些已经活得如此艰难的人,要遭受这样的打击。就冲这一点,邪教就是不能容忍的,即使邪教是社会本身造成的,但这些受害者已经是力所能及在生活了,他们是最无辜的。如果要我说,该严惩的还是得严惩,该反思的务必别遗忘。
翻译的是人话吗……
在读这本书以前,东京地铁沙林事件不过是一个名词。读完之后,觉得非常愤怒。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愤怒,作为一只鸡蛋的愤怒。虽然只是寻常的笔法进行的记录,却在其中包含了许多难以描述的意义。
其实我没有读完,说实话,村上的书我是怎么也读不下去。大概我本身就对沙林氯气事件缺乏兴致吧。
> 地下
70 有用 · 2012-03-04 09:19:27
那些总是以为村上就是小资的代表的人们,好好读读这本书再说话吧!!!
33 有用 🫀Psyche 2012-09-06 22:48:58
刚读的时候非常触动,觉得这就是我要做的口述史的典范,然后后面觉得实在太长了,相似的东西多了,能够让人揣摩的东西就少了,感觉篇幅还可以缩减一点。而且只是描写经历的话好像读起来千篇一律,问题应该更加多的放在“遭遇毒气前后的生活/心理差别”上
37 有用 RINGO 2014-07-23 22:46:52
村上很巧妙的在中间和结尾穿插了两个极为动人的故事(事实),一个变成植物人的女孩后来可以开口说简单的词语,和一个没有见到自己孩子出生的父亲,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看完是多么的震撼。整部书很厚记录了六十多个沙林毒气事件的幸存者和遇难者的亲人的口述,作者的行动力真是领人惊叹,这样的记录和反思真的是值得的,对于村上春树整个人都立马改观了,再回想一下我国的天灾和人祸简直像过眼云烟一样,说过去就过去了。
12 有用 Shirleysays 2017-12-02 19:46:25
作为非虚构写作,这本书可以给村上及格。当然,主要是为了客观中立地记录,但是雷同的表述特别多。组稿的时候,这点是应该考虑的。但是,最大的问题不是村上,而是译者。我认为译者可能连最基础的现代汉语都未能很好地使用,却还为自己加了不少戏。比如P022,哭也似的央求医院;P206 是经理方面的专家。或者莫如说天生心直口快。我查了一下,哭也似的出自先秦文献,就是哭得非常伤心的意思。然而,我至今也不知道经理方面的专家,应该是什么样的专家。。。。。。莫如,就是不如的意思。翻译要求信达雅,为什么不直译,而要卖弄文字呢?我们好像不需要把日文翻译成文言文吧?
10 有用 老袁 2018-07-19 14:29:53
非常好的一本书,同时翻译非常差。关键词“物语”没有翻译,直接搁在那里。有一种做阅读理解,前后都读懂了就是看不懂关键词的感觉。
5 有用 希夷子 2012-12-11 18:03:05
访问是数量是够惊人的,可是没什么深入的洞见,视角也太单一了,统统是受害者看法。
2 有用 bololo 2017-10-27 00:05:56
重复很多,时间的间隔也没有真的长到足以去回溯,好着急啊当时的村上。虽然采访了很多人,却也是因焦虑而造成的偷懒。
2 有用 wanze 2012-02-11 16:20:34
人生百态和被粗暴袭击后的百态人生。
1 有用 大萌 2020-02-17 14:39:57
买来好几年都没看,没想到在家自主隔离期间看完了,此情此景,我也不知道说啥好……
2 有用 红鼠 2013-05-22 22:32:06
村上急迫的原教旨主义批判物语的起点,真实碎片在1Q84的平行世界完成了归一
3 有用 水仙操 2017-08-15 10:00:10
1995.03.20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P32始终抱着自己是受害者的态度,不知不觉之间自己的心态就会扭曲。受害者心理必须尽可能抛弃,自己的敌人其实是消极的自己。责任回避型封闭性社会。市场孝典。松本利男。中山郁子。
2 有用 vendome 2016-04-14 11:43:42
比村上的小说非常不同。但看得人非常的感动。普通人的经过,文字的力量就是这么简单。四两拨千斤。日本有关注社会关注个人的文学家,我们呢,中国这么多的事件背后,没有人去听听平民的话语并记录下来。
3 有用 未来主人渐成翁 2012-11-27 13:09:06
他们的反省力与我们的回避力一样强大。
2 有用 舞舞舞の奇鸟 2020-02-25 15:36:54
九年之后再拿出来看,真真是感同身受何其雷同
1 有用 海扬尘 2011-07-11 18:06:30
本书实际上林少华先生只翻译了一点点儿,主要部分都是由他的研究生翻译的。不过风格似乎一脉相承。“在五个化装男子将用研磨机磨尖的伞杆尖头捅进装有奇妙液体的塑料袋之前……”真是村上式的开头啊。“只有入口没有出口的封闭性世界即是封闭性物语的危险性——可以使人开飞机撞大楼,可以使人在地铁中施放毒气。”多数人需要这样那样的框架,没有了就无法忍受。奥姆教就是此类极端。另一方面——村上在地铁沙林事件的采访中体验到的责任回避型的封闭性社会“体质”,让我感同身受。“在现场拿枪的士兵最为痛苦倒霉,没得到回报。在后方的幕僚和参谋则不承担任何责任,使用体制性花言巧语将失策掩饰过去。而若前线出现难以掩饰的败退,即作为现场指挥官的职务责任逐一严加处理。大多数被迫剖腹自杀。”期待《地下2•在约定的场所》上译早日出版。
1 有用 Aragaki 2011-07-13 00:54:09
其实更想说的是被村上这种行为所感动了,说是一种勇气也好,一份责任心也好,以这样的形式来还原一个政府所掩饰的事件本事。虽然这样说身份显得很奇怪,但很感谢,感谢他不仅仅只是陈述了事件和其伤害性,更是把每一个陈述者当做一个完整的人,这种不想让活生生的人变成“面目模糊的众多受害者的一个”的态度令我敬佩。
1 有用 Junkeene 2015-08-23 23:03:07
对于没有遭遇过沙林事件,而只是读过这样的描述的人来说,确实很难感受到因受害而带来的生活的不易,但是却能感受到生活在东京的人平时生活的不容易。他们勤恳认真地上下班,贷了款,有两三个子女要养,退休了还是不能停下干活,他们肯定每天想着勤奋就能有好的回报,但是偏偏就是这些已经活得如此艰难的人,要遭受这样的打击。就冲这一点,邪教就是不能容忍的,即使邪教是社会本身造成的,但这些受害者已经是力所能及在生活了,他们是最无辜的。如果要我说,该严惩的还是得严惩,该反思的务必别遗忘。
2 有用 Mumu 2011-12-21 12:20:42
翻译的是人话吗……
1 有用 阿花 2013-10-26 22:41:55
在读这本书以前,东京地铁沙林事件不过是一个名词。读完之后,觉得非常愤怒。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愤怒,作为一只鸡蛋的愤怒。虽然只是寻常的笔法进行的记录,却在其中包含了许多难以描述的意义。
0 有用 海德格尔 2012-01-16 15:09:38
其实我没有读完,说实话,村上的书我是怎么也读不下去。大概我本身就对沙林氯气事件缺乏兴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