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回忆托尔斯泰》①后记
这小书跟《回忆契诃夫》一样,也是从Dumesnil deGramont 的法文译本转译的。可是在我的译文的第一部分排竣送过清样以后,一个朋友从北京寄来了这书的英文译本。英译本是一九二○年的第二版,由S.S.Koteliansky和L.Woolf 两人翻译的。我拿英译本跟法译本对照读了一遍,发觉法文本在二十九节和三十节之间漏排了一节,现在根据英文本,把它补译出来:
我问他:“波兹尼谢夫②说着医生们已经害死了而且正在害着千千万万人的性命的时候,您是不是赞同他的意见呢?”
“您很想知道吗?”
“很想。”
“那么我就不告诉您。”
他微微笑了,一面玩弄着他的两根大拇指。
我想起来在他的一个短篇小说里面,他把一个次等的乡下兽医跟一个真正的医生比较了一下:
“像‘基尔恰克’(giltchak),‘帕切其尼’(potchetchny),‘放血...
《回忆托尔斯泰》①后记
这小书跟《回忆契诃夫》一样,也是从Dumesnil deGramont 的法文译本转译的。可是在我的译文的第一部分排竣送过清样以后,一个朋友从北京寄来了这书的英文译本。英译本是一九二○年的第二版,由S.S.Koteliansky和L.Woolf 两人翻译的。我拿英译本跟法译本对照读了一遍,发觉法文本在二十九节和三十节之间漏排了一节,现在根据英文本,把它补译出来:
我问他:“波兹尼谢夫②说着医生们已经害死了而且正在害着千千万万人的性命的时候,您是不是赞同他的意见呢?”
“您很想知道吗?”
“很想。”
“那么我就不告诉您。”
他微微笑了,一面玩弄着他的两根大拇指。
我想起来在他的一个短篇小说里面,他把一个次等的乡下兽医跟一个真正的医生比较了一下:
“像‘基尔恰克’(giltchak),‘帕切其尼’(potchetchny),‘放血’这一类的字眼,①它们不是恰恰跟‘神经’、‘风湿症’、‘有机体’等等一样的吗?”
而且这是在有了因勒尔②、白林③、巴斯德④之后写下来的。这是顽固了。
这个英译本虽然是“作者特许”的翻译本,但因为出版较早,无法将作者后来增补的笔记收入,所以在第一部分中除去那节关于医生的笔记本外,英译本反较法译本少了八节。又英译本中没有第三部分,《关于托尔斯泰夫人》的文章是在一九二五年第一次发表的。
本书第一部分是作者在一九○○年与一九○一年中间随时写下的笔记。
第二部分则是一九○一年作者得到托尔斯泰离家和病故的消息以后写给一个朋友的信。第三部分大概写于一九二五年或一九二五年以前。作者替托尔斯泰夫人说了几句公平的话。这是一篇重要的文章,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托尔斯泰夫妇间的悲剧。关于托尔斯泰夫人晚年的生活和她临死的情形,她的最小女儿亚历山德拉有一段文章,写得很明白而且很动人,我把它译出来,附印在这里:
我父亲死后,母亲大大地改变了。她突然间变成了一个温和善良的老太婆了。她常常在一张大的圈手椅上迷迷糊糊地一连睡几个钟头,只有在别人提起父亲的名字时,她才醒过来。她会叹息,并且说她多么后悔曾经使他痛苦过。“我直以为我那时候发了疯了。”她这样说。
革命以后,她失掉了一切,可是她从不抱怨。她似乎对金钱荣华等等她从前那么喜欢的东西完全不感兴趣了。她在一九一九年患肺炎去世。姐姐达尼亚和我两人看护了她十一天。她很痛苦,不过她很能够忍耐,对任何人都① 《回忆托尔斯泰》,高尔基著,一九五○年四月上海平明出版社出版。
② 托尔斯泰著中篇小说《克来采长曲》中的男主人公。
① 次等兽医给马治病时常用的一些字眼。
② 因勒尔(Edward Jenner,1749—1823),英国医生,牛痘接种法的发现者。
③ 白林(Emil Von Behring,1854—1917),德国细菌学家。
④ 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法国化学家和细菌学家。
很和气。到了她明白快要死的时候,她把我姐姐和我都唤到床前。“我要告诉你们,”她说,她的呼吸困难,她的话常被咳嗽打断,“我知道我是你们父亲的死亡的原因。我非常后悔。可是我爱他,整整爱了他一辈子,我始终是他的一个忠实的妻子。”
我姐姐和我说不出一句话。我们两个都哭着。我们知道母亲对我们讲的是真话。
亚历山德拉是托尔斯泰最信任的女儿。她的话应当是可靠的。
1950 年2 月。
选自《巴金全集》第十七卷第255—257 页。
回忆托尔斯泰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高尔基1868年出生在伏尔加河畔一个木匠家庭。由于父母早亡,他十岁时便出外谋生,到处流浪。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活。他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园丁……。
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高尔基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只上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在24岁那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那是刊登在《高加索日报》上的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小说反映了吉卜赛人的生活,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报纸编辑见到这篇来稿十分满意,于是通知作者到报馆去。当编辑见到高尔基时大为惊异,他没想到,写出这样出色作品的人竟是个衣着褴褛的流浪汉。编辑对高尔基说:“我们决定发表你的小说,但稿子应当署个名才行。”高尔基沉思了一下说道:“那就这样署名吧:马克西姆·高尔基。”在俄语里,“高尔基”的意思是“痛苦”,“马克...
高尔基1868年出生在伏尔加河畔一个木匠家庭。由于父母早亡,他十岁时便出外谋生,到处流浪。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活。他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园丁……。
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高尔基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只上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在24岁那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那是刊登在《高加索日报》上的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小说反映了吉卜赛人的生活,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报纸编辑见到这篇来稿十分满意,于是通知作者到报馆去。当编辑见到高尔基时大为惊异,他没想到,写出这样出色作品的人竟是个衣着褴褛的流浪汉。编辑对高尔基说:“我们决定发表你的小说,但稿子应当署个名才行。”高尔基沉思了一下说道:“那就这样署名吧:马克西姆·高尔基。”在俄语里,“高尔基”的意思是“痛苦”,“马克西姆”的意思是“最大的”。从此,他就以“最大的痛苦”作为笔名,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而他的原名是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希可夫。
青少年时期漂泊流浪的生活,使高尔基亲眼看到并亲身体验到俄罗斯劳苦大众在沙皇统治下的艰难生活。高尔基对腐朽的旧制度充满厌恶和憎恨。他在作品中抨击了沙皇制度的黑暗,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剥削和压迫。他的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但沙皇政府对此十分害怕,曾几次监视、拘禁和逮捕高尔基,并将他流放。镇压不但没有使他屈服,反而更加坚定了他斗争的意志和决心。
1906年,高尔基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母亲》完成。它描绘了无产阶级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工人党员巴维尔和革命母亲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这部小说极大地鼓舞了工人群众,使沙俄统治者十分惊恐。《母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作品。
革命导师列宁是高尔基的良师益友。列宁不断地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关怀、帮助高尔基。在列宁的建议、鼓励之下,高尔基创作了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自传三部曲不仅反映了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前艰苦的思想探求过程,而且广泛概括了19世纪70-80年代的俄国社会生活,描写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遭遇,歌颂了他们的优秀品质。
高尔基的最后一部作品是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各种体裁的作品,为无产阶级文学宝库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喜欢读"回忆托尔斯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回忆托尔斯泰"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托尔斯泰的解脱 8.5
-
- 不朽作家福楼拜 8.7
-
- 童年 少年 青年 8.7
-
-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 8.6
-
- 文艺杂谈 8.8
-
- 伟大的传统 8.5
-
-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 8.6
-
- 曼弗雷德 该隐:拜伦诗剧两部 9.5
-
- 天国在你们心中 8.8
回忆托尔斯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0 条 )

高尔基与托尔斯泰的交往

与最好的灵魂相遇:高尔基和他的托尔斯泰回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黄伟斌 在十九世纪俄罗斯的草原天穹之下,托尔斯泰渊面黑暗,似乎无处可去,路已经走完。路已经没有了。这个大地主和贵族作家,发誓要放弃自己的特权,和那些“走到人民中去”民粹主义者一样,梦想开始新的生活,一种基于农事劳作和阶级友爱、充满真理的生活,有一阵子他甚... (展开)
托尔斯泰:时代造就神一样的人物(原创)

巴金翻译,高尔基眼里的托尔斯泰

一部世界文学的珍贵记忆

“卖家秀”与“买家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们对于列夫·托尔斯泰的了解都是通过他的作品,他的三部最为著名的书籍应该就是《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和《战争与和平》了,托尔斯泰托翁可以算得上是世界文学界的顶流了,所以他的传记应该也需要顶流的专家来写,那么这本《回忆托尔斯泰》就是两个顶流相互碰撞而产生的... (展开)
雄狮 ——与高尔基一同《回忆托尔斯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此书有点记者与人物对谈的感觉。 这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却远不是小书那么好读。无数的著名作品及人物的引用,如果没有那些作品的阅读经历,那么读起来就有点儿蜻蜓点水味同嚼蜡。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下文简称列尼),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哲学家、政治思... (展开)
读高尔基--《回忆托尔斯泰》:他好像是一位神!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大师在我们普通人眼里,是带着光环的,近乎完美。那么大师眼中的大师是怎样的呢? 时值托尔斯泰逝世113周年,拜读了高尔基的《回忆托尔斯泰》,呈现给我们一位真实的托翁。 “他孤独地走遍了思想的沙漠去寻求包罗万象的真理,却始终没有为他自己找到它。我望着他,我虽然因为失... (展开)
托尔斯泰是什么面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托尔斯泰是个什么样的人?教科书上会罗列他的思想——博爱、道德的自我完善、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等观点,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搜索豆瓣“托尔斯泰的面貌”,第一位的是纪录片《托尔斯泰的烦恼》,从一个少年时期放荡不羁的男孩,到一个中年时期功... (展开)> 更多书评 3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8.8分 19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木心先生推荐书目 (Live_Evil)
- 跟着木心读小说 (暖暖)
- 待购书单 (吃本妖一叉)
- 《文学回忆录》下册提到的书 (灌县王契)
- 木心文學回憶錄部分書單 (Hvalreki)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7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回忆托尔斯泰的评论:
feed: rss 2.0
7 有用 Adiyat 2014-02-08 21:53:52
对别人提到这本书时要用漫不经心的语气说:“其实马克西姆·高尔基对世界文学的最大贡献不是他写了那些小说,而是写了这篇回忆录。他笔下的托尔斯泰使爱克曼的歌德和鲍斯威尔的约翰逊都黯然失色。”或者”嘿,你知道吗,郁达夫也翻译过这篇文章,而且他和巴金一样借机讽刺了那些说托尔斯泰是卑污的说教人的肤浅中国文人。”#如何伪装成一位托尔斯泰专家#
1 有用 exL 2021-04-02 18:39:31
很好读
0 有用 枯丙仄 2022-05-23 11:37:30
(一本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翻译本,虽然其中的译名可能需要一些猜测,比如:卢骚——卢梭;...陀思妥耶夫斯基...但读起来依旧顺畅,仿佛是在补读中学时看不到的课外读物)高尔基笔下的托尔斯泰:是神,也是人,是人中之人,是一个名族的人,说教者,是个冷漠的高贵之人,是一个惧怕死亡的人… (似乎在很多人记忆里,契诃夫都是一个可爱的人,一个温柔的人,如一个女孩子...哈哈)
0 有用 Inflancy 2024-12-01 13:30:23 云南
巴金先生译本。高尔基笔下鲜活真挚又矛盾的托尔斯泰
2 有用 Alice 2020-06-21 13:26:28
暧昧的社会主义者高尔基,这本小书写得太让人感动了。看到最美的人类的心灵、最伟大的头脑。高尔基的真挚、聪敏、深情,写得优雅而节制。木心评价高尔基善于理解人,善于爱人。巴金翻译得出色,也是因为他和高尔基在人格上的相近吧,保住晚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