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艺术和宗教在人类的表达中是不同的范畴,各自以独立的方式存在并发展——但是它们也互相影响。宗教需求在哪一点上、怎样开始影响艺术实践?艺术形式在何时、怎样变成宗教实践的重要手段?审美因素——工艺的精美、材质的精良、比例的协调——在何时、怎样获得宗教意义?艺人或是工匠如何表达深奥的宗教理念?诠释这类问题在研究中国佛教艺术的过程中普遍适用,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王静芬的《中国石碑》一书为探究这类问题建立了坚实的平台。例如,她指出中国竖立纪念性石碑的习俗远早于佛教的传入。她追踪了佛教思想上的变化,从集中于个人禅修转移到怜悯一切众生,这使得宗教图像、象征符号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她证明了这一思想体系从外来到中国如何逐渐适应本土习俗。最重要的是,她描述了心灵手巧的艺人的创造性,他们大大地丰富了佛教艺术的外来风格,帮助这一信仰如此深刻地渗透进入这个庞大国家的群体意识中。
作者简介 · · · · · ·
王静芬(DorothyC.Wong),现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艺术系副教授,她专攻中国中古时期的佛教艺术,从事宗教与社会关系以及宗教文本与视觉表现之间的关系等艺术史课题的研究。除本书外,她还著有《法隆寺再思》(HOryOjiReconsidered)一书(任主编并有论文发表,2008年),并发表多篇与佛教艺术有关的论文。
目录 · · · · · ·
致谢
年代表
导论
第一部分 传统中国石碑及其佛教对应物
第一章 中国石碑传统的古代根源
第二章 汉代石碑的起源和兴盛
第三章 北魏佛教造像碑的起源
第二部分 佛教造像碑的兴起
第四章 佛教造像碑的一般特征
第五章 佛教造像碑最初在山西的兴起
第六章 弥勒信仰和河南的造像碑
第七章 陕西佛教造像碑:佛道元素和民族差异
第八章 甘肃、宁夏地区的佛教造像碑
第九章 复式造像碑和大乘佛教图像学的进一步发展
第十章 四川佛教造像碑和中国净土图像之滥觞
结论 作为一种象征形式的佛教造像碑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收起)
喜欢读"中国石碑"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石碑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中国石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 条 )
> 更多书评 4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术语“stele”(希腊语)或“stela”(拉丁语)意思是柱状物,指直立的石块,被雕刻以后往往用作墓葬的标志,并具有供奉、纪念和划界的作用。……中国传统的碑在形式和功能方面与“steles”一词在古代世界其他文化中的意义具有相似性,因而将“碑”译为“steles”非常恰当。 关于“stele”的解释王静芬参照《麦克米兰艺术词典》。对于翻译没有什么判断力,因之前微博上提出了这个问题,谨摘抄如下,可能日后有用。原书作者有更...
2014-07-26 11:26
-
术语“stele”(希腊语)或“stela”(拉丁语)意思是柱状物,指直立的石块,被雕刻以后往往用作墓葬的标志,并具有供奉、纪念和划界的作用。……中国传统的碑在形式和功能方面与“steles”一词在古代世界其他文化中的意义具有相似性,因而将“碑”译为“steles”非常恰当。 关于“stele”的解释王静芬参照《麦克米兰艺术词典》。对于翻译没有什么判断力,因之前微博上提出了这个问题,谨摘抄如下,可能日后有用。原书作者有更...
2014-07-26 11:26
-
术语“stele”(希腊语)或“stela”(拉丁语)意思是柱状物,指直立的石块,被雕刻以后往往用作墓葬的标志,并具有供奉、纪念和划界的作用。……中国传统的碑在形式和功能方面与“steles”一词在古代世界其他文化中的意义具有相似性,因而将“碑”译为“steles”非常恰当。 关于“stele”的解释王静芬参照《麦克米兰艺术词典》。对于翻译没有什么判断力,因之前微博上提出了这个问题,谨摘抄如下,可能日后有用。原书作者有更...
2014-07-26 11:26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4)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中国石碑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人生啊矮油我去 2011-10-13
总有种隔靴搔痒的赶脚~~
0 有用 Tacher 2014-07-28
本书主要讨论北朝佛教造像碑起源到兴盛在时间和地域上的不同表现(以时间为主轴,以地域典型展开),通过不同的表现来反映出艺术的渐变、社会的组织和思想的交融。作者思路很清晰,那就是将佛教造像碑作为一种象征,一方面去寻找碑本身的本土源头,一方面去寻找佛教或外域文化对此艺术形式的作用。虽然作者力图通过造像碑来说明许多,但写得做出色的还是艺术上的分析——线性处理、平面化和表现虚拟空间上的突破。通过造像主题管窥... 本书主要讨论北朝佛教造像碑起源到兴盛在时间和地域上的不同表现(以时间为主轴,以地域典型展开),通过不同的表现来反映出艺术的渐变、社会的组织和思想的交融。作者思路很清晰,那就是将佛教造像碑作为一种象征,一方面去寻找碑本身的本土源头,一方面去寻找佛教或外域文化对此艺术形式的作用。虽然作者力图通过造像碑来说明许多,但写得做出色的还是艺术上的分析——线性处理、平面化和表现虚拟空间上的突破。通过造像主题管窥佛教在华传播的变革,对往生世界观的转变、悟道崇拜方式的变化都能从中有所得见。但是,作者对于造像碑背后社会组织分析和民族成分探讨则显简单,仅邑义信仰团体分析较详,其他则一笔带过,本书更侧重于图像而对碑文相对忽视的问题比较明显。至于佛教造像碑回归传统的佛教本土化之路,是否可以看做是南朝化的一种倾向? (展开)
0 有用 [已注销] 2015-06-12
近日最佳啦~提供一种普适的研究范式。
3 有用 酒药女佛 2017-08-30
北朝造像碑这门学问,大致由金石学(地志)、北朝史、佛教学、艺术史四根支柱撑起,作者在前三个领域基本毫无积累。
0 有用 youjinane 2012-07-18
有学术价值。但内中个别观点有失偏颇,需要读者根据自身经验研判甄别。
0 有用 marikaw 2020-05-14
著破爛玩意兒還有中文版?
0 有用 涉江 2019-12-02
3 有用 酒药女佛 2017-08-30
北朝造像碑这门学问,大致由金石学(地志)、北朝史、佛教学、艺术史四根支柱撑起,作者在前三个领域基本毫无积累。
0 有用 [已注销] 2017-06-06
碑刻學課上讀
0 有用 李布白 2016-01-03
作者野心太大……关于stele的研究是不多,可是作者好像也没有什么有突破的思虑……中规中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