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史 短评

热门 最新
  • 0 kunwushort 2023-12-24 21:38:38 上海

    不愧名作,读着颇为畅快。关于封建、官制、天命的讨论很精彩。

  • 0 翳牧 2024-01-25 22:58:25 重庆

    2024 第九本 历史第六 将封建制认为是人口控制方式进而认识封人与封土的区别还是相当有启发的。

  • 0 Gene遊 2023-12-01 16:43:43 广东

    太专业了,只是翻了一下。另外,半考古半传说,需要很强的想像力。

  • 0 慎习斋 2022-05-15 14:51:11

    看完杨宽的《西周史》,又来看许倬云的《西周史》,所幸次序不差,亦见许对杨著多处引述。同是取材于古文献和考古金文,这本书给人印象更深的是对考古实物材料的重视、对今人研究成果的采撷,论证过程清晰、结论水道渠成,感人至深!每章最后一节的小结,也利于读者把握每章的主要论点。原来殷商周曾同时共存,而周之所以能代商而起,乃在于它能“建立一个超越部族性质的至高天神的权威,甚至周王室自己的王权也须在道德性的天命之前俯首。”“周人的政治权力,抟铸了一个文化的共同体。”它即是华夏文化体系,它“兼具坚韧的内部抟聚力,及广大的包容能力”。这种兼具性,是独一份儿的。

  • 0 唐尔丶 2022-05-25 18:58:28

    囫囵吞枣读完,有些收获,但不多,一是很多字看不懂,二是读此书没带脑子。些许收获,夏商周三代相承、三国并存的看法实有其启发性的意义;先殷与山东龙山文化的关系,未必是直线的相承;商王的继承方式,至今尚不能有确切的解释,不是嫡长继承,重点在宗教意义而未必完全是政治权利的意义上。所以,读古史不能偷懒,需多读古籍。读西周史,尚书可翻一翻。

  • 0 Achenpoldi 2022-07-03 23:23:56

    读的真累,等以后再看重新梳理 @2021-10-15 11:19:59 @2022-01-18 23:36:21 @2022-05-27 19:52:03

  • 0 一坨梨 2022-06-28 21:15:19

    大大的,小小的。

  • 0 疏星 2023-07-07 15:51:28 重庆

    这人怎么能名气这么大的,拉黑了

  • 0 闲云野鹤 2023-05-08 10:48:18 山西

    2022.1.28 读毕

  • 0 我是八戒是我 2023-11-16 09:21:10 浙江

    和杨宽那版对照读

  • 0 智术师 2022-07-01 17:52:54

    本书乃是许倬云的学术代表作,西周史研究参考书目,阅读体验一般。

  • 0 浮浪少女小暖壶 2018-03-10 02:11:58

    应该叫“考古资料所见的”西周史。基本上是综合前人成果,并引用出土金文材料,对西周史的几个重大问题做了考辩。对传世文献记载较详的部分,如王朝的英雄事迹、官制、礼制、社会生活等几乎全不取,部分是因为有不可靠的考虑,而更多的是作者认为读者对此应已了然于心故不必叙述。所以本书的连贯性、可读性都很一般。不敢说全看懂,有几个地方有点启发:周人与西戎交战,并与其中的姜姓部族结盟,势力逐渐坐大;商人崇拜氏族神,故团结力小,而周人则崇拜普世的天神,故可以团结更多部族;西周的分封是分人(殷遗民)而不是封土,由周族人或同盟部族带领殷遗民到分封地进行管理殖民,西周后期分人逐渐转变成了封土;策命礼的重要性

  • 1 晴天 2015-12-25 21:58:31

    太过学术,我这种渣渣直接看每章的结论。特别是全书的总结,是了解西周最精炼的途径。

  • 0 free farm 2018-12-27 19:43:26

    草草读过一遍,本书是综合性的叙述,故于他家众人之长,尽可能一点也不漏过去说,于先辈学人之假说,不径以考古所见之部分材料断然判否,在整体上描述出了西周时代的历史图景,至少是目前学界所能探至的图景。更为难能可贵者,为本书于纷繁复杂的政治变动之外,颇所着墨于文化分析的视角,对于先民的族群迁移与互动,文化圈的扩大与交融,乃至于华夏意识与帝国体系的长成与建立,多有综合性的论述与阐发。篇末李峰教授所作之跋语,为书中所讨论的问题补入最新发见之考古材料并揭示可能的方向,为是书延续了鲜活的学术生命力。书中第七章讲官制,第九章言兴亡,读者诸君不妨引李氏所著二书为奥援。

  • 0 豆豆 2020-06-30 16:01:52

    这排版 真的看的头疼

  • 0 我是唐僧 2020-06-09 13:16:21

    有人会对比这一部和杨宽先生的《西周史》,个人感觉杨的主要注重传世文献的考订,而许的这部更多是从人类学和考古学的视角出发,成书过程也不同,杨宽是将多年的研究成果汇总整合,所以会关注到许多小的议题,许这部一开始就要做通史,抓大放小,好多争议和艰深晦涩全都跳过不谈了。倒是在编辑上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那套杨宽著作集很精审,三联的有一些小错误。

  • 0 啦啦&css 2014-06-04 21:26:00

    翻了一遍,没想象中那么容易读,估计要认真读几遍才有收获。