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原文摘录

  • 世间曾经存在一座城市,可以称作精神的高山。从那高山喷出一柱火焰,曾经照亮大地。明天,在精神高山的旧址,将建成群氓的低俗旅馆,住进大批粗野的家伙,酃视一切尽情享乐 (查看原文)
    不董瞎说 1赞 2020-02-06 17:26:59
    —— 引自第245页
  • 这些地方,应该受到尊重。看重的首要一点,就是不要把当代富有刺激性的、病态的文学带到这里。甚至一些出色的作家,可能受人赞赏的天才作家,其作品高超的手法、讲究的文笔,会形成极大的反差,不适于在这里阅读。在任何别的地方看那些书,那好极了。到这里,请诸位少带书。有基本自然史,或者几本精彩的简易编年史,这就很多了。面对这部鲜活的、威严的、极其纯洁的大书,任何人类著作都显得渺小。在这部大书面前,一切都显得可怜。 甚至宗教的、神秘的书籍,在这里也是多余的。所有特定的宗教,面对这种俯视它们,涵盖它们的巍然宗教,声音就太微弱了。世间的神灵,你们都肃静吧。让我聆听上帝。 阿尔卑斯山脉的肃穆伟大,这些崇高的处女峰的纯洁诗意,对我们的弱点和我们的小说,必须拒之千里。在这些高山的永恒性面前,计较个人的遭遇,带去小肚鸡肠、无所事事的烦躁,这些本该掩藏的毛病,实在是不自量力了。这些地方充满活力,是值得纪念的欧洲自由的摇篮,山区的生活十分艰苦,危险而勤奋的劳动为世界树立了样板,而奥贝尔曼(Obermann)的闲愁,在这里又算得什么呢?在森林的大胆探险者和日内瓦的不知疲倦的工人之间,虚妄幻想和空虚的忧愁能有什么意味呢? (查看原文)
    大芬儿 2016-09-05 21:18:14
    —— 引自第199页
  • 我们在耶尔群岛度过的几个冬季,比什么都更能唤起我的思绪。丈夫携我来到海岛,就是为我向大自然讨一个缓期,讨一点寿命。我不动地方,就看见世界五大洲的鲜花一齐开放。气候的差异在这里消失了。地理学在这里遭到否认,也被取消了。花卉的巨型巴别塔,个性全混淆不清了。这里就好像是中心点,大自然从这中心点往全球分发植物。 (查看原文)
    不董瞎说 2020-02-03 14:32:19
    —— 引自第1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